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序翠雀花

鎖定
光序翠雀花(Delphinium kamaonense Huth)是毛茛科翠雀屬植物,毛茛科翠雀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光序翠雀花
拉丁學名
Delphinium kamaonense Huth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毛茛目
毛茛科
翠雀屬
光序翠雀花
命名者及年代
Huth.,1893

光序翠雀花形態特徵

光序翠雀花
光序翠雀花(6張)
多年生草本。 [2]  莖高約35釐米,基部之上稍密被反曲和開展的白色柔毛,其他部分只有極稀疏的開展柔毛,通常分枝。 [3] 
基生葉和近基部葉有稍長柄;葉片圓五角形,寬5-6.5釐米,三全裂近基部,中全裂片楔狀菱形,三深裂,二回裂片有1-2個狹卵形或條狀披針形小裂片,側全裂片扇形,不等二深裂,深裂片又二回細裂,表面疏被短伏毛,背面沿脈有少數較長的柔毛;葉柄長8-12釐米,疏被開展的柔毛。其他葉細裂,小裂片線形或狹線形,寬2-3毫米。 [3] 
莖高約35釐米,通常分枝。基生葉和近基部葉有稍長柄;葉片圓五角形,表面疏被短伏毛,葉柄疏被開展的柔毛。小裂片線形或狹線形,花序通常復總狀,有花多數;小苞片生花梗上部,鑽形,萼片深藍色,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花瓣無毛,頂端圓形;瓣片寬倒卵形,花絲有少數柔毛;子房密被長柔毛。
花序通常復總狀,有多數花;軸有極少開展的柔毛或近無毛;基部苞片葉狀,其他苞片狹線形或鑽形;花梗長1.5-5釐米,頂部有較密的短柔毛或近無毛,其他部分近無毛;小苞片生花梗上部,鑽形,長4-6.5毫米;萼片深藍色,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1-1.8釐米,外面有短伏毛,距鑽形,比萼片稍短,長1.2-1.6釐米,稍向上彎曲;花瓣無毛,頂端圓形;退化雄蕊藍色,瓣片寬倒卵形,頂端微凹,腹面基部之上有黃色髯毛;花絲有少數柔毛;心皮3,子房密被長柔毛。
光序翠雀花
光序翠雀花(5張)
蓇葖長約1釐米;種子四面體形,長約2毫米,沿稜有狹翅。6-8月開花。 [3] 

光序翠雀花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800-4100米山地草坡。
喜涼爽通風、日照充足的乾燥環境和排水通暢的砂質壤土。耐旱植物,喜光植物。陽性,耐半陰,性強健,耐乾旱,耐寒,喜冷涼氣候,忌炎熱。

光序翠雀花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西藏南部和西南部。在尼泊爾和印度西北部也有分佈。 [4] 

光序翠雀花主要價值

觀賞:翠雀花花形別緻,色彩淡雅。或叢植,栽植花壇、花境,也可用作切花。
藥用:全草藥用,可消腸炎,止腹瀉(青藏高原藥物圖鑑);根部浸酒,可鎮痛、除風濕,外敷瘡癬。 [2]  具有清熱解毒、祛濕除熱的功效,治大腸濕熱、瀉痢膿血、裏急後重、三焦濕熱症。

光序翠雀花近種區別

極近翠雀,但莖上部、花序軸和花梗有疏毛或近於無毛而不同。 [3] 

光序翠雀花主要變種

光序翠雀花
光序翠雀花(10張)
展毛翠雀花(變種)稀吐(四川西北),下岡哇(青海藏族)
Delphinium kamaonense var.glabrescens (W. T. Wang) W. T. Wang。
與光序翠雀花的區別:萼距比萼片長,長1.8-2.5釐米,末端稍向下彎;雄蕊無毛。萼片長0.9-1.8釐米,深或淡藍色,偶爾白色。退化雄蕊的瓣片頂端近全緣或微凹,偶爾二裂達中部。
分佈於西藏東部、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和東南部、甘肅西南部。生海拔2500-4200米高山草地。模式標本採自西藏波密。
秋翠雀花(變種)Delphinium kamaonense var. autumnale (Hand. -Mazz.) W. T. Wang
與光序翠雀花的區別:花序軸無毛,花梗只在頂部有反曲的柔毛,其他部分無毛;萼距比萼片長,長約2.5釐米,近成直角向下彎曲;子房有黃色長柔毛。萼片藍色,長約2釐米。退化雄蕊的瓣片頂端微凹。產四川西南部鹽源。生海拔3600-3900米間山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