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葉丁公藤

鎖定
光葉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是旋花科丁公藤屬的植物。分佈在中國大陸的雲南、廣西、廣東等地,生長於海拔250米至12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山谷密林和疏林中,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花絲長約1毫米,基部擴大,花葯長1.8-2毫米,圓錐狀,頂端長漸尖,基部心形;雌蕊長約2毫米,子房圓柱形;柱頭冠狀,邊緣有小裂片。漿果球形,幹後黑褐色,直徑約1.5釐米 [1] 
中文名
光葉丁公藤
拉丁學名
Erycibe schmidtii Craib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茄目 [4] 
旋花科
丁公藤屬
光葉丁公藤

光葉丁公藤形態特徵

高大攀援灌木(雲南記錄高2-3米),小枝圓柱形,灰黑色,有細稜,無毛或貼生柔毛。葉革質,卵狀橢圓源長圓狀橢圓形,長7-12釐米,寬2.5-6釐米;頂端驟然漸尖,基部寬楔形或稍鈍圓,兩面無毛,側脈5-6對,至邊額網結上升,網脈在背面通常不明顯,有微小斑點;葉柄長;1-2(-3.5)釐米,幼時被徽柔毛。
老時無毛。聚傘花序聚集成圓錐狀,腋生和頂生,比葉短很多,長2-7釐米,密被鏽色短柔毛,間有2叉狀毛;花梗長2-5毫米,萼片近圓形,長約3毫米,外面稍密被鏽色短柔毛,內萼片毛較密,膽邊緣無毛和被緣毛;花冠白色,芳香,長約8毫米,深5裂,瓣中帶密被黃褐色絹毛,小額片長圓形,邊緣齧蝕狀。
花絲長約1毫米,基部擴大,花葯長1.8-2毫米,圓錐狀,頂端長漸尖,基部心形;雌蕊長約2毫米,子房圓柱形;柱頭冠狀,邊緣有小裂片。漿果球形,幹後黑褐色,直徑約1.5釐米 [1] 
別名:包公藤。
木質藤本,嫩枝疏生微柔毛,老枝有細稜。
葉:單葉互生,革質,葉片卵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先端驟然漸尖,兩面均無毛,側脈每邊5~8條,側脈伸至近邊緣,於葉面不凹入。
花:圓錐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被鏽色短柔毛,花冠白色,裂片邊緣齧蝕狀。
光葉丁公藤線稿圖 光葉丁公藤線稿圖
果:漿果卵狀橢圓形,黑色 [2]  [5] 

光葉丁公藤分佈範圍

產屏邊、西疇,海拔1200米左右的林內。廣西、廣東也有。分佈錫金,孟加拉國,印度東北部,緬甸,泰國,越南。
生長於海拔250米至12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山谷密林和疏林中,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光葉丁公藤基源

為旋花科丁公藤屬植物光葉丁公藤的根、莖。丁公藤屬全世界約66種,中國約11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