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務臭蛙

鎖定
光霧臭蛙為蛙科蛙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佈於四川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四川光霧山。分佈在以下保護區:武夷山(江西)。
中文學名
光霧臭蛙
拉丁學名
Rana kuangwuensis
別    稱
光霧臭蛙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兩棲綱
無尾目
 蛙科
蛙屬
光霧臭蛙
分佈區域
中國

光務臭蛙簡介

光霧臭蛙為無尾目、蛙科、蛙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四川的光霧山。

光務臭蛙詳細內容

1966年, 胡淑琴等將採自四川南江縣光霧山的3只臭蛙標本命名為光霧臭蛙,費梁等建立臭蛙屬Odorrana, 光霧臭蛙即更名為O.kuangwuensis。目前, 光霧臭蛙僅知分佈於四川南江光霧山海拔1 650 m左右的大山溪內, 為四川特有種。 [1] 

光務臭蛙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67.90 mm, 雌蛙體長80.88 ~88.78 mm (84.83 mm)。頭部扁平, 頭長略大於頭寬;吻端鈍圓, 突出於下頜緣;吻稜明顯;頰部略向外側傾斜,頰面凹入較深;吻長大於眼徑,鼻孔位於吻稜下方,開口向後;鼻間距大於眼間距;眼間距大於上眼瞼寬;鼓膜清晰,直徑4.92 ~5.06 mm,約為眼徑的60 %;鼓膜與眼后角的間距為2.32 ~ 2.92 mm;犁骨齒髮達,兩斜列,呈橢圓形,每個齒上有3 ~ 7個小齒突,起自內鼻孔內側緣斜向後中線,犁骨齒間距雄性約為1個齒列長、雌性約為齒列長的1/2;舌大,後端缺刻深。前臂及手長約為頭體長的1/2;指細長而略扁,末端圓,膨大成吸盤;縱徑大於橫徑;指腹側溝在指頂端不相遇, 第1 指腹側溝不清晰;吸盤背面有橫凹痕;第3指吸盤縱徑約為鼓膜的73 %;指序3、4、2、1, 第2指與第1指幾等長;關節下瘤顯著,第2、3、4指具指基下瘤;外掌突呈長圓形。後肢長151.84 ~ 154.60 mm (153.22 mm), 約為頭體長的1.8倍;後肢前伸脛跗關節達鼻孔,左、右跟部重疊;脛長49.48 ~ 52.94 mm (51.21 mm), 超過頭體長之半, 約與足等長,約為脛寬的4.5 倍;趾序4、5、3、2、1,第5趾略長於第3趾,達第4趾前端第2關節下瘤下方;趾端同指端, 趾吸盤略小於指吸盤;趾間全蹼,僅第2 ~ 4趾末節兩側蹼較窄;外側蹠間蹼達蹠基部;關節下瘤發達;內蹠突長橢圓形,無外蹠突;無跗褶。背面皮膚光滑;近體後端有少量大、小圓疣,體側有少量扁平疣;顳褶明顯,口角後方及顳褶後方各有1個大圓疣。肛下方及股後下方密佈扁平疣。腹面光滑。生活時背面綠色(圖1),頭部純綠,肩背部及後背有少數黑醬色圓斑;體側散有大的黑色斑;4肢背面綠色與黑醬色橫紋相間排列,橫紋間無雲狀斑,股、脛部橫紋3 ~ 4條, 跗部2 ~ 3條, 前臂2 ~3條;指、趾亦有橫紋;整個股部後下方及腹面,脛部、跗蹠內側和腹面均有清晰的大塊黑色斑(圖2 ~ 3)。雌性腹面咽喉部紫灰色,腹部略淺,有斑點。雄性腹面灰白色,腹部有少量斑點。液浸標本背面灰褐色,體側及4肢背、腹面深色斑紋醒目。 [2] 
雄蛙前臂較雌蛙略粗,體側、後背及4肢背面有小白刺;第1 指有深褐色大婚墊;無聲囊,無雄性線。
雌性腹內卵粒乳黃色,卵徑2.11 mm左右。 [1] 

光務臭蛙生態習性

生活在海拔682 ~ 790 m的山澗溪流內,溪溝相對較寬,溝內多小瀑布、水潭、大石塊,溪水清澈。溪溝兩旁有高大的常綠喬木、灌木和雜草,環境陰暗潮濕。成蛙多棲於急流旁邊長滿苔蘚的石塊上,體背顏色與苔蘚極為相近,或隱蔽於石壁洞穴內。頭部多朝向溪流,稍有驚擾即跳入急流並迅速潛入深水石下。與光霧臭蛙同域分佈的有隆肛蛙和綠臭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