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克拉克值

鎖定
克拉克值是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數。具體表示是,可以用質量克拉克值;也可用原子克拉克值。命名人是弗蘭克·威格爾斯沃斯·克拉克
中文名
克拉克值
外文名
Clarke value
釋    義
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平均百分含量
單    位
原子克拉克值或質量克拉克值
元素丰度
化學元素在地殼中的相對平均含量
第一文章時間
1889
作    者
弗蘭克·威格爾斯沃斯·克拉克
起源國家
美國

目錄

克拉克值定義

化學元素在一定自然體系(通常為地殼)中的相對平均含量。又稱元素丰度。按照不同自然體系計算出來的元素丰度,有地殼元素丰度、地球元素丰度、太陽系元素丰度和宇宙元素丰度等。研究地球及其各地圈的元素丰度,是地球化學的一個重要領域。

克拉克值記述

1889年美國化學家弗蘭克·威格爾斯沃斯·克拉克發表了第一篇關於元素地球化學分佈的論文,他根據採自世界各地的5159個岩石樣品的化學分析數據求出16km厚地殼內50種元素的平均質量,並得出陸殼中元素的丰度。為表彰他的卓越貢獻,國際地質學會將地殼元素丰度命名為克拉克值。丰度通常用重量百分數(%)或克/噸表示。某自然體系的元素丰度,是根據組成該體系的主要物質的化學成分,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如地殼元素丰度,是根據各種岩石的化學成分用加權平均法求得的。元素丰度的研究有如下內容:研究元素丰度的計算方法,修訂元素丰度的計算值;揭示化學元素在自然界的分佈規律,闡明形成這些規律的原因;研究元素丰度及其規律性的應用,如在環境保護上的意義等。與宇宙丰度規律相比,地殼中元素丰度隨原子序數增大豐度值減小和偶序數元素丰度大於奇序數元素的規律基本一致。差異主要是氫、氦、氖、氮等氣體元素明顯較貧,而鋁、鉀、鈉相對較富,這與地球形成、演化過程中氣態元素的散失和較輕、易熔的鹼金屬鋁硅酸鹽在地球表層富集有關。由於發表年代不同,對地殼概念是否包括水圈大氣圈、地殼下部界線確定以及計算模型不一致,國內外不同學者發表的地殼丰度數據多有差異,引用和參考時應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