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葉珙桐

鎖定
光葉珙桐(學名: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 var.vilmoriniana (Dode) Wanger.)是藍果樹科、珙桐屬植物,落葉喬木,高15-20米,稀達25米;胸高直徑約1米;樹皮深灰色或深褐色。葉紙質,互生,無托葉,常密集於幼枝頂端,下面常無毛或幼時葉脈上被很稀疏的短柔毛及粗毛,有時下面被白霜。兩性花與雄花同株,由多數的雄花與1個雌花或兩性花成近球形的頭狀花序,直徑約2釐米。果實為長卵圓形核果,外果皮很薄,中果皮肉質,內果皮骨質具溝紋,種子3-5枚;果梗粗壯,圓柱形。花期4月,果期10月。 [1] 
分佈於中國湖北西部、四川、貴州等省;常與珙桐混生。 [1]  光葉珙桐喜歡生長在海拔700-1600迷的深山雲霧中。 [2] 
光葉珙桐具有較高的科研、開發和經濟價值。光葉珙桐為世界珍貴觀賞樹,被稱為“鴿子樹”,具有和平的象徵意義。光葉珙桐材質沉重,木材紋理細微,是建築、傢俱和木雕工藝生產的良好用材。 [3]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Ⅰ級。 [4] 
(概述圖參考來源: [5] 
中文名
光葉珙桐
拉丁學名
Davidia involucrata var. vilmoriniana (Dode) Wanger.
別    名
水梨子
鴿子樹
鴿子花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桃金娘目
藍果樹科
珙桐屬
珙桐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變    種
光葉珙桐
命名者及年代
(Dode) Wanger.,1910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一級保護野生植物

光葉珙桐植物學史

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飛翔的白鴿而被西方植物學家命名為“中國鴿子樹”。 [6] 

光葉珙桐形態特徵

光葉珙桐
光葉珙桐(10張)
落葉喬木,高15-20米,稀達25米;胸高直徑約1米;樹皮深灰色或深褐色,常裂成不規則的薄片而脱落。幼枝圓柱形,當年生枝紫綠色,無毛,多年生枝深褐色或深灰色;冬芽錐形,具4-5對卵形鱗片,常成覆瓦狀排列。葉紙質,互生,無托葉,常密集於幼枝頂端,闊卵形或近圓形,常長9-15釐米,寬7-12釐米,頂端急尖或短急尖,具微彎曲的尖頭,基部心臟形或深心臟形,邊緣有三角形而尖端鋭尖的粗鋸齒,上面亮綠色,初被很稀疏的長柔毛,漸老時無毛,下面常無毛或幼時葉脈上被很稀疏的短柔毛及粗毛,有時下面被白霜,中脈和8-9對側脈均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凸起;葉柄圓柱形,長4-5釐米,稀達7釐米。 [9] 
兩性花與雄花同株,由多數的雄花與1個雌花或兩性花成近球形的頭狀花序,直徑約2釐米,着生於幼枝的頂端,兩性花位於花序的頂端,雄花環繞於其周圍,基部具紙質、矩圓狀卵形或矩圓狀倒卵形花瓣狀的苞片2-3枚,長7-15釐米,稀達20釐米,寬3-5釐米,稀達10釐米,初淡綠色,繼變為乳白色,後變為棕黃色而脱落。雄花無花萼及花瓣,有雄蕊1-7,長6-8毫米,花絲纖細,無毛,花葯橢圓形,紫色;雌花或兩性花具下位子房,6-10室,與花托合生,子房的頂端具退化的花被及短小的雄蕊,花柱粗壯,分成6-10枝,柱頭向外平展,每室有1枚胚珠,常下垂。果實為長卵圓形核果,長3-4釐米,直徑15-20毫米,紫綠色具黃色斑點,外果皮很薄,中果皮肉質,內果皮骨質具溝紋,種子3-5枚;果梗粗壯,圓柱形。花期4月,果期10月。 [1] 

光葉珙桐生長環境

光葉珙桐喜歡生長在海拔700-1600迷的深山雲霧中,要求較大的空氣濕度,多生於空氣陰濕處,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質深厚的土壤,在乾燥多風、日光直射之處生長不良,不耐瘠薄,不耐乾旱。幼苗生長緩慢,喜陰濕,成年樹趨於喜光。光葉珙桐的分佈區氣候冬冷夏涼,常年多霧、多雨,空氣濕度大,年平均温12-17℃,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80-85%,土壤為砂質巖,花崗岩等發育而成的山地黃壤或黃棕壤,pH值為4.5-6。 [2]  常與珙桐混生。 [1] 
光葉珙桐種羣的組成差別較大,在其分佈的下限,常綠闊葉樹較多,而在其分佈的上限,則落葉闊葉樹較多。林分總鬱閉度達0.7,結構可分成3層,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分層明顯,垂直結構複雜。 [3] 
喬木層可分3個亞層,第一亞層優勢種除光葉珙桐外,還有山核桃、稠李等植物,高15米以上;第二亞層樹高在10米左右,主要有光葉珙桐、峨嵋栲、山玉蘭、燈台、稠李、野櫻桃、山辣子、山核桃等,高度為5-15米;第三亞層樹高多在5-8米,由光葉珙桐、燈台、灰木、野香桂、山玉蘭、山黃荊、山辣子、野山茶、麻柳、鵝掌楸、野櫻桃等植物組成,蓋度約25%。 [3] 
灌木層以筇竹為主,冬青、懸勾子、胡枝子、杜鵑、馬桑、峨嵋薔薇、莢蒾、峨嵋桃葉珊瑚、野八角和木姜子,偶見獼猴桃、山礬、楤木等,高度約1.6米,蓋度16%。灌木層種類較多,另有部分光葉珙桐無性繁殖的萌發條。 [3] 
地表草本植物由於藉助喬木層、灌木層的林下光斑生長,而喬木層、灌木層種類較少,蓋度不大,使由筇竹、大葉莎草、沿階草、藎草、貫眾、反捲兔耳風、火絨草、白茅、香薷、碗蕨、一把傘南星、萬壽竹、大關耳蕨、蓮座蕨、大青葉、通花、重樓、三七、三葉草、白芨、八角蓮等約21種植物構成的草本層生長較好,高度約0.5米,平均蓋度達50%,樣地中還分佈有珍稀植物八角蓮的分佈,均為喜陰濕植物。 [3] 

光葉珙桐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甘肅、陝西、湖北西北、湖南、四川、雲南和貴州(水城、大方、黔西、納雍、清鎮、寬闊水等縣市)等省。 [1-2] 
光葉珙桐 光葉珙桐

光葉珙桐繁殖方法

早在19世紀就被歐美植物學家引入栽培,且已開花結果;國內大多數植物園,樹木園均有栽培,但較為零星。用種子繁殖育苗,採取新鮮果實,除去果實肉質,用清水洗後拌上草木灰和石灰,置於3-5釐米深的溝內,第二年可有30-50%的種子發芽出土;也可將種子放入桶內,用新鮮人尿浸種1-2個月,浸泡後再用清水洗淨播種,這樣發芽率可達50-70%,除此之外,扦插、埋條、嫁接、高壓育苗繁殖方法十分有效。 [7] 

光葉珙桐主要價值

研究:光葉珙桐是中國特有珍稀物種,具有較高的科研、開發和經濟價值。 [3] 
觀賞:光葉珙桐為世界珍貴觀賞樹,樹形高大秀美,被稱為“鴿子樹”,具有和平的象徵意義,具備一定的美學及觀賞價值。 [3] 
經濟:光葉珙桐材質沉重,木材紋理細微,不易變形,切削容易,是建築、傢俱和木雕工藝生產的良好用材。 [3] 

光葉珙桐保護現狀

光葉珙桐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Ⅰ級。 [4] 

光葉珙桐種羣現狀

為中國特有的單屬植物,系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系的孑遺種。分佈區極其狹窄,由於人為活動干擾,生存環境的惡化,植株十分稀少,僅殘存於局部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中。光葉珙桐的數量極少,常以單株或小羣聚的形式散生在山地匯水溝附近,過調查,現有資源量為:分佈面積20公頃,總株數180株,總蓄積量1.452立方米。 [7] 

光葉珙桐瀕危原因

資源的開發問題:光葉珙桐不僅是馳名世界的觀賞樹種,而且也是使用價值很高的用材樹種。因此盜伐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光葉珙桐的自然分佈,導致光葉珙桐的自然種羣數量越來越少。由於市場對光葉珙桐種子、苗木的需求日益增加,種苗的過度採集,光葉珙桐資源開發利用的速度大於種羣的自然恢復速度,進一步加劇了光葉珙桐的瀕危進程。 [3] 
繁殖方式的制約問題:自然條件下,珙桐的繁殖方式有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兩種,有性生殖以種子萌發方式為主,無性生殖以萌孽方式為主。由於光葉珙桐植株大多分佈在溝谷兩側的山坡上,雨水的沖刷和溝谷落差較大,果實大且呈橢圓形,果實成熟落地後易滾動,因此種子的分佈與母樹所處的地勢有密切關係,限制了種羣的自然擴張。同時,光葉珙桐具有較強的萌發性,可在根莖處櫱生萌發出新植株,導致光葉珙桐的種羣更新能力較弱,更新範圍侷限在樹體1-10米環帶附近,種羣難以擴張。 [3] 
自然種羣更新問題:光葉珙桐的種子休眠期長,在自然條件下發芽率極低。研究結果顯示,珙桐果肉中含有脱落酸(ABA)等抑制種子萌發的物質,使胚的生長和分化受阻,導致種子在果實成熟時胚沒有完全成熟,種子發芽緩慢。而且光葉珙桐的種子在貯藏過程中,種子中的抑制物可由果肉向種子內轉移,最後在胚乳和胚中積累,從而延長種子的休眠期。果核壁厚而堅硬,種子在果核中所佔體積和重量均很小,導致珙桐種子發芽率低,自然種羣更新困難,處於衰退狀態。 [3] 

光葉珙桐保護措施

  • 保護光葉珙桐資源的措施
中國三江口自然保護區作為觀賞植物光葉珙桐的原產地,通過系統研究光葉珙桐種羣結構特點,採取措施保護光葉珙桐的自然資源,合理地利用這一珍貴的樹種具有重要意義。 [3] 
  • 加強教育,提高生態保護意識
針對保護區附近的居民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提高羣眾的生態保護意識,讓羣眾瞭解保護珍稀植物的意義,減少或杜絕人為干擾和破壞,促使生態系統自我修復,使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能夠通過自身的發展和演替得以恢復並維持下去。 [3] 
  • 加強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充實保護區管理人員,明確管理職責和權益,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珍稀瀕危植物保護的政策和法規,提高管理水平。增加投入,加快退耕還林,保持水土,使光葉珙桐生長的環境免遭破壞。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加強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實現資源地綜合利用,做到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自然保護與持續開發利用相結合。 [3] 
  • 積極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
加強對現有資源的管理,保護光葉珙桐天然的生態環境和光葉珙桐種羣中其他珍稀特有植物。根據保護區內光葉珙桐的分佈狀況和農林生產的實際,將保護區分成核心區、緩衝區和外圍試驗區。對核心區內的光葉珙桐種羣實行絕對保護,除進行必要的科學考察外,應避免人為干擾,限制人工採摘種子,確保光葉珙桐種羣的自然更新。對緩衝區光葉珙桐種羣,在對自然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的同時,對自然更新的幼苗實行人工撫育,利用宜林荒山荒坡,模仿天然光葉珙桐羣落進行保護,逐步擴大種羣數量,保護光葉珙桐的遺傳多樣性。在保護區外圍,建立遷地保護試驗區,擴大光葉珙桐的人工種羣數量,保障科學研究、園林生產對光葉珙桐資源的需求。 [3] 
  • 加強基礎科學研究,探索異地保護途徑
光葉珙桐是一種古老的殘遺植物,許多生物學特性限制了擴展,導致分佈區域日益縮小。因此在大力加強原產地自然保護現有的種羣的同時,積極探索異地保護和引種栽培的研究,積極地進行光葉珙桐的引種繁殖,加強光葉珙桐的發育生物學的研究,深入研究光葉珙桐休眠機理,積極探索進行離體快繁的技術路線和解決方案,解除由於本身繁殖能力不足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所造成的威脅,不斷地擴展光葉珙桐的分佈範圍。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