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蹄蓋蕨

鎖定
光蹄蓋蕨(Athyrium otophorum (Miq.) Koidz.)是蹄蓋蕨科蹄蓋蕨屬的一種植物。根狀莖短,先端斜升,密被深褐色或黑褐色、線狀披針形、先端纖維狀的鱗片;葉簇生。染色體數目n=c. 80,2n=160。
中文名
光蹄蓋蕨
拉丁學名
Athyrium otophorum (Miq.) Koidz.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蕨綱
真蕨目
蹄蓋蕨科
蹄蓋蕨屬
光蹄蓋蕨
分佈區域
熱帶至寒温帶各地

光蹄蓋蕨形態特徵

光蹄蓋蕨
光蹄蓋蕨(2張)
能育葉長45-70(-85)釐米;葉柄長(15-)25-35釐米,直徑2.5-3毫米,基部黑褐色,密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向上略帶淡紫紅色,光滑;葉片長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25-35(-50)釐米,中部寬20-25釐米,先端急狹縮,基部不變狹,二回羽狀;羽片約15對,急狹縮部以下約有7對,基部的對生,向上的互生,幾平展,無柄或有極短柄,披針形,中部的長10-12(-25)釐米,寬2.5-3.5釐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截形,一回羽狀;小羽片14-17對,互生,幾平展,無柄,下部的近三角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1.7釐米,中部寬4-6毫米,尖頭,基部不對稱,上側截形,並有三角形的耳狀凸起,與羽軸並行,下側楔形,近全緣或上側邊緣有小鋸齒。葉脈下面明顯,上面不見,在小羽片上為羽狀,側脈7-8對,斜向上,下部的分叉,基部上側的2脈為羽狀或三叉。葉幹後紙質,淺褐色,兩面無毛;葉軸和羽軸下面淡紫紅色,光滑,上面沿溝兩側邊上有貼伏的鑽狀短硬刺。
孢子囊羣長圓形或短線形,每小羽片3-5對,生於葉邊與主脈中間,稍近主脈;囊羣蓋同形,淺褐色,膜質,全緣,宿存。孢子周壁表面無褶皺,有顆粒狀紋飾。 [1-2] 

光蹄蓋蕨生長環境

常綠闊葉林或竹林下陰濕處,海拔400-1400(-2100)米。 [1] 

光蹄蓋蕨分佈範圍

分佈於安徽、浙江(淳安、臨安)、福建(崇安、建陽、將樂、龍棲山)、台灣、湖北(鶴峯、宣恩)、湖南(鳳凰、桑植、永順、沅陵、張家界)、廣東(乳源)、廣西(花坪、環江、九萬山、隆林金鐘山、龍勝、天峨、陽山、瑤山)、四川(峨眉山)、重慶(縉雲山、南川金佛山)、貴州(貴定雲霧、貴陽、凱里、荔波、三合、松桃、望謨、印江、江口梵淨山)和雲南(廣南)。日本和朝鮮半島也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日本。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