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卡

鎖定
光卡是指能透過激光的透明基板,對激光極為敏感,在激光照射下能寫入信息的記錄層,以及硬質保護層三部分組成的卡片。
中文名
光卡
屬    性
一種特殊的住處存儲媒體
材    料
塑料
85.6mm

光卡光卡工作原理

光卡記錄層刻有2500條極細的軌紋,供數字資料定位用。光卡用凹凸記錄方式,信息以記錄層表面是否出現記錄坑的形式儲存在光卡內。輸入信息時,用寫入是激光束能量的百分之五到十的激光束照在記錄層上,然後測量反射光,有光時為一,無光時候為零,這樣計算機就可以識別了。
光卡。其大小,形狀完全類似於信用卡(Credit Card)或銀行自動櫃員卡(ATM Card)。,54mm,厚0.68-0.84mm。
信息記錄在光瞳上是靠半導體激光在卡的記錄層打孔實現的。光卡的數據記錄層由微細球狀的金屬粒子組成,厚度為0.1mm,也稱為基板層,基板層下面是以明膠為主要成分的有機膠質矩陣層。上面的基板層經激光光點照射,有機膠質矩陣溶解,形成小孔,反射率減少,在讀取時依反射光的強度變化即可分辨出0/1兩種不同狀態。因為記錄是以激光打孔方式進行的,一旦打上孔後,就不能復原,所以,內容不能修改。

光卡光卡分類

使用的光卡有隻讀型光卡和讀寫型光卡兩種。
1 只讀型光卡。可以用來儲存各種圖書資料。
2 讀寫型光卡。可以用作電子病歷

光卡光卡優點

與磁卡和ic卡相比,光卡具有儲存量大(約為磁卡的兩萬倍,ic卡的250倍),儲存時間長(10年以上),不受磁場干擾,保密性強,不易磨損,使用便捷,成本低等優點,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光卡光卡技術發展史

光卡首先於1981年由美國的一家技術開發公司提出,後經多次研究改進,其構造通常由6層組成,但製造廠商不同,構造也各有差異。Canon公司是世界上一個既生產光卡,又生產光卡讀寫器的公司,是世界光卡先進技術的主要代表者之一。光卡記錄格式已形成兩種類型,即Canon型和Dela型。這兩種形式均已被國際標準化組織於1995年7月接收為國際標準SIOS(ISO/IEC 11693,11694-1,11694-2,11694-3,11694-4和Annex A)我國亦已投票表示贊同。
光卡技術是計算機光盤存儲技術的孿生兄弟,出現於八十年代中期,至今已有十多年曆史,隨着激光存儲技術的成熟與推廣,光卡技術也正以極快的速度滲透到計算機應用的各個領域。

光卡光卡的特點

·便於隨身攜帶:光卡可以方便地放到錢包中或者卡包中,可以郵寄。
·存儲容量大:一張卡可保存4-6兆字節的信息。其它便攜式信息介質(磁卡、IC卡、縮微膠片)均無法與其相比。
·信息記錄的高可靠性與高安全性:由於是激光打孔式的記錄方法,因此該卡片不怕任何電/磁干擾,有很強的抗水,抗污染及抗劇烈温度變化的能力。任何人以任何方法試圖改變卡中信息的內容,必須留下痕跡。
·高保密性:Canon光卡擁有獨特設計的光卡信息保密措施,可以作到一卡一碼,該碼無法用常規方法讀取,更無法破譯。
·相對價格便宜
當前,每張光卡的國際市場售價僅為幾個美元,如果按平均每字節所花費資金計算,與磁卡、IC卡相比較,光卡是最便宜的,僅為前二者的幾百分之一。

光卡光卡讀寫器

光卡信息的記錄和提取是靠一種叫作光卡讀寫器的設備實現的。光卡放入讀寫器後,光卡沿着橫向移動(沿“磁道”方向),激光讀寫頭則沿着縱向移動(選擇不同的“磁道”)這樣就可以讀/寫信息到光卡上的任何位置。
讀寫器利用一束僅有幾微米的激光光束記錄信息。光束經過調製載有數字化編碼(0/1)的信息。到達光卡的記錄層,留下間有隔不等的“小坑”。新的記錄可以隨時不斷地寫進去,但已經寫入的不可擦除。
讀取信息時,讀/寫器用同樣的但能量小得多的激光光束掃描光卡的記錄層,光感受器根據反射回來的光束的不同,經解碼便讀得正確的信息。
讀/寫器能實現高速的讀/寫操作
以Canon R/W 50型讀寫器為例,其平均光讀/寫頭定位時間為0.1秒,道向定位時間為3毫秒,數據讀取速度最高可達每秒26KB,數據寫入速度最高可達每秒10KB。
·採用激光技術,實現高密度、高性能的讀/寫操作
由於採用了高速的自動聚焦,自動跟蹤技術,可獲得高密度,穩定的讀/寫操作,由於採用了容錯技術,自動清潔措施,光卡上的髒物,劃傷,指紋,汁水等均不會影響數據的正確讀/寫。讀取錯誤率低到10-12以下。
·極易同微機互連
讀/寫器與計算機的聯接就象PC機所用的軟盤驅動器一樣方便,在AT總線的機器上插入專用的光卡讀寫器控制卡,或者直接把光卡讀寫器連接到主機的SCSI總線。然後在主機端裝入相應的讀寫器驅動軟件,用户便可以象使用軟盤一樣地使用光卡讀寫器了。
·易攜帶的尺寸
以Canon R/W 50型讀寫器為例,該設備長×寬×高僅為25.9×14.2×6cm,重量為2.6kg,可以方便地與手提電腦一併放公文箱中,這對於流動式辦公地點的項目是非常方便的。
·遵循通過多項國際安全質量標準
EN60950, CDRH Class 1, FCC Class B, CIS-PR ClassB, UCC1 Class2, EC Directive, UL, CSA, GS

光卡光卡應用領域

將一項新技術引進國內應用,成功與否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與影響,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依賴於對新技術特點的掌握及是否選擇了一個真正適合使用該新技術特點的恰當項目。選擇光卡應用項目,起碼應該特別重視下列特點:
·信息量大
光卡的存儲容量為4-6M字節,這是其它便攜式信息介質磁卡、IC卡無法相比的。如果項目本身需要存儲圖象(X光片、CT片、MRI片、心電圖等)、指紋、簽字手跡、照片、聲音、視網膜等信息量大的數據類型,或者雖然僅只文字、數字信息,但可能成百上千次重複登錄,那麼光卡就成為可能的選擇了。
·信息需跟隨持有者轉移
光卡的便攜性是光卡的另外一個主發的特性。無論信息安全容量需求有多大,如果該信息不需要隨擁有者轉移,那麼磁盤、光盤就是更經濟、適用的選擇。如果強調信息擁有者持有信息,該信息要隨着擁有者轉移,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靈活地寫入和讀取信息,那麼光卡就成為首先考慮的存儲介質了。
·計算機信息管理
光卡僅適用於那些已經或準備實現計算機信息管理的項目,因為只有計算機化的信息才有可能通過與光卡讀/寫器的接口寫入光卡或從光卡中讀出。這與磁卡、IC卡的應用情況是一致的。換句話説,光卡及光卡讀/寫器只是一種信息的存儲設備與介質。信息的錄入、收集、轉換、處理與顯示的過程是依賴於計算機及其它設備的。光卡及其讀/寫器是一種附屬於計算機的外部存儲設備。
·覆蓋人羣廣並數據讀/寫點少
最理想的光卡應用項目是那種覆蓋人羣廣但數據讀/寫點又相對集中的項目。這主要是因為光卡讀/寫器費用較高,如果把讀/寫器的費用分攤到幾十個或一、二百張卡片擁有者身上,那麼會成為很重的負擔。但如果一台讀/寫器可以服務於成千上萬的卡片擁有者,情況就大大的不同。我們把這樣的條件稱為“漏斗原則”,卡片擁有者越多,信息處理點越少,光卡項目的經濟越顯著,也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信息安全保密性要求高
光卡的信息因為是依賴激光穿孔的技術實現的,因此可以説迄今為止安全性、可靠性與保密性最好的便攜式存儲介質。凡對被存儲信息有較高安全保密性要求的項目,均適合使用光卡技術。
·項目個體花費相對較高
光卡適用於項目個體總花費較高的項目,儘管光卡平均每個字節存儲費用顯低於磁卡與IC卡,但其絕對費用,加上讀/寫器費用的均攤,明顯高於磁卡與IC卡。因此,選擇個體花費水平較高的項目,使其有負擔光卡費用的心理承受能力亦應該是挑選光卡應用項目應該着重考慮的一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