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先為不可勝

鎖定
先為不可勝,語出《孫子兵法》,孫子這句話説的是,善於指揮作戰的人,先要做到不會被敵人戰勝,然後待機戰勝敵人。
中文名
先為不可勝
來源出處
《孫子兵法》
語見《形》篇:“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這一思想的主要內容是:①加強自己的實力,形成不可戰勝的基礎。作為一部崇尚伐謀伐交、“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著名兵書,《孫子》並沒有忽視而是十分重視發展軍備,奠定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基礎。它認為無論是智戰還是兵戰,都要擁有一支武器精良充足、士卒訓練有素的“霸王之兵”,對敵人要有“以鎰稱銖”的明顯優勢,形成“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孫子・九地》)的強大威力。②綜合道、天、地、將、法等各個方面的因素,造成不可戰勝的條件。在戰爭中始終牢牢把握軍事行動的主動權,防則“藏於九地之下”,攻則“動於九天之上”,達到“自保而全勝”的目的(《孫子・形》)。當敵人不可戰勝時,要暫時採取守勢;當敵人有可能被我戰勝時,要不失時機地主動進攻。當實力、士氣、地形等各方面條件都不如對手的情況下,又能夠及時“逃之”“避之”,避免出現“小敵之堅,大敵之擒”(《孫子・謀攻》)的悲劇。③抓住決定戰爭勝負的主導因素,在努力強化自身“不可勝”的內因的基礎上,再察明敵人暴露出的“可勝”之隙,將主客觀條件完全結合起來,或“避其鋭氣,擊其惰歸”(《孫子・軍爭》),或“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孫子・計》),最終戰勝敵人。“先為不可勝”是《孫子》所提出的重要軍事命題,其反映的指導戰爭必須遵循而不能違背戰爭客觀規律的思想對後世兵家影響很大,中國古代將帥所遵奉的謹慎小心、穩紮穩打、未算成先算敗的用兵傳統,即是由此生髮而來的。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