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元(拼音:yuán)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2]  ,其古字形像頭部突出的側立的人形,本義即人頭。頭位居人體最高處,因此引申表示首要的、第一的。也用來表示天地萬物的本源,含有根本的意思。“元”作為頭的用法後來逐漸被“首”取代,“元”在語言使用當中更多的是使用它的引申義。此外,在現代漢語裏,“元”還作為貨幣單位使用,它是人民幣的基本單位之一。“元”也是中國古代的朝代名。
中文名
拼    音
yuán
部    首
一、兒
五    筆
FQB [3] 
倉    頡
BDRD [3] 
鄭    碼
MMU [3] 
筆    順
①橫—②橫—③撇—④豎彎鈎
字    級
一級(編號:0080) [1] 
平水韻
上平聲第十三·元 [4] 
總筆畫
1+3、2+2
統一碼
5143 [3] 
四角號碼
1021₂
造字法
指事字
結    構
獨體字,獨體結構
注音字母
ㄩㄢˊ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指事字。“元”在商代金文(兀作父戊卣)中寫作圖1,容庚《金文編》引高景成雲:“乃元字初文,與兀為一字。”從《金文編》知道,最早的元與是一個字。林義光《文源》亦説:“兀,蓋與元同字。”圖1的金文實際上就是一個側立的人形而突出強調其頭部。它與甲骨文、金文作的“人”字構形區別就在於突出代表頭部的填實的圓點。它與金文的“天”字構形相似,所不同的是,“天”是正面而立的人形而突出強調其頭部,以示其最高處。“元”與“天”二字的構形,僅僅是依靠人形正面而立與側面而立的不同來分別指人的頭部(首)與人的頭頂(頂),這恐怕就只是一種習慣或者説是“約定俗成”了。
“元”的甲骨文寫作圖2、3,表示人的頭部的圓實點虛化為一橫,西周金文就甲骨文之形寫成圖4。“元”字的這種字形演變,與“天”字是一致的。至於後來,再在上加一橫,特指其頭部之所在,便是甲骨文、金文常見的各種“元”形了。再加一橫之後的便成了“元”的基本結構,一直沿用至今,隸變時只是將側立的人形變成“兒”而已。未加一橫的字形隸變後就成“兀”,與“元”分立為二字。 [5] 
“元”的本義就是人頭。元作頭講,在文獻中有很好的證據,例如《孟子·滕文公下》所記載的:“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這裏的“元”就是人頭的意思。因為頭位居人體的最高處,而且功能非常重要,因此由本義就引申出“元首”“元腦”“狀元”等説法,表示首要的、第一的含義。而“元月”“元年”“元旦”等,其中的“元”表示開始、第一,例如每年的第一個月即元月,俗稱元月份、正月,這是農曆紀月法。
與“開始”相聯繫,“元”又有了“根本”“本來”的意義。元朝之前,原來、原由、原始、原原本本寫作元來、元由、元始、元元本本。明初,人們嫌這些“元”易使人想到剛被推翻的元朝,所以一律改用“原”。“原”是源泉之“源”的初文,也引申出“原本”的意義,因此,元來、元始、元由、元元本本的“元”改用“原”,在文字學上雖屬假借,但此處的“元”與“原”意義極相近,改字之後,不致對有關詞語的意義造成誤解。
開元通寶錢 開元通寶錢
“元”作為頭的用法後來逐漸被“首”所取代,“元”在語言使用當中更多是使用它的引申意義,而本義的用法則讓位於“首”。在語言使用的長河中,“首”後來又被“頭”取代了。 [18]  [19] 
“元”又用作貨幣或貨幣單位的名稱。此義來源於“元寶”,而“元寶”的得名則始於誤讀。據《舊唐書·食貨志》記載,武德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錢上面的文字書寫格式如右圖(“開元通寶錢”)。當時一般人都按逆時針方向迴環而讀,就成了“開通元寶”。自宋太宗親書“淳化元寶”以後,歷代改元鑄幣,都以“元寶”作為貨幣名稱,前面再冠以年號。從元代開始,還將白銀鑄成馬蹄形的銀錠,上有“元寶”二字,作為貨幣流通。一枚元寶稱為“一元”,如清代袁枚《答秋帆制府書》:“才還山中,見案上手書及國寶四元。”“四元”即四枚元寶。後來,“元”就成了貨幣名稱,如銀元、美元、日元。又用作貨幣單位名稱,中國現行的人民幣,基本單位就是“元”。 [18]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yuán
名詞
〈文言〉頭。
head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先軫﹞免冑入狄師,死焉。狄人歸其元,面如生。”

第一的,居首位的。
first;primary
晉·葛洪《抱朴子·備闕》:“淮陰,良將之元也。”
元帥;元老;元勳;元兇
開始;起端。
beginning
《易·乾卦》:“乾,元亨利貞。”
公羊傳·隱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人文之元,肇自太極。”
元年;元月;元旦
〈文言〉根源;根本。
source
;origin
《文子·道德》:“夫道者德之元,天之根,福之門,萬物待之而生。”
唐·清尚《哭僧》:“水流元在海,月落不離天。”
要素。


一元論;二元論
〈文言〉君主。
king;
emperor
宋·文天祥得兒女消息》詩:“故國斜陽草自春,爭元作相總成塵。”

〈文言〉南詔國王的自稱。

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南詔)王自稱曰元,猶朕也。”

〈文言〉民眾,百姓。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變救》:“救之者,省宮室,去雕文,舉孝弟,恤黎元。”
元元;黎元
〈文言〉指元氣。

呂氏春秋·應同》:“帝者同元,王者同義。”

〈文言〉道家所謂的道。

子華子·大道》:“元,無所不在也。人能守元,元則守之;人不守元,元則舍之。”

指帝王年號。

史記·孝武本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

數學運算式中,表示變量的字母稱元。


圓形的貨幣。


銀元
古代術數家認為,物質世界按五行遞次更代,週而復始,一個週期謂之一元。

後漢書·律曆志下》:“至、朔同日謂之章,同在日首謂之蔀,蔀終六旬謂之紀,歲朔又復謂之元。”“元法,四千五百六十。”

朝代名。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的政權。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
Yuan Dynasty

元曲
姓氏用字,參看“元姓”。



量詞
舊稱元寶一枚為一元。

清·袁枚《答秋帆制府書》:“才還山中,見案上手書及國寶四元。”

中國的本位貨幣單位,一元等於十角。
yuan


形容詞
主要的;根本的。


元氣;元素元音
構成一個整體的。


元件;單元
〈文言〉大。
great
尚書·大禹謨》:“天之歷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后。”
漢書·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必與天下自新。”

〈文言〉用同“玄”。黑色。清朝避康熙皇帝(玄燁)的諱。改“玄”為“元”

清·洪亮吉治平篇》:“自此而元焉。”

〈文言〉善;吉。

國語·晉語七》:“抑人之有元君,將稟命焉。”

副詞
〈文言〉本來;向來;原來。
primary;
prime
唐·王魯復《詣李侍郎》詩:“文字元無底,功夫轉到難。”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 [6]  《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一】【一部】愚袁切(yuán)
始也。從一從兀。
【註釋】徐鍇注:“元者,善之長也,故從一。” [9] 

説文解字注

“始也”注:見《爾雅·釋詁》。九家易曰:元者,氣之始也。
“從一,兀聲”注:徐氏鍇雲:不當有聲字。以髡從兀聲,䡇從元聲例之。徐説非。古音元兀相為平入也,凡言從某某聲者,謂於六書為形聲也。凡文字有義有形有音,《爾雅》已下,義書也;《聲類》已下,音書也;《説文》,形書也。凡篆一字,先訓其義,若始也,顛也是。次釋其形,若從某、某聲是。次釋其音,若某聲及讀若某是。合三者以完一篆,故曰形書也。愚袁切。古音第十四部。 [10] 

廣韻

愚袁切,平元疑 ‖元聲元3部(yuán)
元,大也。始也。長也。氣也。又姓,《左傳》衞大夫元咺。又後魏孝文改拓拔為元氏,望在河南。愚袁切。二十二。 [11] 

康熙字典

【子集下】【兒部】 元;部外筆畫:2
《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並音原。《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從二,從人,仁字從人從二。在天為元,在人為仁,在人身則為體之長。《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又《爾雅·釋詁》:元,始也。
又《廣韻》:長也。
又大也。《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注: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
又首也。《書·益稷》:元首明哉。《前漢·班固敍傳》:上正元服。注:師古曰:元,首也。故謂冠為元服。
又本也。《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
又百姓曰元元。《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注:古者謂人云善人,因善為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又《公羊傳·隱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左傳》注:凡人君即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羅泌《路史》:元者,史氏之本辭也。君即位之一年稱元,古之史皆然。《書》太甲元年、維元祀、《虞》《夏》有元祀之文,非《春秋》始為法也。
又氣也。《公羊傳》注:變一為元。元者,氣也。
又正月一日曰元日。《書·舜典》:月正元日。注:朔日。
又《諡法》,行義悦民、始建國都、主義行德,並曰元。
又姓。《韻會》:《左傳》衞大夫元咺。又後魏孝文拓跋氏為元氏,望出河南。
又《韻補》葉虞雲切。音輑。桓譚《仙賦》:呼則出故,翕則納新。夭矯經引,積氣關元。《史記·敍傳》:莊王之賢,乃復國陳。既赦鄭伯,班師華元。◎按新、陳並非文韻。
*考證:“《書·堯典》月正元日。” 謹照原書堯典改舜典。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3]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❶“二”窄、扁,“兒”寬、大。❷“二”居上半格,略偏左;兩橫上短下長。❸“兒”兩筆都從橫中線上側起筆,乚(豎彎鈎)的豎段在豎中線,鈎部超出上部。 [1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二十二元

合口呼
次濁
愚袁切
ŋjuɐn
集韻
平聲
上平二十二元

合口呼
次濁
愚袁切
ŋiuɐn
禮部韻略


平聲





愚袁切

增韻


平聲





愚袁切

中原音韻

陽平
先天

撮口呼

全清

iuɛn
中州音韻


平聲
先天





於涓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一先


次濁
於權切
oyen
[14]  [16]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ŋ
i̯wăn
王力系統
ŋ
ǐwan
董同龢系統
ŋ
juăn
周法高系統
ŋ
jwan
李方桂系統
ngw
jan
西漢



東漢





jan


j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元魂痕

jwən
北魏後期北齊
元魂痕

jwən
齊梁陳北周隋
元魂痕

jwə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ŋ
i̯wɐn
擬音/王力系統

ŋ
ǐwɐn
擬音/董同龢系統

ŋ
juɐn
擬音/周法高系統

ŋ
iuɑn
擬音/李方桂系統

ng
jwɐn
[14-15]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yan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yæ̃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yæ̃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yɛn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yɛn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yĩ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yẽ
34
陽平

晉語
太原
ye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ȵiø
24
陽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ȵiø
44
陰平
吳語
温州
ȵy
31
陽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jy
31
陽平
湘語
長沙
yẽ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uĩ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ȵyɔn
24
陽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yɔn
24
陽平
客家話
梅縣
ȵian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jyn
21
陽平

粵語
陽江
jin
43
陽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guan
24
陽平

閩語(閩南片)
潮州
ŋueŋ
55
陽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ŋuɔŋ
52
陽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ŋyɪŋ
22
陰去
未註明異讀原因
ŋuɪŋ
22
陰去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7]  、漢典 [16]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1-31]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5-09-26]
  • 4.    平水韻 十三元  .搜韻[引用日期2020-01-31]
  • 5.    蔣德平著.漢字中的歷法之美[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5.03:61-68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2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207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1[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289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597-1598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
  • 10.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1-31]
  • 11.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113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50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31
  • 14.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2-02]
  • 15.    中古音  .中古音[引用日期2020-02-02]
  • 16.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1-31]
  • 17.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75
  • 18.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73-74
  • 19.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642-64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