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元慶班

鎖定
元慶班,約建於同治初年,由文安縣大留鎮北李村(原名北斗李村)任以禮創辦,為河北梆子和崑曲科班,以崑曲為主。
中文名
元慶班
始建時間
同治初年
創辦單位
文安縣大留鎮北李村任以禮創辦
性    質
河北梆子和崑曲科班,以崑曲為主
戲班初創,裝備考究,僮倌整齊,班規嚴謹。綽號閻王班,名馳京南。約同治二年(1863年)醇親王奕緩,在府邸中辦安慶昆弋班,將元慶班之好角盡數點入王府班。任以禮改辦梆子科班。先後三期,統稱“三慶”。凡元慶班藝徒,均以“慶”字排名。后王府“安慶昆弋班”改名“恩榮班”,其藝徒以“榮”字排名。光緒十七年(1891年)醇親王死後,王府班告散。任以禮復組元慶昆弋班,“榮”字藝人大多重返元慶昆弋班。慈溪太后萬壽節,有七十二個班社被調京都祝壽。元慶班、吉利班和永勝和,受到清皇廷賞賜。元慶班在清末民初,為京南農村影響較大的昆弋戲班。常年流動京南、京東的農村。元慶班服裝道具考究精彩,班內規矩極嚴,培養造就了一批崑曲演員。對我國的崑曲發展有着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