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華鄉

(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下轄鄉)

鎖定
光華鄉,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地處萬榮縣西部,東與南張鄉高村鄉2鄉接壤,南與賈村鄉毗鄰,西南與榮河鎮相連,西瀕黃河與陝西省韓城市隔河相望,北與裴莊鄉為鄰,距萬榮縣城約22.5千米, [1]  區域總面積83.09平方千米。
1949年,光華鄉境域屬榮河縣第一區;1984年10月,由光華公社改為光華鄉。 [1]  截至2018年末,光華鄉户籍人口為35948人。 [4]  截至2020年6月,光華鄉下轄18個行政村, [2]  鄉人民政府駐西光華村。 [1] 
光華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紅薯、小雜糧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 [1]  2018年,光華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7個。 [4] 
中文名
光華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
地理位置
縣城以西
面    積
83.09 km²
下轄地區
1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光華村
電話區號
0359
郵政區碼
044204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氣候
著名景點
五爺廟
車牌代碼
晉M
人    口
35948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光華鄉建置沿革

1949年,屬榮河縣第一區。
1953年,分屬榮河縣薛吉鎮、光華鎮2個鎮和大興鄉、王胡鄉2個鄉
1954年,分屬光華、薛吉2個鎮和王胡鄉。
1956年,屬萬榮縣光華鄉。
1958年9月,屬紅星公社。
1958年,屬稷山縣榮河公社。
1959年,屬萬榮縣榮河公社。
1961年2月,榮河公社分設光華公社。
1984年10月,由光華公社改為光華鄉。 [1] 

光華鄉行政區劃

1984年10月,光華鄉下轄24個村。
截至2011年末,光華鄉下轄東光華、西光華、南火上、北火上、小屈、秦村、新安、大興、羅池、北甲店、東丁王、西丁王、馮張、小樊、薛吉、李家坡、徐村、喬村、丁村、莊頭、王胡、楊蓬、貴蘭、鄰居24個行政村。 [1] 
截至2020年6月,光華鄉下轄18個行政村:秦村、大興村、羅池村、莊頭村、王胡村、楊蓬村、貴蘭村、鄰居村、西丁王村、東丁王村、馮張村、薛吉村、喬村、徐村、李家坡村、丁村、光華村、火上村, [2]  鄉人民政府駐西光華村。 [1] 

光華鄉地理環境

光華鄉位置境域

光華鄉地處萬榮縣西部,東與南張鄉高村鄉2鄉接壤,南與賈村鄉毗鄰,西南與榮河鎮相連,西瀕黃河與陝西省韓城市隔河相望,北與裴莊鄉為鄰,距萬榮縣城約22.5千米, [1]  區域總面積83.09平方千米。 [4] 
光華鄉

光華鄉地形地貌

光華鄉地處峨嵋嶺下,境內地勢東高西低,東部為台地,中部為平原,西部多溝壑。

光華鄉水文

光華鄉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汾河1條,從西北至西南流經秦村、新安、大興、羅池、北甲店5個村莊,長2.9千米。 [1] 

光華鄉自然災害

光華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春寒、乾旱、洪澇、冰雹等;雹災年均發生2次,主要發生在4—9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6年7月12日,24個行政村68000畝秋季作物和果樹全部遭受雹災襲擊,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3400餘萬元。 [1] 

光華鄉自然資源

2011年,光華鄉有耕地40992.1畝。 [1] 

光華鄉人口

截至2011年末,光華鄉總人口3636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664人,城鎮化率7.3%;總人口中,男性17819人,佔49%;女性18547人,佔51%;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光華鄉人口出生率12.28‰,人口死亡率5.62‰,人口自然增長率6.6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26.8人。 [1] 
截至2017年末,光華鄉常住人口為35599人。 [3] 
截至2018年末,光華鄉户籍人口為35948人。 [4] 

光華鄉經濟

光華鄉綜述

2010年末,光華鄉生產總值完成3.0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50元。
2011年,光華鄉農民人均純收入4868元。 [1] 

光華鄉農業

2010年末,光華鄉農業總產值完成1.6億元;糧食總產量11956.8噸;人均佔有糧食329公斤;蘋果產量3000萬公斤;種植小麥3萬畝,棉花2萬畝,蘋果1.3萬畝,其中,栽植高檔金果1000餘畝。
2011年,光華鄉農業總產值17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7.5%,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32.6%。光華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紅薯、小雜糧為主。2011年,光華鄉生產糧食12000噸,其中小麥5978噸,玉米5013.4噸,紅薯300噸,小雜糧120噸。光華鄉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光華鄉棉花種植面積3840畝,產量145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4100畝,產量292噸,其中花生183噸,油菜籽69噸,向日葵16噸;蔬菜種植面積800畝,產量1023噸,其中茄子1023噸。光華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光華鄉生豬飼養量12874頭,年末存欄5446頭;羊飼養量13078只,年末存欄3479只;牛飼養量286頭,年末存欄139頭;家禽飼養量35.8萬羽,年末存欄21.8萬羽。2011年,光華鄉生產肉類943噸;畜牧業總產值2288萬元。2011年,光華鄉水果種植面積13000畝,產量2500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桃。 [1] 

光華鄉工業

光華鄉鄉鎮企業有建材、化工、果品加工等廠。2011年,光華鄉工業總產值為1698.4萬元,比2010年增長15%;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7%。2011年,光華鄉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455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50萬元,比2010年增長12.5%。 [1] 

光華鄉商貿

截至2011年末,光華鄉有商業網點97個,職工232人。2011年,光華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660.4萬元,比2010年增長15.7%;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843.6萬元,比2010年增長13.2%。 [1] 
2018年,光華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7個。 [4] 

光華鄉郵電業

2011年,光華鄉郵政業務收入為79.8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1285.6萬元。 [1] 

光華鄉社會事業

光華鄉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光華鄉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1300人,專任教師14人;小學11所,在校生2965人,專任教師24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222人,專任教師90人,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光華鄉主要學校有光華一中。 [1] 

光華鄉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光華鄉有各類科技人才71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91人,經營管理人才152人,技能人才81人,農村實用人才89人。 [1] 

光華鄉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光華鄉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15個,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4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95人。光華鄉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王胡建國鼓樂藝術團。截至2011年末,光華鄉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30.4%。截至2011年末,光華鄉有中央、省、市、縣等52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户,有線電視用户數為9093户,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1] 

光華鄉醫療衞生

2004年初,光華鄉衞生院自籌資金45萬餘元,建門診大樓一座;2007年,國家又投資28萬建住院樓一座。
截至2011年末,光華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41個,其中衞生院1所;病牀51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4張;專業衞生人員5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1.4人。2011年,光華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3000人次,住院手術25台次,出院病人139人次。2011年,光華鄉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8.5%,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5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99.8%。 [1] 

光華鄉社會保障

2011年,光華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801户,人數1204人,支出114.6萬元,比2010年增長42.5%,月人均79.3元,比2010年增長31.7%;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6人,支出10.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24人次,共支出18.6萬元,比2010年增長11%;農村臨時救助160人次,支出25000元,比2010年增長2.3%;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7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10萬元,比2010年增長43%。 [1] 

光華鄉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光華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50.7千米,投遞點24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徵訂報紙21500份、期刊500冊;有固定電話用户5261户,移動電話用户24571户。 [1] 

光華鄉交通

光華鄉有238省道、萬臨公路過境。截至2011年末,光華鄉有縣鄉級公路5條,總長9千米。 [1] 

光華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光華鄉因鄉政府駐光華村而得名。 [1] 
  • 文物古蹟
光華鄉薛吉村保存有“三鳳故里”牌樓一座、元代鐘樓。

光華鄉著名人物

光華鄉著名人物有薛收薛德音薛元敬,並稱為“河東三鳳”。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薛維棟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山西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10月:1871-1872.
  • 2.    光華鄉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3-28]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84.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