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碟燒錄

鎖定
驅動器在讀取數據的時候,通過激光頭髮射激光,激光經過分光鏡的折射照射到盤片表面,從光盤讀回的信息與從鋁層反射回來的低功率激光束有關,光接收器分辨出強反射光和無反射光或散射光的信息。
中文名
光碟燒錄
別    名
刻錄光盤
材    料
聚碳酸酯
數    據
直徑為120mm,厚度為1.2mm

光碟燒錄簡介

1978年,PHILIPS和SONY公司都致力於生產流行的音頻CD,當時PHILIPS已經開發出商用激光盤播放機,而SONY從事數字記錄研究也有10年之久。在他們達成一項關於制定單一的音頻技術協議之前,兩大公司正準備進行一場商戰,各自推出有可能互不兼容的音頻激光唱盤格式。1982年,兩公司宣佈了一個標準,其中包括記錄、取樣,尤其是現在正使用的4.72\格式等規格(之所以選中這個尺寸是因為它可完整存儲約70分鐘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樂)。隨着合作的深入,PHILIPS和SONY又宣佈了CD技術用於計算機數據的補充規範,這些規範逐步發展成為今天在計算機中使用的CD-ROM驅動器規範,其中使用了與音頻CD相同的技術和光盤格式。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驅動器的誕生對於PC的發展而言,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
光盤是用聚碳酸酯材料製成的圓片,直徑為120mm,厚度為1.2mm,中間有一個15mm的圓孔。在圓基片上塗了一層金屬薄膜,通常為鋁合金,這層薄膜就是CD-ROM讀取數據的地方,在鋁薄膜上再覆蓋一層塑料聚碳酸酯,用以保護裏面的數據。光盤上有許多肉眼無法分辨的凹坑(Pit),這些凹坑深0.12微米,寬約0.6微米,它們被蝕刻在一條跨距為1.6微米的螺旋式軌道里,相對應的道密度達到每英寸約16 000道。沒有凹坑的地方稱為“陸地”(Land),它和凹坑的長度大約為0.9~3.3微米。軌道從盤內圈開始,在盤邊緣5mm處結束,全部軌道的長度大約有3英里。
驅動器在讀取數據的時候,通過激光頭髮射激光,激光經過分光鏡的折射照射到盤片表面,從光盤讀回的信息與從鋁層反射回來的低功率激光束有關,光接收器分辨出強反射光和無反射光或散射光的信息。無反射光或散反射光是凹坑引起的,而強反射光則表示該點為陸地,光接收器收集從光盤表面返回的反射光和散射光,由微處理器將這些光格式轉換成相應的數據或聲音。普通CD光盤和CD-R盤片的存儲原理基本相同,CD-R盤片的存儲材質和塗料更豐富一些。對於刻錄機而言,刻錄數據其實就是在光盤上用一定波長的激光打出特定的孔,以使驅動器讀盤時可得到正確的反射光來還原數據。CD-RW和前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存儲材質不同,CD-RW使用一種晶狀物質,刻錄時激光頭以700攝氏左右的温度讓一定位置上的物質變成另外一種狀態,相當於CD-R盤片的打孔,然後在抹除時通過300度左右的激光照射讓晶狀物質恢復最初狀態,一般來説這一過程可重複1000次左右,因此CD-RW盤片可做到反覆刻寫。由於晶狀物質在不同狀態時的反射率有所不同,所以光頭可區別出反射光的不同狀態,達到讀取上面記錄數據的目的。CD-RW的缺點是反射率比較低,只有25%左右(普通光盤為70%左右),一些老式的驅動器無法讀取。
從CD-ROM到僅僅可以刻盤的CD-R,最後變成可反覆刻寫的CD-RW,其性能越來越強,價格卻越來越便宜,而另一種更先進的存儲方式——DVD的驅動器也已經發展到DVD+RW。可以想象,將來的光盤驅動器一定是一款“全能”的產品,不僅僅能讀取數據,還可反覆刻寫光盤,不僅僅可處理普通光盤,還可處理DVD,甚至是更加先進的存儲介質。然而對於普通用户來説,CD-RW已經足以應付日常需要,它的容價比高、容量大、可靠性高、速度快、兼容性好、易用性好,依舊是目前非常理想的移動存儲設備。
刻錄光盤,除了刻錄機和刻錄盤之外,一套稱手的刻錄軟件必不可少(WinXP集成了簡單的刻錄功能)。刻錄軟件的種類很多,不過功能大體相似,基本上包含:數字CD刻錄、視頻CD刻錄、音頻CD刻錄和鏡像文件刻錄四大功能。常用的刻錄軟件包括:Nero、Easy CD Creator和CloneCD等,每種軟件都有各自的特點,我們將在下面的功能説明中穿插介紹一些。

光碟燒錄數字CD

數字CD刻錄主要的用途是備份硬盤數據或製作某些遊戲、軟件的安裝盤,是刻錄機最常使用的功能。德國Ahead Software公司出品的Nero是數字CD刻錄最常用也是功能最強的軟件之一,目前最新版本為5.5.9.0,大小為12274kB,是一個共享軟件,從這個版本開始,Nero全面支持DVD和DD CD盤刻錄。下面我們就以Nero 5.5.9.0漢化版(該版本雖然是官方發佈,但是一些語言習慣和大陸地區用户不太一致)為例向大家介紹數字CD刻錄的方法:

光碟燒錄多段刻錄

由於普通刻錄盤容量為650MB,用户可能不需要一次將刻錄盤刻滿,這時候可使用多段刻錄(Multisession)功能進行刻錄。現在的刻錄軟件都支持多段刻錄,不過使用多段刻錄會對光盤的容量造成一定浪費,因為每次刻錄區段結束時都要佔用大約13MB空間來存儲該區段的結構以及上一段的連結信息,併為建立下個區段做好準備,所以應儘量減少區段數目。
1.啓動Nero 5.5.9.0,程序將首先檢查光驅,如果設置了自動插入通告(這會影響刻錄的成功率),則程序會提示關閉該設置。隨後程序會出現一個“Nero精靈”,它可引導初級用户一步步進行刻錄設置,這裏我們選擇不使用Nero精靈。
2.在刻錄編輯界面的“多重區段”選項卡里選擇“第一次燒錄多重區段磁盤”,然後點“新建”開始刻錄一張多重區段的光盤,需要注意這時如果刻錄盤裏有數據,則只能選“接續燒錄多重區段磁盤”;若是第一次刻錄選擇了“無多重區段”方式,則無論光盤數據容量多大都不能繼續刻錄。之後點擊“新建”進入燒錄窗口。
3.在燒錄窗口中使用右側的“檔案瀏覽器”將硬盤上需要刻錄的文件用鼠標拖到左邊光盤目錄窗口(可多次拖拽),可點光盤圖標修改系統默認的卷標,確認所需文件全部拖到光盤目錄窗口之後,點擊工具欄的“開始燒錄CD窗口”按鈕。
4.在燒錄CD窗口中用户還有最後一次機會編輯刻錄盤的相關參數,確認無誤後,點“寫入”開始燒錄光盤。
5.進入實際的刻錄階段,系統以自定的速度開始刻錄,完成之後會有相應提示,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6.當需要往支持多段刻錄的光盤中追加數據時,在刻錄編輯界面的“多重區段”選項卡里選擇“接續燒錄多重區段磁盤”,點“新建”。系統會讀取相應的刻錄盤,列出當前的軌道,一般選擇在最後一個軌道之後繼續刻錄,點“確定”,系統將在餘下區段追加數據。此後操作和第一次刻錄多區段光盤相同,這裏不再贅述。

光碟燒錄系統啓動盤刻錄

操作系統崩潰或硬盤有問題造成系統無法啓動時,一張應急的系統啓動盤就顯得很珍貴了。一般系統啓動盤使用的介質是軟盤,不過軟盤讀取速度慢、可靠性不高的缺點限制了它的應用,刻錄一張可啓動系統的光盤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可啓動光盤刻錄的原理是系統通過讀取當前啓動軟盤(或相應鏡像文件)的相關文件,將可引導系統部分刻錄到光盤引導區,並通過特殊的設置模仿軟盤啓動。這樣在使用刻錄好的光盤啓動系統(需要在BIOS裏設置系統的引導順序為光驅優先)時,系統就相當於使用軟盤進行啓動的效果,但速度要比軟盤快很多。
使用Nero 5.5.9.0來刻錄可啓動光盤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不過在開始之前你需要準備一張可引導系統的啓動盤。以Win98為例,你可使用“開始”→“設置”→“控制面板”→“添加/刪除程序”的“創建啓動盤”來製作。當然,你也可手動製作一張啓動盤,自己編寫相應的Autoexec.bat和Config.sys文件。由於可啓動光盤在啓動系統時會將所模擬軟盤中的所有文件加載到A盤,因此製作啓動盤時可以將一些小程序,比如低格程序、鼠標驅動拷貝到軟盤裏。
啓動Nero 5.5.9.0,在刻錄編輯界面左側的光盤類型處選擇“CD-ROM(開機)”,這時系統搜尋軟驅,如果使用啓動盤製作則需先將啓動盤放進軟驅以便系統讀取相應文件。這裏使用鏡像文件製作可啓動光盤,選擇“映像檔”,找到相應的鏡像文件之後,點“新建”開始製作可啓動光盤。餘下步驟和製作普通的刻錄光盤相同,這裏不再贅述。
用以上方法制作出來的可啓動光盤比較簡單,僅僅能夠像普通啓動盤一樣啓動系統。目前網上有一種專用可引導光盤引導文件鏡像,使用它可極大擴充可啓動光盤的功能,使其變成一個小型的基於DOS的系統維護工具,對此感興趣的讀者可到無憂啓動論壇去下載相應的鏡像文件和教程。

光碟燒錄自動運行光盤

很多光盤為方便用户使用,設置成自動運行的方式,用户只要將光盤放入光驅或在“我的電腦”中訪問光驅則可自動執行特定的程序(當然前提是用户相應光驅的自動插入通告設置為打開),只要掌握了自動運行光盤的簡單原理,我們也可自己製作自動運行光盤!
自動運行光盤的奧妙在於光盤根目錄下的Autorun.ini(或者Autorun.inf)文件,這個文件最大的用處就是告訴系統當光盤放入光驅時使用什麼圖標來代替光驅原有圖標並自動運行什麼文件。Autorun.ini文件可使用專門的軟件或語言來編寫,比如常見的Autorun Builder、AMS、Autorun Maestro、VB、VC++等。不過對於普通用户來説不用這麼複雜,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將光盤裏現成的Autorun.ini文件拷貝一個到硬盤上,根據自己的需要略加修改即可。
最簡單的Autorun.ini文件只有2到3行,基本格式如下:
[autorun] (表示autorun部分開始)
open=*.exe (表示自動運行文件的位置、文件名)
icon=*.ico (表示圖標文件的位置、文件名)
編寫完Autorun.ini文件之後,將它和所需文件(自動運行文件、圖標文件)刻錄到光盤的根目錄下即可。這裏來看一個實例:我們要求在光盤加載的時候使用根目錄下的Setup.ico作為光驅圖標,自動運行Start.exe文件,這時Autorun.ini文件可編寫如下:
[autorun]
open=start.exe
icon=setup.ico
接下來我們需要將所需文件刻錄到光盤相應的位置,餘下步驟和製作普通的刻錄光盤相同,這裏不再贅述。刻錄完畢之後我們可將光盤放進光驅,這時相應驅動器的圖標變成Setup.ico,系統自動運行Start.exe(圖9)。
實際上,Autorun.ini文件可實現的功能遠不止此,它可編寫得極為複雜並可實現強大的自動運行功能,不過這時Autorun.ini文件需要註冊表的支持,我們來看個複雜一些的例子:
[autorun]
open=notation.exe
icon=shell32.dll,13
shell\\win98=安裝Windows 98
shell\\win98\\command=win98\\setup.exe
shell\\ie5.5=安裝IE 5.5
shell\\ie5.5\\command=Ie5.5簡\\ie5setup.exe
其中,Shell表示在該位置新建一個主鍵(這種形式非常類似註冊表),其後的名稱如“Win98”為一個自定義的變量,該變量名在該Shell子鍵中唯一,也就是説在其後的説明中你不能再用這個變量名。
“shell\\win98=”之後的是顯示在鼠標右鍵菜單中的名稱,這個地方可以你自己隨心所欲地起名。
“shell\\win98\\command”表示在Shell子鍵之下,再新建一個子鍵“Command”,如果經常使用註冊表編輯器(Regedit.exe),你會立刻明白它的含義,那就是Command之後的字符串將指定你運行的程序的實際位置,就如同註冊表中的文件關聯一樣。
這樣,一個在鼠標右鍵中命令的Autorun.ini文件就編寫完成,這個例子的效果是當光盤自動運行之後,增加2個鼠標右鍵命令“安裝Windows 98”和“安裝IE 5.5”,選擇相應的命令則會執行光盤“\\win98\\setup.exe”或者“\\Ie5.5簡\\ie5setup.exe”命令。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增加更多的命令,並配合你的光盤或硬盤上的程序進行編寫,使之完成更豐富的功能。

光碟燒錄CD-RW刻錄

在前言部分我們簡單地介紹了CD-RW和普通刻錄盤的區別,就當前主流的刻錄機和光驅而言,對CD-RW盤片的兼容已經不成問題,因此CD-RW盤片完全可像普通刻錄盤一樣使用,具體的操作沒有任何分別。不過CD-RW的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它可反覆刻寫,因此CD-RW特別適合用來反覆攜帶和拷貝文件,從這個角度上講,CD-RW才更像是“移動存儲設備”。
由於普通的光盤按照軌道來存儲數據,因此存放在光盤裏的文件只能連續寫入,已有文件不能像在硬盤上一樣被隨意編輯、修改,這多少造成了一些不便。CD-RW可反覆刻寫的特點使得在光盤裏像硬盤一樣編輯、修改文件變成了現實,不過要實現這一點需要付出代價,CD-RW盤片必須自己改變存儲格式(普通CD-R盤片使用的格式是ISO-9660),通過軟件格式化成UDF(Universal Disc Format,統一光盤格式)格式,這樣CD-RW就可像硬盤一樣按照扇區來存取數據了,不過這個過程相當漫長並且會損失100MB左右的存儲空間,而且DOS也無法識別這種文件格式。
儘管微軟最新的操作系統WinXP內置了刻錄功能,並且已經可實現文件在資源管理器中直接拖拽到刻錄盤進行刻錄,但實際上WinXP並沒有改變CD-RW的文件格式,因此CD-RW在操作系統裏還需要其他的軟件支持才可像硬盤一樣使用,這些軟件中最常用的就是DirectCD。
DirectCD出自美國Adaptec公司,早先版本的DirectCD單獨發售,不過現在的DirectCD都集成到該公司另外一款刻錄軟件Easy CD Creator裏,變成其中的一個子功能。目前的Easy CD Creator最新版本是5.3.0.71,除了DirectCD之外還集成了眾多刻錄光盤所需的周邊軟件,使得功能異常強大,不過文件大小將近200MB。下面我們就以Easy CD Creator的漢化版為例,給大家説明如何讓CD-RW變成“硬盤”!
1.啓動DirectCD格式化工具,在左上角選擇需要格式化的CD-RW所在光驅,點擊正中間的“格式化光盤”按鈕。
2.在彈出來的窗口中填寫光盤卷標,然後點“開始格式化”,如果選擇了“啓用壓縮”,可對這張光盤中的數據以1.5:1到3:1之間的比例進行壓縮,但壓縮過的光盤只能在裝有相應DirectCD的電腦上才可使用,而且讀取速度也較慢,因此不值得推薦。
3.確認格式化以後,系統就開始按照UDF格式化光盤了,格式化的速度比較慢,格式化一張650MB的CD-RW大致需要10~20分鐘。
4.格式化完成後,系統提示光盤就緒,這時就可直接使用資源管理器讀取並寫入光盤了,當然前提是你得有刻錄機。
5.查看一下當前CD-RW的屬性,即可發現容量比格式化前少了117MB,不過如此一來,多了一個幾百MB的“移動硬盤”,這樣的經歷相當有成就感哦!
儘管使用這種方法可以讓CD-RW像硬盤一樣存取數據,但必須注意的是由於操作系統本身不能很好地支持UDF格式光盤的編輯(這裏主要針對集成了刻錄功能的WinXP),因此對光盤內文件進行寫入等編輯操作時最好在裝有DirectCD的機器上進行,而讀取、執行、拷出光盤數據的操作則不受此限制。

光碟燒錄超量刻錄

普通CD-R、CD-RW盤的容量是650MB(現在也有700MB以上的刻錄盤了),換算成音樂CD是74分鐘,對於一般用户來已經足夠了。然而在一些特殊的場合下,用户也可能需要刻錄的文件容量大於刻錄盤規定容量,而且這些文件分開刻錄會給使用、保管帶來不便(比如説一款651MB的遊戲),這時就需要使用超量刻錄。
所謂超量刻錄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向刻錄盤內刻錄超過光盤規定容量的文件。超量刻錄需要一定條件,具體來説主要是刻錄機、刻錄盤、刻錄軟件的支持,三者缺一不可。不過情況沒有想象的這麼壞,當前主流刻錄軟件和刻錄機基本上都支持超量刻錄,因此問題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刻錄盤,刻錄盤性能的好壞決定超刻的容量和質量。其實超刻的原理並不複雜,主要是刻錄機利用刻錄盤的預留空間。我們在前言裏提過,光盤的軌道從盤內圈開始,在盤邊緣5mm處結束,一般在盤的邊緣區域刻錄機會認為光盤容量已滿,其實還有一定的空間可存放數據,這些空間就稱為預留空間。不過預留空間的容量是非常有限的,一般來講可在刻錄盤標稱容量上再“追加”20~30MB的容量,不過我們不推薦這個“極限容量”,一般超刻10MB左右是比較理想的幅度,超刻得太多會造成後面文件讀取困難或刻錄失敗。
在默認情況下,刻錄軟件是不允許超刻的,需要進行一定的設置,下面以Nero 5.5.9.0漢化版為例説明:
1.啓動Nero 5.5.9.0,新建一個刻錄盤,在主界面的“燒錄器”菜單下點“選擇燒錄器”來查看當前刻錄機的信息,如果左側的“超燒功能”為“支援”則説明該刻錄機支持超刻,這是超刻必須具備的基礎。
2.確認刻錄機支持超刻之後還必須打開刻錄軟件相關的選項,在“檔案”菜單下點“偏好設定”,選擇“進階屬性”選項卡,勾上“開啓超燒功能”,重新設定刻錄盤的最大容量,這樣在刻錄時就可刻錄超過光盤標稱容量的文件了。
3.我們來進行實際的操作:往一張標稱700MB容量CD-RW裏刻錄中文版Win98、WinMe和SPEC Viewperf 6.12的安裝文件,總文件大小是713.2MB,在寫入之前注意選上“終結CD”(這裏不選系統最後也會提示)。
4.系統進行刻錄操作,超刻成功與否這時取決於刻錄盤的質量,餘下操作和普通光盤刻錄相同,這裏不再贅述。

光碟燒錄光盤對刻

在某些特定的時候,我們可能需要對一些重要的光盤製作備份,這些原版光盤可能使用了一些加密技術,直接拷貝到硬盤上再刻錄很有可能會導致刻錄出來的光盤無法正常使用,這時你就需要一種特別的刻錄方式:光盤對刻。
一般的刻錄軟件如Nero、Easy CD Creator都提供光盤對刻功能,不過這些綜合性軟件提供的對刻功能和光盤對刻專家CloneCD相比,就顯得小巫見大巫了。CloneCD出自瑞士Elaborate Bytes公司,目前最新的版本是4.0.1.10,這款軟件非常小巧,僅有2.34MB,功能也很單一,只有光盤對刻、生成鏡像文件、刻錄鏡像文件和擦除CD-RW光盤4種功能。儘管如此,CloneCD在光盤對刻方面的性能卻是所有刻錄軟件中最好的,無論是遊戲、軟件還是音樂CD,所有的CD格式都可很好地兼容,對一些加密盤的刻錄效果相當不錯,下面我們以CloneCD 4.0.1.10為例説明:
CloneCD 4.0.1.10的界面非常簡單,而且在這麼小巧的軟件裏包含了31種語言(其中有簡體中文,不過漢化不是很徹底),實在是令人驚歎。CloneCD刻錄光盤使用的方式是DAO(Disc At Once,整盤刻錄),這種方式無論寫入的數據容量是多少,刻錄光盤都不可再次刻錄(不推薦使用CD-RW)。在通常情況下,CloneCD可完成各種複雜光盤格式的複製,而且可確保數據結構與間隙長度完全相同,不過這種方式對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和驅動器的性能要求很高,一些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刻錄失敗。下面我們來看一個光盤對刻的例子:
1.將刻錄盤(必須空白)放到刻錄機,將需要備份的源盤放到另一部光驅中(也可以使用另一部刻錄機),啓動CloneCD 4.0.1.10,在主界面中點擊“複製光盤”。
2.在接下來的窗口中選擇源盤所在的驅動器,點“下一步”,系統會分析源盤,分析完畢進入下一窗口。
3.選擇源光盤的類型,點“下一步”。
4.系統列出源盤信息,點“下一步”來到刻錄界面,選擇適當的刻錄光盤類型,點“確定”。
5.系統從源盤讀取文件,並在“C:\\Windows\\Temp”下製作索引文件“Image.img”,製作完成之後開始往光盤上刻錄文件。
6.刻錄完畢之後,系統會退出刻錄盤並給予提示,這樣,我們就得到一張和源盤完全相同的刻錄盤。
一般來説使用CloneCD來進行光盤對刻有比較高的成功率,不過一些問題也必須要注意:首先,從CloneCD的工作流程我們可以看到,為了提高刻錄的成功率,光盤對刻還是採用“光盤→鏡像文件→刻錄盤”的流程,為了保證順利製作鏡像,請確保C盤有足夠的可用空間,至少需要預留700MB;其次,我們不推薦使用CD-RW,CloneCD對CD-RW的兼容性並不是很好,而且整盤複製主要是為了備份,也沒有必要使用CD-RW;最後CloneCD 4.0.1.10的設置界面十分簡化,取消了舊版本對提高加密光盤刻錄成功率的選項,這點固然方便了初學者,但對於CloneCD的老用户來説就有些不大適應了,而且這樣設置對提高刻錄成功率的影響目前還無法證明。

光碟燒錄視頻CD

當MPEG-4、RM開始確立它們網絡時代視頻編碼霸主地位時,我們依然對古老的Video CD(VCD)有着持續的需求。我們都有着從網絡下載各種視頻文件的經歷,雖然高壓縮率的文件為我們帶來了流暢的視頻,但很難和沒有電腦的朋友共享這份喜悦,有時我們希望將精彩的DVD電影與家人共賞,又苦於家中沒有DVD影碟機,能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呢?Video CD良好的兼容性使它成為首選,在許多場合下Video CD是我們的最佳選擇,其兼容性是其它格式的媒體所不能比擬的。以往Video CD的製作只能求助於專業公司,費用不低,其實其技術含量並不高,隨着刻錄機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這種視頻製作變得觸手可及,不少朋友已看到這點,但開始實施時又不知道從何入手,如何刻錄屬於自己的Video CD呢?希望你能在這裏找到答案。
開始動手之前不妨瞭解一些視頻方面的基礎知識,對深入理解Video CD大有好處噢。編碼解碼技術是數字視頻的靈魂,大家常常聽聞的MPEG-1、MPEG-2、MPEG-4都是以實現視頻壓縮為最終目的的編碼解碼技術,它們都出自一個叫“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動態圖像專家組)的國際標準,流行的RM也是一種編碼解碼方式,只不過其實現方式和上述三者不同而已。
Video CD的基本要素即MPEG-1,作為最早確立的MPEG標準,進入新世紀依然有其用武之地不得不令人敬佩。它採用一種減少圖像冗餘信息的壓縮算法,提供最高達200:1的壓縮比,具體來説,就是在標準分辨率(NTSC製為352×240;PAL製為352×288)下,對圖像進行壓縮,數據傳輸速率為1.5Mbps,每秒播放30幀,具有CD音質,這項標準在1992年確立時的確引起不小的轟動。
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時下流行的MPEG-4和MPEG-2(DVD),Video CD的製作也是基於對兩者的轉換。
MPEG-2於1994年正式發佈,較MPEG-1晚2年。和MPEG-1相比,傳輸率大幅提高,分辨率提升至720×486,達到高級工業標準的圖像質量。MPEG-2能夠提供震撼人心的音響效果,它支持左、右、後置環繞、中置5個全帶寬音頻通道,此外還可增加低頻增強器(我們平時所説的低音炮)以及7個伴音聲道,這些都是MPEG-1無法企及的高度。MPEG-2壓縮比是可變的,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適應不同畫質、不同存儲容量的需求,典型的例子就是同樣一部電影即可製作成一張DVD5碟也能找到DVD9的版本,它們的區別在於畫質的高低。MPEG-2還可用於有線電視網、電纜網絡以及衞星直播,提供廣播級的數字視頻。
MPEG-2追求質量上的突破而MPEG-4則針對多媒體的互動性、靈活性以及高數據壓縮進行優化設計。MPEG-4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它極高的視頻壓縮率,它使用最少的數據獲得最佳的圖像質量,使用MPEG-4編碼器處理的影像在畫質下降不大的情況下體積可縮小至原來的幾分之一,2~3部Video CD影像能輕鬆地壓縮到1張光盤內而質量沒有太大的損失。MPEG-4這種特性非常適合網絡傳輸及家庭攝影,廣泛應用於視頻電話、可視電子郵件等要求低傳輸率的領域。
上述兩者雖然優勢不同,但都有共同的缺點:對於普通家庭來説普及率不高。DVD需要DVD影碟機或配置有DVD光盤驅動器的電腦才能播放,而MPEG-4幾乎就是電腦的專利。在這樣的背景下,讓我們開始下面的內容吧。
Video CD的製作過程大致分為“轉換”和“刻錄”兩步,不少朋友往往因為找不到合適的軟件而苦惱,其實簡單易用的軟件就在你的身邊,不信?請往下看。

光碟燒錄視頻格式的轉換

Video CD常見的有1.1和2.0兩個版本,後者有交互菜單,通常採用VideoPack 4.0進行製作,其製作過程比較複雜,在這裏主要討論簡單的Video CD 1.1的製作,畢竟其實際應用範圍較大,製作方法也簡單易學。
由於免去交互菜單的製作,很多麻煩的步驟得以省略,可立即進入視頻格式轉換的步驟。Video CD採用MPEG-1格式,因此所有轉換的目標都是以擴展名為“MPG”MPEG-1文件。這裏我們向大家介紹DVD(MPEG-2)和AVI格式(MPEG-4)視頻的轉換。
1.DVD(MPEG-2)的轉換
雖然我們有很多將MPEG-2編碼文件轉換成MPEG-1編碼文件的軟件可供選擇(其中不乏專業產品),但對於普通家庭應用而言,豪傑公司開發的系列視頻播放/製作工具普及面廣、簡單易用,故以此舉例説明。
針對DVD(MPEG-2)開發的“豪傑DVDⅢ”不僅提供了優異的播放功能,其附贈的一系列工具軟件也是亮點之一。安裝時缺省安裝即可裝上全部工具。
開始菜單中可以找到豐富的工具。
插入DVD光碟,在“VIDEO_TS”目錄下可看到多個文件,其中容量超過1GB的那些就是我們要轉換的目標。
為了杜絕轉換過程中因光驅讀寫造成意外的發生,最好將VOB文件拷貝至硬盤,“豪傑DVDⅢ”裏可找到“DVD拷盤”這一工具。打開“DVD拷盤”,選擇路徑和打開模式即可進行,為了方便講解,我們僅選擇一個章節進行拷貝。
“DVD轉VCD”是“豪傑DVDⅢ”提供的重要功能之一。界面相當簡單,相信大家使用時也會覺得非常簡便。
在這裏選擇需要轉換的文件。
輸出路徑同樣重要,注意磁盤剩餘空間是否足夠,否則數小時的無用功會讓你欲哭無淚。
如果是將DVD整盤複製到硬盤,或者文件選擇路徑指向DVD光碟,將會有字幕和語言的選擇,這點請大家務必注意。
如果不想等待太長的時間,請選擇視頻處理方法。
經驗告訴我們“採用MMX的快速算法”似乎快些。
選取“創建VCD格式的MPEG文件”將省去很多勞力,我們不必費心計算視頻音頻那些多且讓人頭痛的參數。
轉換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如果你的處理器夠勁當然沒問題。
2.AVI格式(MPEG-4)視頻文件的轉換
AVI格式的視頻文件可採用不同的編碼方式,MPEG-4是最常見的一種,上面我們已提到將它轉換為Video CD的必要性,這裏我們直接進入主題。
打開“豪傑超級解霸2001XP”菜單,我們看到“AVI轉MPEG”等眾多工具。
界面和“豪傑DVDⅢ”中“DVD轉VCD”相似。
輸入輸出路徑的選擇。
操作和DVD轉VCD大致相同。相對DVD轉換而言,AVI的轉換要快一點,不過有限。在這兩類文件的轉換過程中,處理器是比較關鍵的因素,如果沒有一顆強勁的芯,速度會很緩慢。

光碟燒錄盤片的刻錄

轉換而成的MPEG-1格式文件也許有數個之多(DVD轉換過程中可能產生),可依次刻錄進光盤,也可合併以後再進行刻錄,相比較而言我們更傾向於後者。“豪傑超級解霸2001XP”中的“MPEG文件合併”讓我們不必再去尋找其它軟件。我們只要做好文件的選擇就可輕鬆完成。
刻錄Video CD使用Nero最方便不過,因為它內置Video CD模塊,只要跟隨嚮導就可完成Video CD的刻錄,我們使用5.5.90版本的Nero。
開始兩步直接點擊Next即可。
在這裏選擇第3項:Other CD formats。
中間那個選項就是Video CD,隨後完成嚮導。
請注意看左上方的窗口,紅色部分就是Nero自行創建的Video CD光盤構架,是不是很眼熟?
將文件拖至左下方即可,同一文件也可放在一起。
如果拖動過程中遇到這樣的情況,請不必驚慌,一般情況下點擊第一項即可。
選擇文件菜單中的“Write CD”,插入CD-R/CD-RW光盤並選擇合適的刻錄速度。
如果刻錄機和刻錄盤較好,自己的Video CD很快就能出爐啦。

光碟燒錄音頻CD

一、刻錄CD
果手頭上正好有從CD中抓下來的WAV文件,或者有喜愛的MP3、WMA文件,可非常輕易地刻錄出一張屬於自己的“精選碟”;而在得到一張精彩的CD唱片時,很多人也會情不自禁地會去刻錄下來作為備份。因此我們在這裏專門進行音頻刻錄的介紹,而主角仍然是強大的Nero刻錄軟件
首先就是CD刻錄模式的選擇,我們可使用“精靈模式”中的“音樂CD”刻錄選項(圖M1),也可關閉精靈模式,直接在“新刻錄”窗口中選擇“音樂CD”刻錄模式(圖M2)。當使用Nero精靈模式時,我們需要在“更改刻錄設定”選項中對CD進行各種設定,Nero允許用户在刻錄光盤時寫入CD Text,包括專輯名、演唱者、語言及版權聲明等信息。
在“音樂CD設定”中,Nero提供4種音頻文件讀取模式,可將文件視為音軌也可直接讀取CD上的音軌,或根據光驅及硬盤的情況由Nero自行設定。對於擁有兩台光驅,需要直接複製CD的用户來説,如果不想佔用硬盤空間,可將欲刻錄的音樂文件設定為“將它視為軌道”模式,但這時不能使用“光盤一次燒錄(DAO)”方式。而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需要使用“將它視為檔案”模式或默認的“視硬盤而定”模式。只要硬盤空間足夠,後者也會自動將音軌視為文件檔案。而“視光驅而定”模式則會將CD-ROM/DVD-ROM中的音軌以軌道方式讀取,將CD-RW中的音軌視為臨時文件。這裏我們不建議使用光盤對拷功能,即視為軌道或視光驅而定兩種方式,由於讀取光盤時的資源佔用率較大,且讀取不穩定,在進行CD刻錄時,一旦出現緩存欠載的情況,在接縫處很可能產生暴音。
在Nero中刻錄CD和刻錄數據盤一樣簡單,不管是從光盤中以“軌道模式”刻錄還是使用文件以“檔案模式”刻錄,我們只需將刻錄的內容拖進左側窗口即可。
在音軌的“屬性”選項中,Nero提供了簡單但非常實用的一些音頻調整功能,它們共分為3個設置項目,在“音軌屬性”中,我們可設定音軌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專輯名、演唱者、音軌間隔時間、國際標準記錄碼(ISRC)以及是否進行保護等(如圖M6);
在“索引,極限,分割”項目下,我們可為音軌建立索引或分割音軌,對於某些刻錄超長時間音頻的用户來説,這是非常實用的功能,我們可輕易將大段的音頻插入索引或分割這些音軌(如圖M7)。
同時Nero還可以針對音頻文件進行一些簡單調整,如音量調節、消除噪聲、漸入漸出、迴音、均衡度等(如圖M8)。
使用Nero的“音效編輯器”(如圖M9),我們可針對音頻進行更多的調節和設置,除了音軌屬性中的調節項目外,這裏還可調節漸入漸出效果的方式、變調、動態處理器、時間校正,並且提供延遲、強化、合唱、混響等效果的調整。而這些調節項目大部分都有預設選項,例如在混響效果中就包括“教堂”、“音樂會”、“大廳”、“中型房間”、“小型房間”等預設選項,用户要做的只是根據自己興趣或曲目性質決定一個方案而已。
在這一切都完成後,便可開始燒錄光盤了,這裏要注意的是,為保持更好的穩定性,獲得品質較好的刻錄CD盤,應該使用較低速進行刻錄,一般來講應該使用8×以下的刻錄速度,並且儘量不要同時在電腦上進行其他操作,因為一旦出現緩存欠載,很可能會影響CD的刻錄質量。而在選取文件進行CD刻錄時,Nero不允許進行目錄拖動,用户需要將文件逐一(或逐批)的拖入刻錄區。
Nero支持MP3和WMA燒錄CD,並可自動將其轉換為音軌,但只允許轉換並刻錄12kbps以上採樣率的MP3和WMA。而且如果用户需要在除電腦外的設備中使用CD,一定要使用CD-R進行刻錄,因為大多數家用音響設備並不能識別CD-RW光盤。
二、刻錄MP3光碟
由於現在的家用VCD、DVD,甚至一些便攜式CD機都提供了MP3播放功能,因此用MP3光盤聽音樂已成為很多人的娛樂選擇,同樣,擁有一盤自己喜愛的MP3光盤也是非常愉快的事。那麼,又一次啓動Nero,我們開始創建自己的MP3專輯吧。
刻錄MP3光盤需要使用數據盤模式,需要注意,為了保持兼容性,便於在CD、VCD、DVD等各種設備上播放,MP3光盤應該使用較為“保守”的設置:檔案/數據夾名稱長度選擇“ISO 1級”(最大11=8+3個字符);格式選擇“模式1”;字符集使用“ISO 9660”;去除所有的“放寬ISO限制”選項。
在刻錄方面,MP3光盤和數據盤完全一致,只要將欲刻錄的文件或文件夾拖放到左側窗口,然後點擊“刻錄”即可,但要注意目錄深度最好只有一層,以免出現播放設備無法正常識別的情況。
在刻錄時最好選擇低速方式,推薦使用2×或4×模式進行刻錄。而刻錄盤方面,不應該選擇CD-RW,因為大部分的家庭播放設備只能識別CD-R光盤
三、音頻轉換刻錄相關軟件
1.Exact Audio Copy(EAC)
作為很多發燒友非常喜愛的一款抓音軌和刻錄工具,EAC是我們不得不提的一款軟件。目前它雖然仍是測試版,但已相當穩定。EAC能做到無損音質的抓軌,而且它在現階段還是個完全免費的軟件。EAC的作者是一名德國學生,不過現在網上已有簡體中文版推出。EAC使用了很多有助於提高抓取質量的控制技術,譬如:C2級校錯、間隙檢測、精確流控制、音頻緩衝、音軌同步、採樣偏移等。不僅如此,在EAC中還可使用外掛的編碼器(默認為其自帶的LAME軟件)將已抓取的WAV文件壓縮成MP3文件。新版本的EAC提供了一個專業配置嚮導,通過該向導可快速上手配置、使用EAC。
EAC在主界面中可以選擇抓音軌的驅動器,選擇完成後EAC會列出這個驅動器內的CD音軌列表,而列表窗口的左側便是“抓音軌(WAV)”“壓縮(MP3)”“映像(IMG)”“刻錄(WRI)”4個操作選項。
從速度較慢但是抓取質量出色的“安全模式”到追求速度的“突發模式”,EAC可使用多種方式抓取CD音軌。在抓取CD音軌的同時,EAC會不斷統計抓取速度,並在抓取完成後顯示狀態及結果報告。
EAC可通過外部的MP3壓縮程序直接將抓取的音軌壓縮為MP3格式,而映像模式實際上是將整個CD抓取為一個大型WAV文件,其抓取的WAV文件完全可使用外部播放軟件進行播放。
當然作為一款出色的抓音軌工具,CD參數的設定也是必備功能,EAC擁有相當強大的數據庫功能,可以方便的獲取和處理CD信息。EAC也提供刻錄功能,但尚不完善,很容易造成刻錄失敗,我們不建議讀者使用。
2.Blaze Media Pro
在前文中提到,Nero刻錄軟件可直接使用較高品質的MP3或WMA刻錄CD,那麼對於收集大量音頻文件的用户來説,如果不是對音質非常敏感,使用佔用空間比WAV文件小得多的MP3或WMA格式保存音頻文件,無疑是更好選擇。在音頻轉換領域有很多非常出色的軟件,例如我們測試時經常使用的LAME等。在此介紹的是另一款功能全面、操作簡單的多種音頻文件轉換軟件——Blaze Media Pro。
Blaze Media Pro是一款共享軟件,它是集音頻播放、音頻編輯、格式轉換等功能於一體的多功能軟件,非註冊用户可免費使用15天,而在這一期限內它的基本功能沒有任何限制。當然對於我們來説最重要的還是其音頻轉換和編輯功能。在音頻格式轉換方面,Blaze Media Pro提供多種格式的轉換,包括抓取CD音軌,MP3、WMA、WAV、OGG等格式間的互相轉換,甚至可截取視頻文件中的聲音。另外Blaze Media Pro也提供簡單的刻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它所支持的OGG文件作為一種新的、完全免費的、開放和沒有專利限制的音頻壓縮格式,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支持。
在抓取音軌的同時,Blaze Media Pro可將CD音軌轉化為MP3、WMA、OGG或者WAV文件,並支持全盤轉換,不過其抓音軌功能比較簡單,不能顯示時間、抓取速度、抓取的精度等數據。
在各種音頻格式的轉化中,Blaze Media Pro使用較為統一的界面,只需載入待轉換的文件並設置轉換的音頻屬性,非常容易上手。
Blaze Media Pro雖然具有簡單的刻錄功能,但易用性較Nero等刻錄軟件要差得多,而且其CD刻錄並不支持WMA轉換音軌。不過它卻能允許使用2×甚至1×進行光盤刻錄,這樣可減少緩存欠載的可能性,使音軌出現斷點的機會降低了不少。
3.其他
在CD刻錄及相關軟件方面,還有Feurio!CD-Manager、Feurio!CD-Writer等很多優秀的軟件,我們在這裏就不再一一列舉,它們的功能大都比較近似,各有長短,讀者們可根據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音頻轉換及刻錄軟件

光碟燒錄鏡像文件

在網上下載文件時,經常會遇到“鏡像文件”的概念。所謂鏡像文件其實和ZIP壓縮包類似,它將特定的一系列文件按照一定的格式製作成單一的文件,以方便用户下載和使用,例如一個測試版的操作系統、遊戲等。鏡像文件不僅具有ZIP壓縮包的“合成”功能,它最重要的特點是可以被特定的軟件識別並可直接刻錄到光盤上。其實通常意義上的鏡像文件可以再擴展一下,在鏡像文件中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比如説系統文件引導文件分區表信息等,這樣鏡像文件就可以包含一個分區甚至是一塊硬盤的所有信息。使用這類鏡像文件的經典軟件就是Ghost,它同樣具備刻錄功能,不過它的刻錄僅僅是將鏡像文件本身保存在光盤上,而通常意義上的刻錄軟件都可以直接將支持的鏡像文件所包含的內容刻錄到光盤上。

光碟燒錄鏡像文件刻錄

獲得鏡像文件之後,一般需要將鏡像文件刻錄到光盤,還原成正常的文件格式才可使用。鏡像文件的刻錄非常簡單,下面我們以Nero 5.5.9.0漢化版為例作一説明:
1.啓動Nero 5.5.9.0,在主界面的“檔案”菜單下選擇“燒錄映像檔”,選擇以鏡像方式刻錄。
2.找到需要刻錄的鏡像文件,點“打開”,可以看到,Nero 5.5.9.0支持的鏡像文件格式包括.nrg、.iso和.cue三種格式。
3.確認鏡像文件無誤後,點“寫入”開始刻錄。
4.系統會檢查刻錄機內的刻錄盤,如果盤內有數據則此時必須選擇擦除(此時不支持多段刻錄)。
5.擦除完畢之後,Nero 5.5.9.0將鏡像文件包含的源文件寫入光盤,剩餘步驟與普通刻錄相同,不再贅述。
常見的鏡像文件格式主要有:.iso、.bin、.nrg、.vcd、.cif、.fcd、.img、.ccd、.c2d、.dfi、.tao、.dao和.cue 等。每種刻錄軟件支持的鏡像文件格式都各不相同,比如説Nero支持.nrg、.iso和.cue,Easy CD Creator支持.iso、.cif,CloneCD支持.ccd等。其實鏡像文件的原理大同小異,之所以有這麼多種文件格式完全是刻錄軟件廠商之間互設壁壘的一種行為結果。對用户來説,這可能會帶來一些不便,如果需要刻錄的鏡像文件格式不被自有的刻錄軟件支持,用户還得去尋找支持相應格式鏡像文件的刻錄軟件。
要想處理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一些中立的軟件廠商開發出的鏡像文件轉換軟件,通過這些軟件可以轉換鏡像文件格式,甚至可以直接提取文件到硬盤或是編輯鏡像文件的內容。這其中的佼佼者就要算WinISO了。利用WinISO不僅可以讀取、轉換各種格式的鏡像文件,而且利用其強大的編輯能力能收到異想不到的效果。如刻錄真正的完全版遊戲:將一款遊戲的補丁、修改器、超級存檔等加入到遊戲鏡像文件中,刻製成一張完整光盤,不僅便於保存,而且在今後多次安裝遊戲時做到一步到位。另外,由於光盤在刻錄鏡像文件後,不能再進行多段刻錄。而很多鏡像文件往往容量並不太大,所以使用WinISO在刻錄前將幾個鏡像文件合併編輯,湊足650M再進行刻錄,就能大大節約光盤的使用量。

光碟燒錄WinISO使用

WinISO出自WinISO Computing Inc公司,目前最新版本是5.3,大小僅為1018MB,是個共享軟件,未註冊版本有很多功能限制。WinISO其實是一個刻錄輔助軟件,本身沒有刻錄功能。它主要的功能就是轉換鏡像文件格式和編輯鏡像文件,因此最終它還是要和其他刻錄軟件聯手才可完成刻錄功能。下面我們以WinISO 5.3漢化註冊版為例進行説明:
1.下載和安裝
用户只需運行下載文件Winiso53.exe即可安裝。共享版的WinISO 5.3註冊費用30美元,註冊前不能提取大於3MB的文件到硬盤,不能轉換大於100MB的鏡像文件,不能保存大於100MB的鏡像文件(包括修改結果)。WinISO 5.3非常小巧,支持所有主流微軟操作系統,界面簡潔美觀,並且具有“換膚”功能。
2.創建ISO鏡像
啓動程序後,WinISO 5.3會自動建立一個空白ISO文件框架。打開資源管理器,將需要加入鏡像文件的文件或文件夾拖曳到文件列表窗口中。全部文件和文件夾添加完畢後,單擊工具欄上的“保存”按鈕保存即可,注意這時只能保存為.iso的格式。
3.互轉鏡像格式
這是WinISO 5.3的特長,除了標準的.iso和.bin格式之外,它還支持.nrg、.vcd、.cif、.fcd、.img、.c2d、.tao、.dao八種格式,基本上包含了目前主流刻錄軟件鏡像文件,WinISO 5.3可以輕鬆地將它們轉換成標準的.iso格式。
標準的.iso和.bin兩種格式可以在WinISO 5.3裏實現互相轉換,我們來看一個把.bin文件轉換為.iso文件的例子:
①在“轉換”菜單裏選擇“BIN轉換為ISO”。
②在接下來的窗口裏選擇需要轉換的.bin文件以及輸出的.iso文件的保存目錄和文件名,點“轉換”。
③WinISO 5.3將指定的.bin文件保存為相應的.iso文件。
把.iso文件轉換為.bin文件的方法與上面介紹的類似,這裏不再贅述。
4.其他格式轉換
其他格式的鏡像文件沒有互換功能,但可以轉換為通用的標準鏡像格式.iso文件。我們來看一個把.vcd文件轉換為.iso文件的例子:
①在“轉換”菜單裏選擇“其他格式轉換”。
②在接下來的窗口裏選擇需要轉換的.vcd文件以及輸出的.iso文件的保存目錄和文件名,點“轉換”。
③WinISO 5.3將指定的.vcd文件保存為相應的.iso文件
其他格式轉換為.iso文件的方法與上面介紹的類似,不再贅述。除了單個轉換鏡像文件格式之外,WinISO 5.3還具有批量轉換的功能,具體操作和單個文件的轉換類似。不過該功能目前還不是很完善,不推薦使用。
5.從光盤製作鏡像文件
除了使用硬盤上的數據建立鏡像文件,WinISO 5.3還支持使用光盤直接製作鏡像文件,這樣可以更多地存儲源盤的文件信息。我們來看一個實例:
①在“操作”菜單下選擇“從CDROM製作ISO”。
②選擇需要製作鏡像文件光盤所在的驅動器、鏡像文件的目錄和文件名,點“製作”。
③WinISO 5.3讀取光盤信息,製作鏡像文件
6.編輯鏡像文件
除了製作.iso鏡像和轉換鏡像格式,WinISO 5.3還可以對原有的鏡像文件進行諸如添加、刪除、重新命名等編輯操作!這個功能非常體貼用户,因為WinISO 5.3不具備刻錄功能,得到的鏡像文件還必須通過刻錄軟件刻錄到光盤裏。但是刻錄軟件在使用鏡像刻錄模式時無法將硬盤上其他數據傳到光盤上,因此用户完全可以在刻錄鏡像之前使用WinISO 5.3的鏡像編輯功能,將所有需要刻錄的文件製作成一個大的鏡像文件,這樣在刻錄時就可一步到位了。
①點擊工具欄的“打開”按鈕,打開一個鏡像文件。這裏只要是WinISO 5.3支持的鏡像文件即可。
②WinISO 5.3列出當前鏡像文件的目錄結構。對於WinISO 5.3來説,鏡像文件就是一個可編輯的目錄樹,用户可以像資源管理器一樣編輯鏡像文件,也可以使用資源管理器向文件列表窗口直接拖曳文件。這點很像個刻錄軟件,WinISO 5.3所缺少的只是一個“刻錄”按鈕。用户可對鏡像文件進行任意的編輯操作,甚至可直接將鏡像文件內任意文件提取到硬盤上,也可調用事先設定的殺毒軟件進行病毒掃描。
③編輯完鏡像文件後,點“保存”按鈕保存當前的鏡像文件,用户還可隨時對這個鏡像文件進行編輯操作。
7.提取啓動文件
我們在前面已説過在通常情況下刻錄可啓動光盤的方法,那麼在鏡像刻錄模式中怎樣刻錄啓動盤呢?有了WinISO 5.3,你就可以讓你的鏡像文件具備啓動功能(當然是刻成光盤以後)。下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①在“啓動光盤”菜單下選擇“從文件載入引導信息”,注意這時左下角顯示該鏡像是“非引導光盤”。
②選擇一個含有引導信息的鏡像文件,這裏選擇一個支持SCSI的98啓動引導鏡像。點“打開”。
③在“啓動光盤”菜單下選擇“保存引導信息到文件中”,點“保存”按鈕保存當前的鏡像文件。注意這時鏡像變成了“啓動光盤”,説明鏡像製作成功,只須將該鏡像刻錄到光盤即可製作相應的引導光盤。
④如果沒有現成的可引導鏡像文件,可以在“啓動光盤”菜單下選擇“從軟盤製作引導文件”。該功能是將可啓動的軟盤製作成鏡像文件,這樣就可以隨時提取引導信息製作可啓動鏡像。由於方法比較簡單,這裏不再詳述。
小小的WinISO 5.3到這裏算是基本上給大家介紹完了。相信有了它,你就會得心應手地使用鏡像文件刻錄。

光碟燒錄總 結

由於篇幅有限,本專題只對各種方式刻錄提供了一種常用軟件、一種刻錄方法的重點講解,其實對於每一種刻錄方式來説,還有很多刻錄軟件都可以很好地實現相應的功能。此外,在刻錄的時候,具體的刻錄界面的設置會對刻錄效果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本專題提供的僅僅是一種最常用和簡便的刻錄方法(比如我們重點講解的刻錄軟件Nero是目前絕大多數刻錄機隨機附送的刻錄軟件),而具體軟件的深入使用和設置還有待於大家在使用中去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