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克氏海馬

鎖定
克氏海馬(學名:Hippocampus kelloggi)是海龍科、海馬屬動物。體型較大,體側扁,腹部凸出,軀幹部骨環呈七稜形,尾部骨環四稜形,尾端捲曲。頭呈馬頭狀、彎曲,與軀幹部成直角。頭上稜嵴及腹部稜嵴較發達,身體其他部位稜棘均短鈍,呈瘤狀突起。頭冠矮小,頂端具五短棘,略向後彎曲。眶上、頭側及頰部下方具尖棘,較粗,向後彎曲。眼較大,側上位。鼻孔很小,位眼前方。口小,前位,無牙。吻細長,管狀。體鱗已變成骨環。無側線。背鰭基短,位軀幹部最後二骨環及尾部最前二骨環的背方。雄魚尾部腹面具育兒囊。體暗灰色或淡黃色。體側具不規則白色線狀斑點或斑紋。
克氏海馬為近海暖水性魚類。棲息於水質清澄、多藻類的海區。游泳緩慢,有時平遊,有時垂直遊,常將捲曲的尾部纏繞海藻等體上。以端足類、橈足類、糠蝦類等甲殼類為食。分佈於朝鮮、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北部,非洲東部及紅海海域。在中國北起浙江省披山,南至海南省三亞的東海、南海海域均有分佈。
(概述圖參考資料: [1] 
外文名
Kelloggi'sseahorse
別    名
大海馬
葛氏海馬
琉球海馬
海馬
中文學名
克氏海馬
拉丁學名
Hippocampus kellogg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海龍目
海龍科
海馬屬
克氏海馬魚
亞    種
0 [2] 
保護級別
IUCN標準:VU(易危) [1] 
命名者及年代
Jordan & Snyder, 1901
同義學名
Hippocampus suezensisDuncker, 1940

克氏海馬形態特徵

克氏海馬
克氏海馬(6張)
背鰭18~19;臀鰭4;胸鰭18;體環11+39~40。 [3] 
體長為頭長5.7~6.2倍;頭長為吻長2.1~2.2倍,為眼徑6.4~8.0倍。
體形--般較大,側扁,腹部頗突出。軀幹部七稜形,尾部四稜形,尾部捲曲。除頭及腹側稜棘較發達外,體上各稜棘均短鈍呈瘤狀。頭冠低小,尖端具5個短小棘,略向後方彎曲。眶上,頭側及頰下各。 [3] 
棘均較粗,亦稍向後方彎曲。吻細長,呈管狀,吻長稍大於眶後頭長.約等於眼後緣頸背第一棘長。眼較大,側位而高。眼間隔小於眼徑.平坦或微隆起。鼻孔很小,每側兩個,相距甚近,位於眼前方。口小,端位,口裂小,近呈水平,口張開時,略呈半圓形。無齒。鰓蓋突出,但無放射狀嵴紋,鰓孔小,位近頭側背方,緊位於頸部背方第一棘基部。頸部背方中央嵴紋較鋭,具2突起狀棘,具頰下棘,於胸鰭基部下前方亦有短鈍粗強的棘。肛門位於軀幹第十一節腹側下方。 [3] 
體無鱗,完全為骨質環所包,體上各環稜棘均不發達,呈短鈍瘤狀,唯腹側稜棘突出,腹下嵴不甚突出。 [3] 
背鰭長,較發達,位於軀幹最後2體環及尾部最前2體環背方。臀鰭短小。胸鰭短寬,略呈扇形。無腹鰭及尾鰭。各鰭無棘,鰭條不分支。 [3] 
體淡黃色,眼上具放射狀斑紋,或不顯明,體側具不甚規則或呈蟲紋狀的白色線狀斑點。 [3] 

克氏海馬生活習性

克氏海馬為近海暖水性魚類。喜棲居於沿海及內灣、淡水流入少、風平浪靜、水質清潔、透明度較大的海底石礫或藻體上,稚魚和早期幼魚主要攝食小型橈足類及其幼體;晚期幼魚和成魚主要攝食橈足類、端足類、糠蝦、磷蝦、螢蝦、鈎蝦和麥稈蝦等。 [4] 

克氏海馬分佈範圍

海域:克氏海馬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區。從坦桑尼亞、巴基斯坦、印度和東南亞的桑給巴爾,北至中國和日本,西南至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和瓦努阿圖,以及非洲東海岸到紅海、波斯灣和阿曼灣。 [1] 
國家地區:澳大利亞、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九州、南沙)、馬來西亞、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坦桑尼亞、泰國、瓦努阿圖、越南、埃及(非洲部分)、西奈半島、巴林、孟加拉、文萊達魯薩蘭、柬埔寨、吉布提、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肯尼亞、科威特、緬甸、卡塔爾、沙特阿拉伯。 [1] 
克氏海馬分佈範圍 克氏海馬分佈範圍 [1]

克氏海馬繁殖方式

繁殖時,雄海馬腹部皮膚褶連形成一個孵卵裹,雌海馬把卵產在雄體的孵卵囊內。繁殖方式十分獨特:雌魚將卵排入雄海馬的育兒囊中,並完成受精。克氏海馬孵卵裹內壁密佈着微血管,與胚胎的血管網相連,可為胚胎髮育提供部分營養。小海馬發育完全後,才離開雄體的孵卵囊。卵子受精後在育兒囊中經8~10天孵出幼魚。幼魚生長速度較快,體長130~190毫米,壽命1~5年,9~12個月即達性成熟,每胎可產仔數百至1200尾。 [5] 

克氏海馬保護現狀

克氏海馬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2年ver3.1)——易危(VU)。 [1]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3] 
列入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5] 

克氏海馬種羣現狀

克氏海馬的種羣數量原本較多,因棲居環境退化,捕撈過度,資源破壞,致使其種羣數量下降。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估計,克氏海馬在過去10年逐年減少,種羣數至少減少50%,導致其資源減少的因素可能還未終止,資源減少的趨勢將繼續下去。 [5] 

克氏海馬主要價值

克氏海馬藥用價值

克氏海馬乾燥全體入藥,名海馬。去內臟的全體性温,味甘微成,入腎經。是一味温腎壯陽、調氣和血、祛瘀生新的佳品,其有温腎助陽、興奮強壯的作用,不僅能促進性慾,治陽痿不舉,女子宮冷不孕,而且對老年人及衰弱者之精神衰憊,服之有轉弱為強,振奮精神之功效。 [6] 

克氏海馬經濟價值

中國自20世紀50年代起,就在廣東、福建等地開展了大規模的人工飼養繁殖工作,既為中國提供了所需的藥源,又有利於保護野生的克氏海馬魚資源,成為一項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的經濟動物養殖業。中國最大的大海馬養殖基地設在廣東汕尾市,2001年該基地擁有10000畝的培苗、養成水體,具有年產該魚80萬尾的能力。 [5]  [4] 
參考資料
  • 1.    Great Seahorse  .IUCN[引用日期2020-04-08]
  • 2.    Hippocampus kelloggi   .ITIS[引用日期2020-04-08]
  • 3.    趙盛龍,徐漢祥,鍾俊生,陳健主編.浙江海洋魚類志 上: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第452頁
  • 4.    石瓊,範明君,張勇主編.中國經濟魚類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01:第318頁
  • 5.    吳波編著.探索生物密碼 關愛危難中的動物:現代出版社,2012.11:181頁-183頁
  • 6.    朱建平整理.朱良春精方治驗實錄: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2:第1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