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元旦
- 外文名
- New Year's Day
- 別 名
-
公曆年
新曆年
陽曆年 - 節日時間
- 公曆1月1日
- 節日類型
- 世界新年
- 流行地區
- 世界各地
- 節日起源
- 機構設定
- 節日活動
- 張燈結綵 [2]
- 節日飲食
- 佳餚和點心 [2]
- 節日意義
- 一年之始
- 設立機構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 設定時間
- 1949年9月27日
元旦名稱釋義
編輯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一詞通常指曆法中的首月首日,曆法規定什麼時候是元月(即正月),元旦就在那個月的第一天,如陰曆“正月一日”、陽曆“1月1日”等。在中國歷史上,“正月一日”有許多稱謂,如元旦、元日、元正、元辰、元春、上日、元朔等,但在諸多稱謂中還是以稱“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久。
[1]
[3-4]
[7]
元旦曆法概念
編輯元旦陰曆始日
中國的“元旦”這一概念,歷來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時期的夏曆以春一月為正月,商時期的殷歷以冬十二月為正月,周時期的周曆以冬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以冬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規定春一月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6]
“正月一日”在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元旦陽曆始日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稱為“元旦”。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並沒有正式公佈。
[9]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説的陽曆。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6]
為區別夏曆和公曆兩個新年,又鑑於夏曆正月初一恰在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的前後,因此便把夏曆正月一日改稱為“春節”,公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
[1]
元旦節日文化
編輯元旦中國元旦
現代中國的元旦,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後常常將當日前或後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現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機關、企業會舉行年終集體慶祝活動,但民間活動很少。
[1]
元旦各國元旦
西方元旦:公元前46年,古羅馬凱撒把這一天定為西曆新年的開始,為了祝福雙面神“Janus”,這位羅馬神話中的門神,“Janus”後來也演化為英文一月“January”這個詞。
英國: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的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
比利時:在比利時,元旦的早上,農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人們走到牛、馬、羊、狗、貓等動物身邊,煞有介事地向這些生靈通明:“新年快樂!”
德國:德國人在元旦期間,家家户户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橫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似錦,春滿人間。他們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鐘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在德國的農村還流傳着一種“爬樹比賽”的過新年風俗,以示步步高昇。
法國: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除夕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意大利:意大利的除夕是一個狂歡之夜,當夜幕開始降臨,成千上萬的人們湧向街頭,點燃爆竹和焰火,甚至鳴放真槍實彈。男男女女翩翩起舞,直至午夜。家家户户收拾舊物,將屋子裏一些可打碎的東西,摔個粉碎,舊盆子、瓶瓶罐罐統統扔到門外,表示去掉厄運和煩惱,這是他們辭舊歲迎新年的傳統方式。
[5]
瑞士: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習慣,他們有的成羣結隊去爬山,站在山頂面對冰天雪地,大聲歌唱美好的生活;有的在山林中沿着長長的雪道滑雪,彷彿在尋找幸福之路;有的舉行踩高蹺比賽,男女老幼齊上陣,互祝身體健康。他們以健身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羅馬尼亞:元旦前夜,人們在廣場上豎起高大的聖誕樹,搭起舞台。市民們一邊燒着焰火,一邊載歌載舞。農村人拉着木犁,上面裝飾着各種彩花,慶祝新年。
保加利亞:元旦用餐時,誰打噴嚏誰準會給全家人帶來幸福,家主將第一隻羊、牛或馬駒許給他,以祝願他給全家人帶來幸福。
希臘:元旦時,家家都要做一個大蛋糕,裏面放一枚銀幣。主人將蛋糕切若干塊,分給家人或來訪的親朋好友。誰吃到帶有銀幣的那塊蛋糕,誰就成了新年最幸運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賀。
西班牙: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夕,所有家庭成員都團聚在一起,以音樂和遊戲相慶賀。午夜來臨,十二點的鐘聲剛開始敲第一響,大家便爭着吃葡萄。如果能按鐘聲吃下12顆,便象徵着新年的每個月都一切如意。
[5]
丹麥:丹麥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將平時打碎的杯盤碎片收集起來,待夜深人靜時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門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誰家門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則説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運
[9]
。
元旦文學創作
編輯元旦作品
晉代詩人辛蘭有《元正》詩:“元正啓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悦熙。”“元旦”一詞在我國文學作品中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相關文字記述。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也有:“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
[10]
元旦傳説
傳説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部落聯盟”的首領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説:“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農曆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也有正月一日(元旦)起於三皇五帝之一顓頊的傳説,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據説這就是古代“元旦”的由來。
[9]
元旦時事熱點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新年元旦”最早出自南京 創造者為孫中山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8-10-12]
- 2. 世界各國迎接新年都有哪些風俗? .騰訊[引用日期2018-10-12]
- 3. “元旦”是什麼意思 元旦由來及出處有什麼習俗 .閩南網 [引用日期2018-11-01]
- 4. 民俗專家:現行元旦“67歲” 承載數千年祝福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10-12]
- 5. 文史|元旦假期話元旦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01-03]
- 6. 中國歷史上的“元旦”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 .人民資訊[引用日期2022-05-14]
- 7. 元旦簡史:自古至今,“元旦”有5個不同日子 .廣州日報[引用日期2022-05-14]
- 8. 萬年曆丨元旦是中國傳統節日嗎?各國過法有何不同? .中華網[引用日期2022-05-14]
- 9. 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元旦的傳説,告訴你這個節日的起源 .文匯報[引用日期2022-05-14]
- 10. 夜讀歷史丨紙飛墨香裏的元旦 .中共三亞市委宣傳部[引用日期2022-05-14]
- 11.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2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22〕16號) .中國政府網.2022-12-09[引用日期2022-12-09]
- 12. 元旦假期國內出遊5271.34萬人次--文旅·體育--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3-01-03]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