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纖傳感技術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鎖定
光纖傳感技術與信息處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於2003年經教育部批准立項建設,2004年通過湖北省科技廳組織的建設計劃論證,依託武漢理工大學。實驗室面積5600M2,建設期間購置設備經費超過2000萬元。
中文名
光纖傳感技術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經    費
超過2000萬元
批准時間
2003年

光纖傳感技術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關於研究室

建有:①光纖傳感敏感材料與器件研究室;②光纖微加工研究室;③光纖薄膜製備研究室;④光電信息傳輸與處理研究室;⑤光纖傳感技術集成與應用研究室。

光纖傳感技術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

包括光纖傳感理論與技術研究,關鍵製備技術研究,信息傳輸、處理與集成技術研究,光纖傳感技術集成與應用研究等。

光纖傳感技術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隊伍

實驗室現有研究人員56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33人,博士生導師9人,教師隊伍中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人數佔59%,具有碩士學位以上人數達到9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人數達到32%。

光纖傳感技術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研與獲獎

光纖傳感技術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獎

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技及教學成果獎勵10餘項。

光纖傳感技術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研和專利

2003年以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基金、國家科技部863、軍工973等各類項目50餘項,通過鑑定項目10餘項;申請發明專利36項,獲得授權10項。

光纖傳感技術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技成果轉化

形成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與裝備,打破了國外在光纖傳感這一重要高新技術領域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增強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將所形成了關鍵及核心技術產業化,應用於光纖傳感器的生產,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2005年光纖傳感器產值超過億元,產品應用於石化、交通、電力等近10個行業的100餘家大型骨幹企業和浙江鎮海國家儲備油庫、三峽水庫國家重點文物“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秦嶺終南山隧道、海南海口世紀大橋、湖北水布埡大壩、重慶電力(電纜)長期安全監測等數十項大型工程,並應用在國家武器裝備中,推動了相關行業重大安全技術和科技的進步,為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和國防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光纖傳感技術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論文

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被SCI、EI、ISTP收錄近200篇;出版教材、專著1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