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充分就業均衡

鎖定
充分就業均衡是當代西方經濟學家所描繪的資本主義經濟的一種理想狀態。即當經濟體系達到總供給等於總需求的均衡狀態時,包括勞動力在內的各種生產要素都將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失業、資源和生產能力閒置的情況。在西方,凱恩斯以前的傳統的古典經濟學認為,由於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作用,商品市場的需求總是等於供給,資本市場上儲蓄和投資也總是趨於相等。當經濟體系達到均衡狀態,不再擴張、也不再收縮時,就業一定充分,整個社會的全部人力、物力、財力都能充分利用,不會出現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即使出現危機,也只是短時間的產品積壓和自願性的失業。 [1] 
中文名
充分就業均衡
出    處
《財經大辭典》
定    義
經濟體系達到總供給等於總需求的均衡狀態時,包括勞動力在內的各種生產要素都將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失業、資源和生產能力閒置的情況
所屬學科
經濟學
長時期內,經濟總能十分順利地運行,充分就業均衡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常態。而凱恩斯則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是有限的,由於“三大基本心理規律”的作用,導致整個社會有效需求不足,因而,經濟並不能長期處於充分就業狀況。非充分就業均衡才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常態,而充分就業均衡則變成力爭實現的經濟目標。既然市場機制具有其自身的侷限性,要實現充分就業均衡,就只有靠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通過政府擴大開支、鼓勵投資等政策刺激整個社會的有效需求,從而達到充分就業均衡的目的。
參考資料
  • 1.    何盛明.財經大辭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