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先天性肌強直

鎖定
先天性肌強直是遺傳基因突變導致,以肢體肌肉強直為主要表現的骨骼肌疾病。臨牀特徵為嬰幼兒期發病、肌肉肥大和用力收縮後放松困難。根據基因缺陷和臨牀表現不同,患病率約為1/100000;根據遺傳方式和臨牀特點的不同,又分為氯離子通道相關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Thomsen型和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Becker型,還有鈉離子通道相關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先天性副肌強直。本病預後良好,壽命不受影響。
2018年5月11日,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先天性肌強直被收錄其中。 [1] 
中醫病名
先天性肌強直
外文名
Myotonia Congenita
別    名
Thomsen病
就診科室
骨科、神經內科
常見發病部位
肢體近端肌肉、眼瞼、舌
常見病因
遺傳
常見症狀
肌強直和肌肥大

先天性肌強直發病機制

Thomsen型和Becker型先天性肌強直均為編碼氯離子通道的CLCN1基因缺陷所致;先天性副肌強直為鈉離子通道骨骼肌亞型SCN4A基因缺陷所致。

先天性肌強直臨牀表現

1.起病年齡
通常在嬰幼兒期或兒童期起病,主要表現是肌強直及肥大,病情一般穩定。Becker型起病比Thomsen型晚,臨牀表現也略嚴重。
2.肌強直
Becker型和Thomsen型先天性肌強直通常累及全身骨骼肌,表現為行走起步時邁步困難,肢體僵硬,動作笨拙,久坐後站立也感到笨拙,握手後不能放鬆。上述症狀在多次重複運動後減輕,在休息後或寒冷環境中加重。叩擊肌肉可見“肌丘”或局部肌肉收縮出現短暫的局部凹陷,稱為叩擊性肌強直。突然驚嚇或乘公交車突然剎車時引起全身強直而跌倒,跌倒時不能用手支撐,狀如木板傾倒。
先天性副肌強直主要累及面肌、頸肌和上肢肌肉,和Becker型和Thomsen型先天性肌強直的肌強直症狀類似,受涼時也可明顯加重,但肌強直症狀在重複動作後反而加重,故為副肌強直或反常性肌強直。
3.肌肥大
Becker型和Thomsen型先天性肌強直患者的全身骨骼肌出現普遍肥大,酷似健美運動員,肌力比一般人大,無肌肉萎縮。先天性副肌強直患者肌肥大主要出現在部分患者小腿,少有健美運動員體型。

先天性肌強直輔助檢查

主要包括肌電圖和基因檢查。
1.肌電圖
肌電圖可呈典型的肌強直電位,插入電位延長,揚聲器發出摩托車加速時的聲響。
2.基因檢測
對CLCN1和SCN4A基因進行檢查。

先天性肌強直診斷

根據患者臨牀表現,結合肌電圖發現肌強直放電、基因檢測發現致病突變可明確診斷。在基因檢查前需與其他伴隨肌肉強直的兒童神經肌肉病鑑別。

先天性肌強直治療

先天性肌強直可於成年後減輕,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可以使用一些鈉離子通道阻滯劑,如美西律、卡馬西平、苯妥英鈉。避免劇烈運動、寒冷、緊張等加重肌強直的因素,避免使用腎上腺素等導致症狀加重的藥物等。

先天性肌強直護理

患者在突然變換體位時應加以保護,若出現心理障礙,家長應多給予安撫和疏導。

先天性肌強直預後

預後良好,壽命不受影響。

先天性肌強直遺傳諮詢

該病預後良好,一般無需進行產前診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