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元愉

鎖定
元愉(488年~508年),字宣德 ,河南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鮮卑族。北魏宗室大臣。孝文帝元宏第三子,宣武帝元恪異母弟,母為袁貴人。 [1-2] 
元愉驕奢貪縱,暴虐不法。 [25-26]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元愉被冊封京兆王,出任都督、徐州刺史。景明元年(500年),官拜護軍將軍,中書監。 [3-4]  [6]  元愉從不約束自己的下屬,所以京兆王府的屬官大多驕縱貪婪。正始三年(506年)十月,宣武帝下令徹查京兆王府的違法亂紀現象,結果三十多名官員被判處死刑,其餘未被處死的官員也大多被革職為民。但元愉不思悔改,與弟弟廣平王元懷奢侈無度,二人互相攀比炫耀,貪婪放縱,不守法律。正始五年(508年),宣武帝在宮中親自審問元愉,發現罪名屬實,於是杖責元愉,將元愉貶出京城出任冀州刺史。 [9]  [33] 
正始五年八月十二日(508年9月22日),元愉發動叛亂,強迫冀州的官員跟隨自己謀逆,大肆屠戮不肯謀逆的官員。永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508年11月1日),朝廷大敗元愉叛軍,將其押送洛陽。途中元愉自殺身亡(一説為高肇暗害),時年二十一歲。靈太后追封元愉為臨洮郡王。 大統元年(535年),元愉之子南陽王元寶炬稱帝,建立西魏政權,追諡元愉為文景皇帝。 [12]  [15-16]  [27]  [36-42] 
全    名
元愉
別    名
北魏文景帝
宣德
諡    號
文景皇帝(元寶炬追諡) [16] 
封    號
京兆郡王(僭偽前)、臨洮郡王(靈太后追封) [3]  [27] 
所處時代
南北朝
民族族羣
鮮卑族
出生地
河南洛陽(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
出生日期
488年
逝世日期
508年
逝世地
洛陽(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
在位時間
508年8月 至 508年9月
前    任
北魏世宗宣武皇帝元恪
繼    任
北魏臨洮孝王元寶月

元愉人物生平

元愉早年經歷

元愉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三子。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八月初七日,孝文帝封元愉為京兆王 [3]  ,並任命他為都督、徐州刺史,委任彭城王元勰的中軍府長史盧淵兼任元愉的長史。因元愉年齡小,所以府中事務不分大小,大多由盧淵決定。 [4-5]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去世,元愉的兄長元恪繼位,是為北魏宣武帝。宣武帝即位第一年,封元愉為護軍將軍。宣武帝對自己的幾個弟弟都很喜歡,所以元愉等人時常入宮陪伴宣武帝,並在宮中留宿。宣武帝每日在華林園遊玩射箭,也會帶上元愉他們,與這些弟弟來往密切。景明元年(500年),元愉升任中書監。 [6] 

元愉寵幸李氏

後來,宣武帝為元愉迎娶宣武順皇后於氏的妹妹為王妃,但元愉不喜歡她。元愉在徐州刺史時,納了一個李氏為妾。李氏本姓楊,名字是楊奧妃,字婉瀴 [7]  ,是東郡人。元愉在夜間聽到她的歌聲,很喜愛她,便納她為妾。楊奧妃很受元愉的寵愛,元愉回京城後,想抬高她的地位,於是讓她認右中郎將李恃顯為父親,並從李恃顯家裏迎娶楊奧妃。
景明三年(502年),楊奧妃生下元寶月。於皇后把楊奧妃召入宮中,誹謗打擊她,強迫命令她在宮內為削髮尼姑,把元寶月交給其他妃子哺育。一年多後,於皇后的父親於勁,因於皇后很久沒有生育,就上奏勸説宣武帝廣納嬪妃侍妾。隨後,宣武帝命令於皇后把楊奧妃歸還給元愉,元愉與楊奧妃舊日的情愛更為深厚。 [8] 

元愉包庇貪腐

元愉與弟弟廣平王元懷從不約束自己的下屬,以至於他們倆的臣子大多驕奢貪婪。正始三年(506)十月,宣武帝下令御史中尉崔亮徹底整治京兆王府、廣平王府下屬官員們的違法亂紀現象,結果有三十多名官員因重罪而被處死,那些沒有被處死的官員也因犯法而被革職為民,沒有被查出問題的僅兩人而已。 [33] 

元愉驕奢貪婪

元愉喜愛寫文章,撰寫了不少詩賦。時常召集文人宋世景李神俊祖瑩邢晏王遵業張始均等一起飲宴歡樂,招攬各地儒學賓客嚴懷真等幾十人,設館舍禮敬他們。 [28] 
雖然宣武帝看在元愉是自己親弟弟的份兒上,起初沒有因元愉包庇貪污而重罰他,但元愉並不打算悔改,反而越發奢侈無度。元愉和弟弟廣平王元懷互相攀比炫耀,貪婪放縱,不守法律。正始五年(508年),宣武帝得知了元愉的所做所為,下令拘捕了元愉,帶入宮中審問。審查之後,發現元愉罪名屬實,於是宣武帝下令杖打元愉五十下,將他調出京城,讓他去擔任冀州刺史。 [9] 

元愉嫉妒兄弟

元愉在宣武帝的弟弟們中年齡最大,但元愉的權勢卻比不上弟弟清河王元懌,廣平王元懷,因此,心胸狹隘的元愉對他們二人都充滿了怨恨,還把自己的想法明晃晃地表現在臉上。同時,由於自己貪縱不法,驕奢淫逸的行為被宣武帝狠狠處罰過,又想起六年前自己的愛妾楊奧妃曾經遭到於皇后的侮辱,所以元愉內心對宣武帝,元懌等幾個兄弟不勝忿恨。 [9]  [10] 
正始五年八月十二日(508年9月22日),元愉在冀州起兵謀反,為了把怨恨已久的親兄弟元懌置於死地,元愉又對外散播謠言,宣稱自己收到了元懌的情報,聽説權臣高肇在洛陽殺害宣武帝,所以自己才會謀反。於是,元愉就在信都的南郊築壇祭天,即皇帝位,改年號為建平,立楊奧妃為皇后,宣佈“大赦天下”。 [11] 

元愉大開殺戒

元愉的從局參軍孫市賓大概是覺得元愉不可靠,所以在元愉起兵之初,他就一個招呼也不打 ,飛速逃回洛陽。清河太守李虔得知自己的上司元愉謀反,同樣選擇頭也不回地逃往洛陽,但其他人就沒有這麼好運了:元愉謀反時,讓自己的司馬李遵召集冀州的官員們,想讓他們都跟隨自己謀反,李遵恥於從命,當場拒絕了元愉,結果慘遭元愉殺害;賈景俊以卓越的才華聞名於世,故元愉也想讓他跟隨自己謀逆,還要給他加官進爵,加以籠絡,但賈景俊誓死不從,最終被元愉所殺;元愉的法曹參軍崔伯驥同樣反對元愉謀反,被元愉直接殺害;京兆王府的長史羊靈引也被元愉所害;房宣明、李遺元、潘僧固等一大批官員被元愉用身家性命所逼,被迫跟隨了元愉謀逆。 [34-42] 
當初於皇后去世後,宣武帝將自己的表姐高英立為新皇后。高英的弟弟高慶身為元愉的主簿,因他不想跟隨元愉謀逆,竟然也慘遭元愉殺害。高慶遇害時年僅十八歲。 [66-67] 
元愉派遣使者去招降平原太守房亮,房亮卻絲毫不給元愉面子,當場斬殺了元愉的使者。 [44] 
元愉謀反的消息傳至洛陽,宣武帝下詔:赦免所有因元愉謀逆而受到牽連的冀州百姓們,不僅饒他們不死,還宣佈只要百姓能斬獲元愉逆黨,朝廷還會賜給他們額外封賞。 [43] 

元愉兵敗身亡

正始五年八月十四日(508年9月24日),宣武帝下詔,任命尚書李平為鎮北將軍、行冀州事,派他前去討伐元愉。 [12]  八月十六日(508年9月26日),宣武帝下詔大赦天下,並將北魏年號由“正始”改為“永平”。 [45]  永平元年九月初一(508年10月10日),元愉在信都城南的草橋迎戰李平,李平奮力攻擊,大敗元愉軍隊,元愉脱身而逃入城中,李平進軍圍城。九月十二日(508年10月21日),定州刺史、安樂王元詮在信都城北大敗元愉。 [13-14] 
元愉衝動易怒,雖事出有因,但起兵謀逆之前,元愉也根本未做過充足準備,因而接連遭到慘敗,最後只能環城固守。 [48]  九月二十三日(508年11月1日),李平攻克信都,元愉知道大勢已去,攜帶楊奧妃以及四個兒子,在數十名騎兵(《資治通鑑》作一百多名騎兵)的護送下突圍而逃。元愉所任命的冀州牧韋超等人都被李平斬殺。李平派遣統軍叔孫頭將元愉擒獲,先押送到信都。隨後,李平將元愉被活捉之事上報朝廷。 [15]  [46] 
朝中大臣們紛紛請求處死元愉,但宣武帝不同意,命令李平將元愉押送到洛陽,想要用家法來訓責他。 [29]  [47] 
就這樣,元愉起兵謀逆不過才一個多月,全家人就都被活捉了。在押送途中,每當住宿在驛站時,元愉就握住楊奧妃的手,向她表達感情。雖然在囚禁之中,但元愉毫無慚愧畏懼的神色。元愉被押送到野王時,對別人説:“雖然陛下仁慈,不忍心殺我,可我還有什麼面目再見到陛下!”於是,元愉嘆息流淚,斷氣而死(一説是高肇秘密派人殺死元愉),時年二十一歲。 [30] 
宣武帝想要處決楊奧妃,中書令崔光進言道:“臣聽聞陛下打算處死楊奧妃。既然她參與了煽動元愉叛亂,理所當然該被處死。不過臣又聽説,楊奧妃似乎有身孕,所以臣以為最好先不要殺她,不如等她生產後再做決定。”於是,宣武帝聽從了崔光的提議。 [49-50] 
元愉的四個兒子被押送到洛陽後,宣武帝下令將他們全部赦免,無一人被殺。楊奧妃則被安置在京兆王府,還讓她生下了元愉的女兒元明月。又過了一年(永平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宣武帝才將楊奧妃處死。 [51-52] 
元愉敗亡後,李平捕獲了元愉麾下的數千人,他們也都將被處死。但錄事參軍高顥卻認為,這些人全都是被元愉逼迫謀逆的,無端遭遇了飛來橫禍,相當無辜。所以高顥建議李平向朝廷上表,詢問朝廷是否可以免去這些被迫謀逆之人的死罪。李平聽從了他的建議,向宣武帝請求饒恕他們。最終,這幾千人被宣武帝下令全部無罪釋放。 [57-58] 
後來,胡太后(宣武靈皇后)秉政,將元愉的四個兒子附註宗室屬籍,追封元愉為臨洮王。長子元寶月繼承臨洮王的爵位。 [31]  大統元年(535年),元愉第三子南陽王元寶炬稱帝,建立西魏政權,追諡父親元愉為文景皇帝,追諡母親楊奧妃為文景皇后。 [16] 

元愉歷史評價

魏收魏書》:
  • 京兆(元愉)、廣平暴虐不法。 [25] 
  • 愉好文章,頗著詩賦。 [17] 
  • 與弟廣平王元懷頗相誇尚,競慕奢麗,貪縱不法。 [17] 
李延壽北史》:京兆早有令問,晚致顛覆,習於所染,可不慎乎! [18] 
司馬光資治通鑑》:愉驕奢貪縱,所為多不法。 [19] 

元愉軼事典故

元愉不孝父親

孝文帝在世時,元愉是排行僅次於宣武帝的皇子,故孝文帝對元愉這個兒子寄予厚望。元愉十二歲時,孝文帝就安排他去做徐州刺史這樣的高官。太和末年(499年),孝文帝重病纏身之際,也不忘精心挑選了李仲尚、李鳳起等優秀官員去輔佐元愉。同年,孝文帝積勞成疾,不治身亡,死於南征敵國的途中,年僅三十三歲。 [60-61] 
按規定,元愉應為父親孝文帝守孝至少3年。例如後來元愉和楊奧妃去世時,他們的兒子元寶月為父母守了三年孝期。丹陽王蕭贊雖然行事荒誕,但他也主動為父親蕭寶卷守滿了三年孝期。可元愉還未出孝期,便開始策劃迎娶楊奧妃為正室,又是替她改名,又是為了幫她抬高出身,替她四處尋找身份高貴的養父,不過才景明三年(502年),元愉和楊奧妃就已經偷偷生下了元寶月。在古代,守孝期間不得與他人結婚。但元愉不顧國孝,家孝雙重在身,在孝期之內與楊奧妃結婚、生子一樣也沒耽誤。可見元愉並不關心孝文帝這個父親。 [62-65] 

元愉欲害兄弟

元愉的四弟清河王元懌,在史書上並未有任何得罪過元愉的記載。僅因為元愉逐漸失了宣武帝聖心,元懌的權勢地位超過了元愉,元愉便對親弟弟元懌恨之入骨。
元愉造反之際,也不忘對外造謠“自己造反都是因為聽了元懌的話”,很顯然元愉想要藉着宣武帝的手除掉元懌。只不過元懌年齡尚小,宣武帝認為他根本不具有做這些事的能力,故元懌才逃過一劫。 [56] 

元愉連累叔叔

元愉謀逆之時,逼迫六叔元勰的舅舅潘僧固跟隨自己謀反。此時,宣武帝已經被元愉貿然起兵叛亂的事弄得疑神疑鬼,看到元勰的舅舅跟元愉“謀反”了,而高肇也在一旁詆譭元勰,宣武帝便誤以為元勰也有不臣之心,參與了元愉的叛亂,於是命令高肇毒殺了元勰。事後才發現,這竟是元愉、高肇故意鬧出的一場誤會。 [32] 
元勰是北魏諸王中最有德行之人,能力卓越,文武雙全,出任揚州刺史期間,也能使得揚州的百姓們安居樂業。元勰對國家有大功,卻莫名其妙地死了,所以百姓們在路上聽到了這個消息,都忍不住傷心流淚。 [53-55] 

元愉逼友謀逆

李遺元是元愉的功曹參軍,素日同元愉頗為親近。但他並不想跟元愉謀反。不料,元愉硬是強迫着他跟自己背叛了朝廷。僅一個月後,元愉慘敗。李遺元被嚇得不清,哪怕朝廷宣佈會赦免被元愉強迫謀逆的官員,他也覺得自己曾經和元愉交好,很難跟朝廷解釋清楚,為了活命他只得逃跑躲藏了起來。直到後來朝廷又一次大赦天下,藏匿已久的李遺元才敢站出來為自己洗清冤屈,於是,朝廷將李遺元重新封為兗州平東府長史。 [59] 

元愉親屬成員

元愉父母

父親:孝文帝元宏
母親:袁貴人

元愉兄弟姐妹

  • 哥哥
廢太子元恂
宣武帝元恪
  • 弟弟
清河文獻王元懌
廣平文穆王元懷
汝南文宣王元悦
殤王元恌
  • 姐妹
淮陽公主,嫁乙弗瑗,女為乙弗皇后
西河公主,嫁薛洪祚
義陽公主,母趙充華,嫁盧仲訓

元愉妻妾

妻:於氏,於勁之女,宣武帝皇后宣武順皇后於氏的妹妹。
妾:李氏,本姓楊(楊奧妃),東郡人,元愉為提高其地位,託右中郎將李恃顯做她為養父,從李恃顯家以禮迎娶,元愉對她非常寵愛。元愉謀反失敗,在生下女兒元明月後被處死。其子元寶炬繼位後,追封為文景皇后。

元愉子女

  • 兒子
元寶月,元愉長子,母楊奧妃,襲封臨洮王,娶南齊臨川獻王蕭映孫女蕭氏,有子元永沙。 [20] 
元寶暉,元愉次子,母楊奧妃,襲封臨洮王,其子元釗即北魏幼主。 [20] 
元寶炬,元愉三子,母楊奧妃,南陽王,西魏文帝。 [20] 
元寶掌,元愉四子,母楊奧妃,其母墓誌記載名為元寶明。 [20] 
  • 女兒
元明月,元愉遺腹女,母楊奧妃,封平原公主。 [20] 

元愉史籍記載

魏收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 [17] 
魏收《魏書·卷八·帝紀第八》 [21] 
李延壽北史·卷十九·列傳第七》 [18]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一》 [22]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二》 [23]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六》 [24]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七》 [19] 
參考資料
  • 1.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京兆王愉,字宣德。
  • 2.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孝文皇帝七男。林皇后生廢太子恂。文昭皇后生宣武皇帝、廣平文穆王懷。袁貴人生京兆王愉。羅夫人生清河文獻王懌、汝南文宣王悦。鄭充華生皇子恌,未封,早夭。
  • 3.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一》:壬戌,魏立皇子愉為京兆王,懌為清河王,懷為廣平王。
  • 4.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太和二十一年封。拜都督、徐州刺史,以彭城王中軍府長史盧陽烏兼長史,州事鉅細,委之陽烏。
  • 5.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二》:時魏徐州刺史京兆王愉年少,軍府事皆決於兼長史盧淵。
  • 6.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世宗初,為護軍將軍。世宗留愛諸弟,愉等常出入宮掖,晨昏寢處,若家人焉。世宗每日華林戲射,衣衫騎從,往來無間。遷中書監。
  • 7.    《魏故臨洮王妃楊氏墓誌銘》:妃諱奧妃字婉瀴,恆農華陰人也。漢太尉震之裔,晉太保駿之□世孫。
  • 8.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世宗為納順皇后妹為妃,而不見禮荅。愉在徐州,納妾李氏,本姓楊,東郡人,夜聞其歌,悦之,遂被寵嬖。罷州還京,欲進貴之,託右中郎將趙郡李恃顯為之養父,就之禮逆,產子寶月。順皇后召李入宮,毀擊之,強令為尼於內,以子付妃養之。歲餘,後父於勁,以後久無所誕,乃上表勸廣嬪侍。因令後歸李於愉,舊愛更甚。
  • 9.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與弟廣平王懷頗相誇尚,競慕奢麗,貪縱不法。於是世宗攝愉禁中推案,杖愉五十,出為冀州刺史。
  • 10.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始愉自以職求侍要,既勢劣二弟,潛懷愧恨,頗見言色。又以幸妾屢被頓辱,內外離抑。
  • 11.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及在州謀逆,愉遂殺長史羊靈引及司馬李遵,稱得清河王密疏,雲高肇謀殺害主上。於是遂為壇於信都之南,柴燎告天,即皇帝位。赦天下,號建平元年,立李氏為皇后。世宗詔尚書李平討愉。
  • 12.    《魏書·卷八·帝紀第八》:八月癸亥,冀州刺史、京兆王愉據州反。乙丑,假尚書李平鎮北將軍、行冀州事以討之。
  • 13.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七》:九月,辛巳朔,愉逆戰於城南草橋。平奮擊,大破之。愉脱身走入城,平進圍之。壬辰,安樂王詮破愉兵於城北。
  • 14.    《魏書·卷八·帝紀第八》:九月辛巳朔,李平大破元愉於草橋。丙戌,復前中山王英本封。壬辰,蠕蠕國遣使朝貢。定州刺史、安樂王詮大破元愉於信都北。
  • 15.    《魏書·卷八·帝紀第八》:癸卯,李平克信都,元愉北走,斬其所署冀州牧韋超、右衞將軍睦雅、尚書僕射劉子直、吏部尚書崔朏等。統軍叔孫頭執愉送信都。
  • 16.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大統元年春正月戊申,皇帝即位於城西,大赦,改元。追尊皇考為文景皇帝,皇妣楊氏為皇后。
  • 17.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0]
  • 18.    《北史·卷十九·列傳第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0]
  • 19.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2]
  • 20.    《魏故臨洮王妃楊氏墓誌銘》:息寶月,年廿二,寶輝,年廿一,寶炬,年十七,寶明,年十六。息女明月,年十五。月嬪蕭氏,曾祖齊□高皇帝。祖映,齊□□臨川獻王。父子賢,齊太子□□平樂侯。妣□氏,□皇太后再從侄。祖洪儀,馮翊太守。父曰□平□□□。明月適侯民□□□□,皇太后姨弟少□。月息男永沙,年二。
  • 21.    《魏書·卷八·帝紀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0]
  • 22.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2]
  • 23.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2]
  • 24.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2]
  • 25.    《魏書•卷二十一•列傳第九》:及京兆,廣平暴虐不法。
  • 26.    《北史•卷十九•列傳第七》:與弟廣平王懷,頗相誇尚,競慕奢麗,貪縱不法。
  • 27.    《北史•卷十九•列傳第二十一》:於是歔欷流涕,絕氣而死,年二十一。或雲高肇令人殺之。斂以小棺,瘞。諸子至洛,皆赦之。後靈太后令愉之四子皆附屬籍,追封愉臨洮王。
  • 28.    《北史•卷十九•列傳第七》:愉好文章,頗著詩賦。時引才人宋世景、李神俊、祖瑩、邢晏、王遵業、張始均等共申宴喜,招四方儒學賓客嚴懷真等數十人,館而禮之。
  • 29.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詔徵赴京師,申以家人之訓。
  • 30.    《北史•卷十九•列傳第七》:愉每止宿亭傳,必攜李手,盡其私情。雖鎖縶之中,飲食自若,略無愧懼之色。至野王,愉語人曰:“雖主上慈深,不忍殺我,吾亦何面目見於至尊!”於是歔欷流涕,絕氣而死,年二十一。或雲高肇令人殺之。
  • 31.    《北史•卷十九•列傳第七》:斂以小棺,瘞。諸子至洛,皆赦之。後靈太后令愉之四子皆附屬籍,追封愉臨洮王。
  • 32.    《北史•卷十九•列傳第七》:以其舅潘僧固為長樂太守。京兆王愉構逆,僧固見逼。尚書令高肇性既兇愎,又肇兄女入為夫人。順皇后崩,帝欲以為後,勰固執以為不可。肇於是屢譖勰,因僧固之同愉逆,肇誣勰與愉通,南招蠻賊。勰國郎中令魏偃、前防閣高祖珍希肇提攜,構成事。肇初令侍中元暉以奏,暉不從。又令左衞元珍言之。帝訪暉,明勰無此。帝更以問肇,肇以魏偃、祖珍為證,乃信之。…… 武士以刀鐶築勰二下。勰大言曰:"皇天!忠而見殺。"武士又以刀鐶築勰。勰乃飲毒酒,武士就殺之。
  • 33.    《資治通鑑·梁紀二》:魏京兆王愉、廣平王懷國臣多驕縱,公行屬請,魏主詔中尉崔亮究治之,坐死者三十餘人,其不死者悉除名為民。惟廣平右常侍楊昱、文學崔楷以忠諫獲免。
  • 34.    《魏書•卷四十八•列傳第三十六》:孫市賓,奉朝請、冀州京兆王愉城局參軍。愉構逆,市賓逃歸京。
  • 35.    《魏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出為清河太守,屬京兆王愉反,虔棄郡奔闕。
  • 36.    《魏書•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遵為愉府司馬。愉反,召集州府以告之,遵不從,為愉所害。時年四十四。
  • 37.    《魏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禎兄子景俊,亦以學識知名,奉朝請。遷京兆王愉府外兵參軍。愉起逆於冀州,將授其官,景俊不受,愉殺之。
  • 38.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七》:法曹參軍崔伯驥不從,愉殺之。
  • 39.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及在州謀逆,愉遂殺長史羊靈引及司馬李遵。
  • 40.    《魏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愉反,逼宣明為太守。
  • 41.    《魏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子遺元,襲。初除冀州趙郡王幹東閣祭酒,累轉尚書左民郎中、冀州京兆王愉功曹參軍,帶扶柳令。為愉所親,逼與同反。
  • 42.    《北史•卷十九•列傳第七》:以其舅潘僧固為長樂太守。京兆王愉構逆,僧固見逼。
  • 43.    《魏書•卷八•帝紀第八》:辛丑,詔赦冀州民雜工役為元愉所詿誤者。其能斬獲逆黨,別加優賞。
  • 44.    《資治通鑑·梁紀三》魏京兆王愉遣使説平原太守清河房亮,亮斬其使。
  • 45.    《資治通鑑·梁紀三》:丁卯,魏大赦,改元永平。
  • 46.    《資治通鑑·梁紀三》:京兆王愉不能守信都,癸卯,燒門,攜李氏及其四子從百餘騎突走。李平入信都,斬愉所置冀州牧韋超等,遣統軍叔孫頭追執愉,置信都,以聞。
  • 47.    《資治通鑑·梁紀三》:羣臣請誅愉,魏主弗許,命鎖送洛陽,申以家人之訓。
  • 48.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愉出拒王師,頻敗,遂嬰城自守。
  • 49.    《魏書·卷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崔)光逡巡不作,奏曰:"伏聞當刑元愉妾李,加之屠割。妖惑扇亂,誠合此罪。但外人竊雲李今懷妊,例待分產。且臣尋諸舊典,兼推近事,戮至刳胎,謂之虐刑。桀紂之主,乃行斯事。君舉必書,義無隱昧,酷而乖法,何以示後?陛下春秋已長,未有儲體,皇子襁褓,至有夭失。臣之愚識,知無不言,乞停李獄,以俟育孕。"世宗納之。
  • 50.    《資治通鑑·梁紀三》:魏主將屠李氏,中書令崔光諫曰:“李氏方妊,刑至刳胎,乃桀、紂所為,酷而非法。請俟產畢然後行刑。”從之。
  • 51.    《資治通鑑·梁紀三》:諸子至洛,魏主皆赦之。
  • 52.    《魏故臨洮王妃楊氏墓誌銘》:一女遺育,甫及將年。……以永平二年十一月十二日薨於第,春秋廿有九。
  • 53.    《魏書·卷二十一·列傳第九》:武宣王孝以為質,忠而樹行,文謀武略。
  • 54.    《魏書·卷二十一·列傳第九》:勰以本官領揚州刺史。勰簡刑導禮,與民休息,州境無虞,遐邇安靜。
  • 55.    《魏書·卷二十一·列傳第九》:勰既有大功於國,無罪見害,百姓冤之。行路士女,流涕而言曰:“高令公枉殺如此賢王!”
  • 56.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始愉自以職求侍要,既勢劣二弟,潛懷愧恨,頗見言色。……及在州謀逆,愉遂殺長史羊靈引及司馬李遵,稱得清河王(元懌)密疏,雲高肇謀殺害主上。
  • 57.    《魏書·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擒愉之後,別黨千餘人皆將伏法,顥以為擁逼之徒,前許原免,宜為表陳請。平從之,於是鹹蒙全濟。
  • 58.    《資治通鑑·梁紀三》:李平捕愉餘黨千餘人,將盡殺之,錄事參軍高顥曰:“此皆脅從,前既許之原免矣,宜為表陳。”平從之,皆得免死。
  • 59.    《魏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子遺元,襲。初除冀州趙郡王幹東閣祭酒,累轉尚書左民郎中、冀州京兆王愉功曹參軍,帶扶柳令。為愉所親,逼與同反。愉敗,遺元逃竄,會赦乃雪。復除兗州平東府長史。
  • 60.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京兆王愉,字宣德。太和二十一年封。拜都督、徐州刺史。
  • 61.    《魏書·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太和末,京兆王愉開府辟召,高祖妙簡行佐,諒與隴西李仲尚、趙郡李鳳起等同時應選。
  • 62.    《儀禮·喪服》:妻為夫,妾為君,女子子在室為父,布總,箭笄,髽,衰,三年。子嫁,反在父之室,為父三年。
  • 63.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子寶月襲,乃改葬父母,追服三年。
  • 64.    《魏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七》:孝昌元年秋,郕於洛陽,陛見之後,就館舉哀,追服三載。
  • 65.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愉在徐州,納妾李氏,本姓楊,東郡人,夜聞其歌,悦之,遂被寵嬖。罷州還京,欲進貴之,託右中郎將趙郡李恃顯為之養父,就之禮逆,產子寶月。
  • 66.    《高慶碑》:京兆王以元弟之貴,作牧本州,辟書先下,寶光舉首,撽君為州主簿。……人見危亡之機,身無安全之地。徒直置以俟命,不苟合而邀生。唯與長史太山羊靈引,司馬趙國李良軌,外兵參軍廣州賈景俊,法曹參軍清河崔伯驥等,及淫刑所及,一時俱死。……時春秋十有八。
  • 67.    《高慶碑》:文昭皇太后之侄,世宗宣武皇帝之內弟也。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