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先蠶壇

鎖定
先蠶壇(Silkworm altar),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1號北海公園內,始建於清乾隆七年(1742年),是明、清兩代后妃們祭祀先蠶神、行親蠶典禮的場所 [3] 
先蠶壇總佔地面積17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壇牆周長一百六十丈(約530米),正門設在西南角,有三門,兩旁各一小門,另西北角有一角門。壇垣南面外側有雙重室,各五間(約18.2米),均取西向。入正門後即為先蠶壇,壇東有采桑台,台前為桑園。採桑台的北面為具服殿,又稱親蠶殿,分前後兩殿,皆面闊五間,東西有配殿各三間,東西南三面院牆上各闢一門,殿後為浴蠶池 [4]  [7-8]  。先蠶壇是皇家壇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軸線上不可或缺的歷史文化建築羣 [6] 
1957年10月28日,包含先蠶壇在內的北海、團城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  。1961年3月4日,包含先蠶壇在內的北海及團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先蠶壇
外文名
Silkworm altar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1號北海公園內
所處時代
清朝
佔地面積
17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1-0106-3-059

先蠶壇歷史沿革

元至大三年(1310年),在元大都城東南郊皇家籍田內建立先蠶壇。
明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郊安定門外重建先蠶壇 [6] 
明嘉靖十年(1531年),先蠶壇遷至西苑仁壽宮側 [3] 
清乾隆七年(1742年),在西苑東北隅明代雷霆洪應殿原址(今址)重建先蠶壇 [4] 
清乾隆九年(1744年),先蠶壇竣工 [7] 
清乾隆十二年(1748年),先蠶壇修繕 [3]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8年),先蠶壇進行擴建 [6]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先蠶壇修繕。
清同治年間,先蠶壇修繕。
清宣統年間,先蠶壇修繕 [3] 
20世紀30年代,先蠶壇先後被歷史語言研究所、北京大學醫學院租用 [6] 
民國三十年(1941年),國貨陳列館奉偽北京特別市公署令“推陳出新,切實整頓”,將館址遷移至先蠶壇。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先蠶壇進行修繕。同年底,敗退入城的傅作義主力第35軍下屬262師785團1營士兵強行進入先蠶壇,佔據2月有餘 [8]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北海實驗託兒所遷入先蠶壇,並進行修葺和改造,拆除先蠶壇和觀桑台,填平浴蠶池,將舊式門窗改成新式玻璃門窗 [3] 
2008年,先蠶壇進行大規模修繕 [8] 

先蠶壇建築格局

清乾隆七年(1742年)先蠶壇總圖 清乾隆七年(1742年)先蠶壇總圖
先蠶壇總佔地面積17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壇牆周長一百六十丈(約530米),正門設在西南角,有三門,兩旁各一小門,另西北角有一角門。壇垣南面外側有雙重室,各五間(約18.2米),均取西向。入正門後即為先蠶壇,壇東有采桑台,台前為桑園。採桑台的北面為具服殿,又稱親蠶殿,分前後兩殿,皆面闊五間,東西有配殿各三間,東西南三面院牆上各闢一門,殿後為浴蠶池 [4]  [7-8] 

先蠶壇主要建築

山門
山門綠琉璃筒瓦歇山頂,面闊三間,單昂三踩斗拱,旋子彩畫,磚砌拱券門 [5] 
祭壇
祭壇為方形,坐北朝南,一層建築,佔地面積13.1平方米,高1.3米,長寬約12米,四面各有一10級台階,現已無存 [3]  [5]  [7] 
採桑台
先蠶壇東南為採桑台,面寬約9.7米,高四尺,台以朱欄圍繞,枱面鋪砌金磚,以白石包圍,東、西、南三面各十級石陛,台前為桑園,現已無存 [5]  [7] 
親蠶門
採桑台北為親蠶門,坐北朝南,綠琉璃筒瓦歇山頂,左右連接硃紅圍牆,圍牆北折構成一院落 [5] 
具服殿
具服殿位於採桑台北,又稱親蠶殿,分前後兩殿。前殿為繭館,面闊五間,南向,下開間,綠琉璃瓦歇山頂,前後出廊,三出階,各五級。東西配殿各一間,綠琉璃瓦硬山頂。後殿為織室,五開間,綠琉璃瓦懸山頂,五花山牆,前後出廊,明間出階。東西配殿各三間,綠琉璃瓦硬山頂。前後殿間有迴廊相連,廊頂為綠琉璃瓦元寶脊 [5]  [7] 
先蠶神殿
先蠶神殿位於採桑台東南,面闊三間,坐東朝西,硬山頂,前出廊,三出階。南北分別為井亭和宰牲亭一座,方形綠琉璃瓦攢尖頂 [5] 
神廚庫
神廚庫位於先蠶神殿西,北面有神庫三間,南向,南面有神廚三間,北向,均為綠琉璃瓦硬山頂 [5] 
蠶署
蠶署位於先蠶神殿以北,面闊三間,西向,左右室各二間 [5] 
蠶室
蠶室位於蠶署以北,有二十七間,連檐通脊,西向,綠琉璃瓦硬山頂 [5] 

先蠶壇歷史文化

中國歷史上,官方與民間所供奉的蠶神不盡相同。民間“所祀先蠶之神,實馬頭娘也”(荀子賦蠶曰:“此夫身女好而頭馬首者與?”意思是蠶的身材柔婉像女人,而腦袋緩緩搖擺的時候很像馬,是故認為蠶神是馬頭女身);而“官方”則奉嫘祖為蠶神,《史記·五帝本紀》中有云:“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唐代思想家趙蕤在一篇碑文中説:“嫘祖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是以尊為先蠶。” [7] 

先蠶壇文物價值

先蠶壇作為宮廷祭祀先蠶的場所,皇后親臨拜祭“蠶神”並觀桑治繭,垂範天下,教化斯民,體現了傳統王朝“男務稼穡,女勤織紅”的治國理念。作為京城的“九壇八廟”之一,保存至今的先蠶壇是皇家壇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軸線上不可或缺的歷史文化建築羣 [6] 

先蠶壇文物保護

1957年10月28日,包含先蠶壇在內的北海、團城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 
1961年3月4日,包含先蠶壇在內的北海及團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先蠶壇旅遊信息

先蠶壇地理位置

先蠶壇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1號北海公園內。

先蠶壇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3、4、13、42、107、111、118、612、觀光3線路公交車,在北海北門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距離先蠶壇約4.5千米,駕車約15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