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先鋒派電影運動

鎖定
先鋒派電影運動,20世紀20年代中期德國和法國電影界的一小批電影工作者,受現代派文藝思潮的影響,在電影藝術領域發動了一場革新運動,史稱先鋒派電影運動。
中文名
先鋒派電影運動
發生國家
德國、法國
大致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表現主義和達達主義階段。以德國導演羅伯特·維內拍攝的《卡里加里博士》(1920年)為代表。其特點是:重表現,輕再現;重抽象,輕形象;重物體,輕人物;重節奏,輕生活。第二階段是超現實主義階段。以女導演謝爾曼·杜拉克按一位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寫的劇本拍攝的《貝殼和僧侶》(1927年)為標誌。其特點是:重夢幻,輕現實;重象徵,輕敍述;重內心,輕外界;重本能,輕理性。先鋒派電影對電影藝術的特徵、新手段、新技巧的探索和實踐,對後來的現實主義電影產生很大影響。 [1] 
參考資料
  • 1.    羅肇鴻、王懷寧主編.《資本主義大辭典》: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9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