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滲現象

鎖定
白色(或淺色)的形體在黑色或暗色背景的襯托下,具有較強的反射光亮,呈擴張性的滲出,這種現象叫光滲。由光滲作用和視覺的生理特點而產生的錯覺叫光滲錯覺。
中文名
光滲現象
外文名
optical osmose
性    質
攝影相關名詞
應用實例
法蘭西國旗

光滲現象定義

可見光(白光)是複色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混合而成的,其光譜中各色光的波長是不同的,紅色波長最長,紫色波長最短。當各種不同波長的光同時通過晶狀體(類似透鏡)時,聚集點並不完全在視網膜的一個平面上,因此在視網膜上所成影像的清晰度就有一定差別。長波長的暖色影像似焦距不準確,因此在視網膜上所形成的影像模糊不清,似乎具有一種擴散性;短波長的冷色影像就比較清晰,似乎具有某種收縮性。所以,人們在凝視紅色的時候,時間長了會產生眩暈現象,景物形象模糊不清似有擴張運動的感覺,如果改看青色,就沒有這種現象了。如果將紅色與藍色對照着看,由於色彩同時對比的作用,其面積錯視現象就會更加明顯。
光滲錯覺 光滲錯覺
另外,色彩的膨脹、收縮感不僅與波長有關,而且還與明度有關。對於兩個大小相同、顏色不同的圓形(一黑一白),由於人眼晶狀體的“球面像差”物理原理,在明暗圖形輪廓界限部分會發生對比加強的邊界效應(馬赫效應),凝視白圈稍久,便可發現白圈的邊緣比中部更光亮些,同樣黑圈外圍的白色也比較明亮。因此在視覺上光亮物體的輪廓外似乎有一圈光圈圍繞着,這種現象即為光滲。由光滲引起的感覺白圈擴大、黑圈縮小的錯覺即為光滲錯覺。

光滲現象現象實例

光滲現象相關現象

⑴ 通電前的燈鎢絲微細如髮,通電後鎢絲卻粗大了許多,但透過乳白色的燈罩看燈絲仍然很細。這種現象一方面和鎢絲受熱膨脹有關,但主要是光滲作用造成的。
⑵ 歌德在《論顏色的科學》一文中指出:“兩個圓點同樣面積大小,在白色背景上的黑圓點比黑色背景上的白圓點要小1/5。”
⑶ 寬度相同的印花黑白條紋布,感覺上白條子總比黑條子寬;同樣大小的黑白方格子布,白方格子要比黑方格略大一些。
⑷ 觀看日出或日落時,在太陽接觸地平線的位置,地平線上彷彿出現一個凹陷似的,這也是光滲作用而引起的視覺現象。
⑸ 《列子·湯問》:兩小兒辯日。(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去人遠。"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早晨,日光斜射,通過大氣層時折射角度大,色散現象明顯,籃紫光波長短,折射後損失較多,紅光折射角度小,損失少,因此早晨的日光呈現紅色。而中午人們接受日光的直射,日光折射損失較小,呈現出白色。由於視覺適應造成的色彩錯覺,紅色對視覺有迫近和擴張的感覺,所以早晨的太陽顯大;又因為早晨藍紫光折射後,日光的能量減小較多,所以早晨的日光沒有中午的温暖。

光滲現象應用實例

⑴ 據説法蘭西國旗最初是由面積完全相等的紅、白、藍三色製成,但旗幟升到空中後給人的實際感覺是三色的面積並不相等(也是由於光滲原因給人們造成錯覺),於是經過色彩專家進行專門研究,最後把三色的比例調整到紅30%、白33%、藍37%的比例時才感覺到面積相等。
⑵ 服裝設計:穿冷色的衣服可以使肥胖的人看起來瘦一點,因為冷色有收縮的效果;穿暖色的衣服可以使瘦小的人看起來強壯一點,因為暖色有膨脹的效果。
⑶ 包裝設計:超市中,小商品、小包裝若要使它顯眼一些,宜採用鮮豔的淺色;如果要它顯得高貴精緻,宜採用沉着的深色或黑色。
⑷ 建築設計:為了擴大建築或交通工具的室內空間感,色彩設計宜採用乳白、淺米、象牙等淡雅明快的色調,像衞生間等特別狹小的空間還可以利用鏡子作牆面,利用鏡子的反射來增加面積的寬暢度和明亮度。

光滲現象攝影名詞

光滲現象光滲定義

攝影活動中的光滲,是指強烈光線射入底片導致的銀粒子間光線反射感光現象。

光滲現象形成原因

底片光滲的形成,是由於光線照射到底片的鹵化銀感光塗層上,銀粒子的表面在受光時引起反射,對周圍的其他銀粒子產生再次曝光,從而產生曝光區域邊緣擴大、模糊的情況。

光滲現象影響與對策

在拍攝主體逆光、畫面存在高反差邊緣、曝光過度時光滲情況比較明顯,會降低影像的清晰度。可通過使用柔光鏡或塗油濾鏡的方式加以緩和。
數碼相機拍照時在逆光或高反差邊緣條件下也會出現類似底片光滲的情況,即“紫邊”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