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克拉瑪依市第十中學

鎖定
克拉瑪依市第十中學位於白鹼灘區三坪鎮中國石油新疆技師學院內,是一所以區內初中班為主的公辦初級中學。學校貫徹落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在烏魯木齊市等八城市開辦新疆區內初中班的通知》精神而新成立的一所學校,學校開辦初期名稱為克拉瑪依市第十五中學,後改名為克拉瑪依市第十七中學,2005年又與原克拉瑪依市第十中學合併,從原克拉瑪依十中校址遷入克拉瑪依市中國石油新疆技師學院院內。
中文名
克拉瑪依市第十中學
簡    稱
克十中
創辦時間
2005年
校    訓
多元和諧,自我超越
所屬地區
克拉瑪依市
類    別
公辦中學
現任校長
張偉
在校學生
1900餘人

克拉瑪依市第十中學學校簡介

克拉瑪依市第十中學現有在校學生1100餘人,其中區內初中班近950名學生全部住校。學校共設30個班級,其中內初班學生編有民考民班19個,民考漢班6個,本地生有140餘人編為4個班。隨着白鹼灘區實施白鹼灘上北盛社區和703社區搬遷至三平鎮五新社區構想的實施,本地生將有所增加,預計可達300餘人。2013年將在校內初班學生達到1300人,隨後將達到2250人。
學校現使用的教職員工共計206人,其中:屬於正式在編的有114人,有編制聘用的骨幹教師9人,借用技師培訓學院的有32人(教師3人,維修工1人,門衞8人,生活指導老師17人,清潔工3人),借用文理學院的有1人,通過勞務派遣公司派遣餐廳工作人員35人,通過勞務派遣公司派遣維穩秩序員6人,通過勞務派遣公司派遣清潔工、司機7人。另聘有臨時用工人員4人(教師2人,電工1人,司機1人)。有二名教師借調政府單位工作。 [1] 

克拉瑪依市第十中學教學設施

校園圖片
校園圖片(8張)
學校現使用的教育教學生活等房屋均為克拉瑪依市技師培訓學院的,建築面積約23900多平方米,計有教學樓2棟,宿舍樓3棟,食堂2座,實驗室和圖書室佔用技師培訓學院實驗樓和圖書樓內的部分房舍,屬獨立使用,室外籃球場4個,排球場1個。2013年隨克拉瑪依市技師培訓學院將搬遷至市區,其現有教育教學資源將全部移交給我校使用,校園佔地將達278200平方米(其中綠化率達38%),建築面積預計將達67600平方米(含新建面積),計有教學行政用樓7棟,生活用樓(房)13棟,俱樂部1棟。另規劃新建綜合教學樓一座,風雨操場1個,田徑場1個,室外籃球場(排球場)12個,澡堂一個。屆時,學校將真正成為設施完備、佈局分佈合理的現代化初級中學。
學校目前校舍總建築面積約23900多平方米,計有教學樓2棟,宿舍樓3棟,食堂2座,實驗室和圖書室佔用技師培訓學院實驗樓和圖書樓內的部分房舍,屬獨立使用,計有理化生實驗室6間,圖書室兼閲覽室1間,籃球場4個,排球場1個,乒乓球枱25個,除圖書室與閲覽室以及體育運動場地不能滿足需要外,其餘能滿足使用需要。學校宿舍區是獨立封閉的,其它均為開放的環境。

克拉瑪依市第十中學辦學理念

校徽 校徽
學校自開辦以來,始終堅持教育要“三個面向”、堅持“依法治校”與“以德治校”相結合、堅持以教師隊伍的發展為重點、堅持以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為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堅持“以人為本,促進每一位師生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德育為首,強化‘五觀’教育;創質量前列,突出內初班,兼顧本地生;打造平安校園,確保安全;多元和諧,全面發展。”的辦學思路;堅持以“愛心”為核心,以“責任心”為引領,加強師德建設;堅持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核心,以“養成教育”為基礎、以“情感教育”為台階、以“方向教育”為路標的德育工作思路,持續地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五觀”、“四個認同”和“三個離不開”教育,突出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這個“魂”,突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這個“根”,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國家意識、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把學生培養成為維護國家統一、反對民族分裂,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品德高尚、成績優良的民漢兼通的雙語人才;堅持“多元和諧,自我超越”的十中特色學校文化氛圍為中心,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積極創建“自主、自律,善於學習,樂於實踐”的學生文化,創建“自加壓力,團結協作,創新和諧”的教師文化。
學校認真貫徹落實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安全第一的學校工作原則,在育人、教學、安全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讚譽,使和田地區、博州和我市學生、家長、人民和政府滿意。 [2] 

克拉瑪依市第十中學教學成績

榮譽 榮譽
近幾年,學校得到上級部門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全校教職工在校領導的帶領積極開拓進取,先後被評為區級“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區級“精神文明單位”;市級“先進黨支部”;市級“扶貧幫困先進單位”;市級“平安學校”。

克拉瑪依市第十中學校風校訓

校訓:多元和諧 自我超越
校風:明志修德 盡心盡 責勤奮好學 團結共進
教風:為人率先垂範 為師一絲不苟
學風:明禮 守紀 陽光 感恩

克拉瑪依市第十中學校徽

校徽設計圖案 校徽設計圖案
1、圖案組成:圖案由內外兩個同心圓組成,中間由海燕和基石(浪花)圖形構成。圖案採用綠、藍兩色。
2、圖案上部是兩隻在天空自由翱翔的海燕的形象,左側綠色海燕是“十”第一個拼音字母“s”的變形,右側藍色海燕是“中”第一個拼音字母“z,,的變形,組合起來代表十中。其中左側綠色海燕代表稚嫩卻生機勃勃的學生,右側藍色海燕代表知識豐富的老師,兩隻鳥的飛行姿態象徵老師引領學生在知識的天空自由飛翔,也體現了師生教學相長、和諧發展的內涵。
3、圖案下部是十塊由近到遠延伸的藍色基石,代表十中將為每一名師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代表十中務實篤行的校風。整體圖案體現了十中的辦學理念:為每一名師生的自由全面發展奠基。
4、下部圖案也可以理解為大海背景下十朵跳躍的浪花,寓意十中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代表十中師生多元和諧發展。
5、校徽以藍色、綠色為標準色,象徵同一片藍天下海闊天空的人文視野。天之藍代表寬廣的胸懷,樂觀的精神,志向高遠。生之綠代表鮮活的思想,互容的文化,進取創新。校徽極具動感,有着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克拉瑪依市第十中學歷任領導

黨總支書記孫光祖(2002.1—2006.8)
王金生(2006.2—2009.8)
迪力夏提·阿卜杜熱依木(維,2009.8—2011.8)
賽迪爾丁·加拉力(維,2011.8—2012.9)
郭元軍(2014.3— 2018.3)
校長劉晉揚 (2002.2—2005.12 )
孫定國(2006.3—2007.8)
劉明新(2010.11—2014.4)
張 偉(2014.4— )
(一)辦學思路
以人為本,促進每一位師生全面發展,為學生一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基,對民族未來的繁榮昌盛負責。以德育為首,強化“五觀”教育,樹立團結意識、和諧意識和責任意識;創質量前列,完成內初班辦學任務,促使本地生學識水平發展;打造平安校園,確保師生安全,確保學校穩定;樹立內涵發展思路,突出辦學特色,多元和諧,全面發展。
(二)總體目標
學校未來發展主要是承擔區內初中班教育教學任務,為此我們未來三年發展的總體目標是:
堅持“轉變觀念,提高質量,創新發展,追求卓越”的工作方針,緊緊圍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突出內涵發展,聚焦課堂,關注教學,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堅持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突出區內初中班的辦學特色,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核心,持續地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五觀”、“四個認同”和“三個離不開”教育,突出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這個“魂”,突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這個“根”,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國家意識、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把學生培養成為維護國家統一、反對民族分裂,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品德高尚、成績優良的民漢兼通的雙語人才,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公民,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的新生。
本發展規劃階段重點抓三項工作:一是樹立內涵發展思路,抓好教師隊伍建設,重點從師德、教學觀念和方法轉變、教學技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高方面入手,打造一流教師團隊,奠定學校持續發展的基礎;二是強化團結意識、和諧意識和責任意識,抓好師生思想品德教育,為完成培養“靠得住,用得上”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打好基礎;三是突出區內初中班的辦學特色,以“強思想、長學識、重能力、看發展”為目標,為學生髮展奠定基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