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元帥府

鎖定
元帥府,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18號,是依託廣州大元帥府舊址籌建的舊址類紀念館。廣州大元帥府舊址的前身是興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的廣東士敏土(水泥)廠辦公樓,因孫中山先生於民國六年(1917年)和民國十二年(1923年)兩次在這裏建立革命政權而得名,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1] 
中文名
大元帥府
外文名
The Memorial Museum of Generalissimo Sun Yat-sen's Mansion
設立時間
1906年
地    址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18號
所屬國家
中國

元帥府歷史沿革

孫中山大元帥府原址原為廣東士敏土(即水泥,是英文“cement”的粵語音譯)廠,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興建,是中國當時第二大水泥廠。 [1] 
民國六年(1917年)7月,段祺瑞在張勳復辟後計劃“再造共和”,廢除在民國二年(1913年)所選出的國會,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率領部分海軍南下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徵用此地作大元帥府。 [1] 
民國七年(1918年)5月,因被盤踞於廣州的桂系軍閥破壞及干擾,護法運動失敗,孫中山被架空職權,辭去海陸軍大元帥後離開廣州。
大元帥府 大元帥府
民國九年(1920年),粵系軍事將領陳炯明擊敗盤踞在廣州的桂系、滇系軍閥後,孫中山重回廣州,取消軍政府,並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3月在此地建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大本營建立後不久,先後平定沈鴻英叛亂和東江叛亂,並改組中國國民黨。 [1] 
民國十四年(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同年7月,國民政府於廣州正式成立,而大本營也完成其歷史使命。後曾被改建為國父文化教育館兩廣分館、國父紀念館等。 [1] 
1949年解放軍解放廣州後,該處先後成為部隊及廣東省相關部門的辦公用房。 [1] 
1964年—1998年,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被廣東省農業機械供應公司作為辦公、住宿用房,並在保護範圍內興建三棟居民宿舍樓。 [1] 
1981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首次出現提案,要求儘早維修座落廣州市河南的孫中山先生大元帥府舊址案。 [1] 
1984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第六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中再次提出類似提案。 [1] 
1992年,廣東省農業機械供應公司完成為恢復孫中山大元帥府而搬遷申請的立項報告,同年廣州市人民政府給予批覆。 [1] 
1998年10月19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接收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搬遷保護範圍內首期60户居民,並開始籌建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1] 
1999年—2000年,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開始北樓及南樓的整修。 [1] 
2001年7月,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南樓整修完畢,並舉行“百年帥府”復原陳列展覽,紀念館首次向外開放。 [1] 
2001年12月,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北樓整修完畢,並舉行“孫中山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史料陳列展覽,實現第二期開放。 [1] 
2002年,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完成舊址大門樓復原工程,並搬遷第二期保護範圍內70户居民。 [1] 
2006年5月1日,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1] 
2010年8月,廣州市人民政府為迎接亞運會,拆除了元帥府周圍的危樓,新建了大元帥府廣場,並對元帥府紀念館進行了修整和維護。同年10月20日,大元帥府重新開放。 [1]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元帥府建築佈局

綜述
廣東省廣州市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16張)
內部 內部
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由門樓、北樓、南樓三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4238平方米。門樓高二層,大門額頂左右有相互對稱的“五蝠拱壽”圖案,左右圖案之間是上刻“光緒丁未冬月廣東士敏土廠豐潤張人駿題”的花崗岩石碑,碑上外加一塊“大元帥府”木匾。此門樓曾於20世紀80年代被拆,改建宿舍樓。開館後根據歷史圖片原樣,按原基礎原大復建,2003年落成。北樓和南樓均有百年曆史,為三層磚木石鋼混凝土結構,每層四面都有迴廊,是典型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築。磚砌連繼券拱、裝飾線腳、陶土寶瓶欄杆、自上而下的竹節形排水管等充分體現了它融合西方建築和嶺南建築特色的建築風格。北樓三樓南面護欄鑲嵌一塊“求是”碑,為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廣東士敏土廠總辦劉麟瑞題寫。2010年亞運會前,1萬多平方米的大元帥府廣場建成,使大元帥府恢復了開門見江的原貌。
北樓基本陳列廳
捍衞共和 復興中華——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
捍衞共和 復興中華——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3張)
以民國元年(1912年)民主共和成立後遭遇兩次帝制復辟為歷史背景,以孫中山民國六年至民國十四年(1917年—1925年)三次在廣東建立革命政權為主線,展示孫中山在廣東領導兩次護法運動和推動國民革命運動的歷史活動。其中,重點展示了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進行國民黨改組、召開國民黨一大,推動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晚年偉大歷史飛躍的歷史。共使用文物130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4件,二級文物11件)、圖片400餘幅、多媒體(投影、觸摸屏、電視等)及場景等十餘處,幻影成像1處,情景還原2處,講述了大量帥府歷史故事。展覽中使用了多處觸摸屏,在有限場地中拓展了展示空間;使用電報機互動系統介紹傳統電報發送的特點,使用電話機解讀文物信函的內在信息,使用多媒體系統介紹重要歷史瞬間。
紀念館南樓
《帥府百年》復原陳列:
《帥府百年》復原陳列(6張)
本着“修舊如舊,忠於歷史”的原則,根據有關的歷史照片、文獻資料、老人口述回憶等相關資料恢復了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時期各個房間的佈置,力圖使觀眾參觀時身臨其境。其中南樓三樓為孫、宋伉儷當時主要的活動區域,包括有孫中山先生的辦公室、大元帥府會議室、孫宋卧室、餐廳、盥洗室、無線電報室和宋美齡曾經住過的小客房。
除了按照歷史原貌恢復各個房間的佈置以外,為了增強展覽的生動性,在孫、宋卧室展廳製作了“孫中山口述文件、宋慶齡記錄”的小場景,場景中孫中山宋慶齡二人的塑像用高分子硅膠材料製成,皮膚質感細膩,頭髮、眉毛、鬍鬚等毛髮均用真人的毛髮製成,形態逼真,孫宋二人的音容笑貌猶如當年一樣再現觀眾的面前。南樓二樓的四個房間分別為參謀處(蔣介石辦公室)、秘書處(廖仲愷辦公室)、大本營公報編輯室、總參議室(胡漢民辦公室)。一樓則包括有值星副官室、通謁室.收發室、醫館室、參軍處、會計司、庶務科、衞士隊宿舍、武器庫、衞隊長室等。
南樓迴廊
帥府名人像傳:
帥府名人像傳(4張)
孫中山先生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贏得了大批軍政要員和社會人士的支持與幫助。這批深具名望的歷史人物,在其所處領域內,曾經扮演過重要的歷史角色。尋繹“帥府人物”的生平活動,旨在通過大量的個案研究,建立一個個較為清晰的點,描繪出民國時期中國歷史的完整畫面提供助益。
北二樓迴廊
《一個澳洲建築師的中國情結》展覽:
《一個澳洲建築師的中國情結》展覽(2張)
亞瑟.威廉.帕內是澳大利亞建築師,出身於建築世家,成年後多方遊歷,20世紀初來華,定居於廣州沙面。帕內博採眾家之長,兼收東西之萃,設計了眾多既具西式風情又兼有東方格調的各式建築。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廣東士敏土廠(現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沙面粵海關俱樂部(紅樓)及中山大學馬丁堂等。帕內作為建築設計師在廣州生活了8年,工作之餘,他的足跡遍佈廣東、廣西等多個省市,並用相機記錄了嶺南的山水風景、城市面貌、名勝古蹟、世間百態,以一個西方人的視角真實地記錄了西風東漸、傳統嬗變之際多姿多彩的嶺南社會。[10]

元帥府場館特色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內設有《帥府百年》復原陳列、《捍衞共和復興中華——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基本陳列、《帥府名人》《一個澳洲建築師的中國情結》等常設展覽,同時定期舉辦各種專題性的交流展覽,開展各類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館藏文物有一萬餘件(套)。

元帥府館藏文物

綜述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館藏文物主要有:民國胡漢民書“海珠橋”匾橫(國家一級文物)、民國廣州市市立第一中學校軍事訓練處學生軍證章、1942年美國發行的“中國抗戰五週年”郵票及首日封、劉紀文的八載抗戰勝利紀念勳章、民國“廢除二十一條約”金屬鞋拔子、民國仰光生產的鐵皮箱等。截至2019年,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有館藏文物一萬餘件(套)。
主要文物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館藏民國廣州市立一中軍事訓練處學生軍證章,是該校軍訓學生每週軍事訓練和軍事管理的必佩之物。時隔80多年,藍色悠悠,鏽跡斑斑,昭示那段熱血沸騰的軍訓歷史。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月15日,廣州海珠鐵橋建成開通,從此改變了廣州人單純靠渡船過江的歷史。海珠橋落成之際,胡漢民題寫“海珠橋”三字,廣州市政府將此三字鑲刻在海珠橋上,其中一幅手書原件交由時任廣州市市長劉紀文保存。2012年11月,劉紀文子女劉曼華、劉恩華、劉良柱、劉良棟從美國返穗,將此匾橫贈予本館。胡漢民是粵籍國民黨元老,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又是著名書法家,此件作品為其行書代表作,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胡漢民所書“海珠橋”匾額原件具有特別重要的歷史價值,是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館藏國家一級文物
元帥府 元帥府
抗戰勝利後,為表彰在抗戰中建立功勳的各界人士,國民政府決定對抗戰有功的文武官員和社會賢達人士頒給不分等級的“八載抗戰勝利紀念勳章”。勳章中心圖案為蔣中正肖像,周圍為紅色環形,象徵勝利;環形上有8顆金色的星星,象徵八年抗戰,環外有光芒圖形。整個勳章象徵着獲頒贈勳章者經歷八年抗戰,功勳卓著,使勝利之光輝四射。附章為嘉禾圖案環繞的國徽,象徵着抗戰勝利,從此國運昌隆,億兆國民幸福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中共方面首批獲授此勳者有朱德、彭德懷、葉劍英3人。 展示的是帥府名人劉紀文先生的勝利勳章及配套證書。劉紀文祖籍廣東順德,清宣統二年(1910年)加入同盟會。曾於民國十六年至民國二十六年(1927年-1937年)“黃金十年”間任職過南京市長和廣州市長。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7月7日,美國郵政總署發行了一枚由美國總統羅斯福親自監製,美國國務卿劉易斯·亨利·史汀生策劃的“中國抗戰五週年”紀念郵票以及首日封。這是美國曆史上第一枚用外國文字組成中心圖案的郵票,也是美國第一枚印有中文的郵票。郵票中央是中國國民黨的青天白日黨徽,黨徽中央印有抗戰建國四字,而在這四個字的上下兩邊分別印着JULY7,1937和JULY7,1942,後面的大背景則是中華民國的地圖,以此説明這枚郵票是為了紀念中華民族的偉大抗戰,郵票兩側分別是中美兩國的兩位偉人肖像:孫中山和林肯,在孫中山肖像下面印着民族,民權,民生,而林肯肖像下面則印着“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昭示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和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有共通之處。

元帥府榮譽表彰

1983年8月,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被廣州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廣州市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6月,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11月,廣州大元帥府舊址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帥府參觀信息

地圖
大元帥府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18號。
門票
免費參觀。
開放時間
開館日: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30,17:00後停止入館。週五至週日,延長至21:00,20:00後停止入館)
閉館日:星期一(法定節假日除外)
交通
大元帥府總站:廣州公交460路公交車
大元帥府站:廣州公交8、11、24、121A、121、131A、131B、182、B21路公交車
大元帥府碼頭:S2芳村-廣州塔航線(雙向)
江灣橋南站:廣州公交11、16、24、59、65、91、93、112、129、182、220、222、264、285、299、551、968、B5快線、B5、高峯快線12路、廣276路公交車
紡織路站:廣州公交968路公交車
廣州地鐵2號線市二宮站距離該館較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