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元嘉之治

鎖定
元嘉之治,指的是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時期(年號元嘉),宋文帝在繼承和延續宋武帝劉裕生前推行的多項改革政策的基礎上開創的一個盛世,因其政治較為清明,又努力推行繁榮經濟文化的各項政策,從而出現了短期內經濟終於有所恢復、人民生活較為安定的政治局面。
這一時期,劉宋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均得到較大的發展,謝靈運劉義慶鮑照裴松之范曄顏延之祖沖之何承天等對後世文化影響深遠的名人都活躍在這個時代,建康文學史論在這一時期發展到巔峯,《世説新語》《後漢書》《三國志注》等曠世名著誕生於這一時期,元嘉之治開創了魏晉以來最好的社會局面,也是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
《宋書》贊曰:“三十年間,氓庶蕃息......民有所繫,吏無苟得。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於時可免。凡百户之鄉,有市之邑,謠舞蹈,觸處成羣,蓋宋世之極盛也。” [1]  “昔漢氏東京常稱建武永平故事,自茲厥後,亦每以元嘉為言,斯固盛矣!” [2] 
中文名
元嘉之治
時    期
元嘉年間(約424年-452年)
特    點
集權於中央,推行繁榮經濟文化的各項政策
統治者
宋文帝劉義隆
評    價
政治、經濟、文化均得到較大的發展

元嘉之治背景

碑刻 碑刻
宋武帝由於出身底層,深知底層百姓的疾苦。於是,劉裕從他掌權到稱帝前後,推行了多項改革政策。422年,在位僅三年的宋武帝劉裕死後,長子劉義符即位,兩年後,被輔政大臣徐羨之、傅亮、謝晦因“嬉戲失德”而遭到殺害,立劉裕三子宜都王劉義隆,史稱宋文帝。宋文帝繼續實行宋武帝的治國方略,在位三十年間,勵精圖治,休養生息,發展生產,社會經濟發展迅速,開創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經過宋武帝父子的努力,晉末以來“治綱大弛,權門併兼,強弱相凌;百姓流離,不得保其產業” [17]  的狀況有所改善。史稱其時:“三十年間,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於歲賦。晨出暮歸,自事而已。……民有所繫,吏無苟得。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於時可免。凡百户之多,有市之邑,歌謠舞蹈,觸處成羣。蓋宋世之極盛也。” [19] 
這一派歌舞昇平,人民安居樂業的太平景象,難免帶有封建史家過於渲染的色彩。但不管怎麼説,元嘉時期確是南朝最安穩的時期。 [15] 
在450年的第二次元嘉北伐中,劉宋王朝“北伐敗辱,數州淪破” [3]  、“諸將奔退,莫不懼罪” [4]  、“百守千城,莫不奔駭” [5]  ,軍事上的潰敗,導致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國土遭受北魏遠征軍的蹂躪。死去的人,不可勝數。活着的人,家園被付之一炬。長江以北的六州之地一片荒蕪,就連樹苗都難以找到了 [6]  。為了防止這些由富轉窮的地方發生民變,劉宋王朝幾乎傾盡所有的國庫財產都難以供應江北六州的穩固統治,所以,劉宋王朝還對其他地區大幅度地徵收了大量的財力、物力,於是“深賦厚斂,天下騷動” [7]  。故而,學術界的大多數學者普遍認為,第二次元嘉北伐的失敗,導致“元嘉之治”衰敗。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評論此次戰爭為“自是邑里蕭條,元嘉之政衰矣”。
但是,也有少部分學者認為,作為一種政治局面,“元嘉之治”衰敗於太子劉劭弒殺文帝后,劉劭之亂標誌着經宋武帝宋文帝兩代人的努力才構造的士族、庶族、宗室互相制衡以及中軍與外軍互相牽制的平衡體系被徹底打破。
宋孝武帝即位後,對元嘉時期制度進行了系列改革,力圖恢復宋文帝元嘉時期的繁榮。但作為一種政治局面的“元嘉之治”已經一去不復返。

元嘉之治疆域

政區方面,宋孝武帝他分割荊、揚,復立南兗、兗和南豫三州。

元嘉之治政治

宋武帝從他掌權時起,到他代晉做了皇帝,曾對當時積弊已久的政治、經濟狀況有所整頓。在政治上,他體恤民情,集權中央,整頓吏治,重用寒門,以策試選拔官吏,彌補九品中正制的缺陷,廢除苛法,輕徭薄賦,賑濟窮人,打擊豪強士族,限制士族地主兼併土地,還地於民。主持“土斷”,並精簡許多僑州郡縣,擴大政府的賦役對象。同時,發展教育,大力籠絡文人,弘揚文化,廣收圖籍和書籍。

元嘉之治整頓吏治

宋武帝他當時罷掉或處死的官吏,有許多是士族或皇族出身。他的親信、功臣中,有“驕縱貪侈,不恤政事”的,他也嚴厲懲罰,甚至處死。

元嘉之治改革官職

宋武帝即位後,進行了改革。政策方面,他抑制宗室、重用近臣。官制方面,他削弱東宮官屬、加強皇宮禁衞,設立御史中丞專道制度,取消郡縣官入仕年限、縮短其任期,將服親相臨制度擴大化、制度化。

元嘉之治重用寒人

東晉時期,中央和州、郡的大權一直掌握在王、謝、庾、桓四大家族手中,選拔官吏,主要依據門第,所謂“下品無高門,上品無賤族”。選出的官吏多是無才無識之輩。劉裕掌權後,下令改變這種狀況,要求按照九品中正制初置時的精神選拔人才。他重用出身“寒微”的人,如劉穆之檀道濟王鎮惡趙倫之等。

元嘉之治抑制兼併

劉裕於義熙九年(413年),再次實行“土斷”政策。除南徐南兗、南青三州都在晉陵(今江蘇鎮江、常州一帶)界內,不在土斷之列外,其餘都依界土斷。多數僑置郡、縣被合併或取消。在户籍上,不再分土著和僑人。對於勢家大族隱藏户口的,嚴厲清查。還禁止豪強封錮山澤、亂收租税,人民可以任意樵採捕撈。

元嘉之治軍事

在軍事上,由於宋武帝在晉末南征北討,平定孫恩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軍閥勢力,又滅桓楚西蜀南燕後秦等國,使劉宋疆域的北部防線到達潼關、黃河一帶,為江淮流域的百姓休養生息提供了北方大片緩衝的屏障地帶。
這一時期,劉宋與北魏雖多次交戰,但在450年之前,宋魏交戰都是發生在北方的河南地區,其他地區則得到較為長期的安靜。

元嘉之治經濟

宋武帝下令嚴禁地方官吏濫徵租税、徭役,規定租税、徭役,都以現存户口為準。凡是州、郡、縣的官吏利用官府之名,佔據屯田、園地的,一律廢除。凡宮府需要的物資,“與民和市”,照價給錢,不得徵調。此外,還減輕雜税、徭役等。宋武帝對政治、經濟的整頓,為“元嘉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奠定了南朝政治的雛形。 [9] 

元嘉之治發展生產

宋武帝去世後,宋文帝在位二十八年。宋文帝繼續實行宋武帝的治國方略,多次下令勸課農桑,獎勵墾荒,採取減輕農民負擔的政策,發展生產。在東晉義熙土斷的基礎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逋租宿債”,又實行勸學、興農、招賢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社會生產有所發展,經濟文化日趨繁榮,由是“三十年間,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於歲賦。晨出暮歸,自事而已”,“民有所繫,吏無苟得。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於時可免。凡百户之鄉,有市之邑,謠舞蹈,觸處成羣,蓋宋世之極盛也。”
宋文帝的元嘉之治,在南朝歷史上確是難得的。 [15]  他屢次下詔減免租税。 [18]  儘管這一減免的範圍和程度是有限的,雖然主要是對人民積欠的減輕,但人民卻可以減輕一些負擔。

元嘉之治鼓勵農桑

東晉末年以來,南方經濟在政局動亂中受到損害。宋文帝時,“農桑情業,遊食者眾,荒菜不開”的狀況,依然存在。於是,宋文帝下詔,號召他的巨民“鹹使肆力,地無遺利,耕蠶樹藝,各盡其力”。並把勸農成績的好壞與仕途升遷聯繫起來,“若有力田殊眾,歲竟,條名列上” [18]  。宋文帝鼓勵農桑的效果是較為顯著的,一些廢棄田地被闢為良田,農民的積極性也有所提高。 [15] 
宋孝武帝在經濟方面推行土斷,獎勵養馬,限制封山佔水,改鑄錢幣,設立台使 [8] 

元嘉之治文化

元嘉之治創建四學

宋文帝劉義隆 宋文帝劉義隆
元嘉十五年(438年),文帝徵豫章處士雷次宗到建康,在雞籠山開館,聚徒教授。文帝幾次親到學館,聽次宗講學。同時,何尚之立玄學,何承天立史學,謝元立文學,與雷次宗的儒學合稱四學。

元嘉之治史學

三國志注 三國志注
史學上,這一時期裴松之裴駰裴子野並稱為“史學三裴”。其中,以裴松之《三國志注》最為著名。史書記載,宋文帝陳壽所著《三國志》記事過簡,命裴松之為之作補註。《三國志注》對後世註釋史學影響深遠。同時,這一時期著名的歷史學家范曄著《後漢書》,該書與《史記》、《漢書》和《三國志》並稱為“四史”。

元嘉之治文學

世説新語 世説新語
文學上,劉義慶的《世説新語》文筆簡潔俊秀,記錄了魏晉人物數百位,後者無出其右,成為六朝志人小説的代表之作。“元嘉三大家”謝靈運、顏延之、鮑照,在詩歌的內容和形式改革方面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此外,范曄窮盡二十年心血所著的《後漢書》,因為資料翔實,文才橫溢,被後人稱為“良史”,並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四史”。

元嘉之治藝術

此外,書畫、圍棋、佛教、道教等也在這個時候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給後世都留下了極大的影響。

元嘉之治科技

元嘉之治醫學

科技領域,宋政權雖然短暫,卻同樣留下了燦爛的光芒。
祖沖之 祖沖之
醫學就是在這個時候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宋文帝時,政府設置了太醫博士、太醫助教等醫官,專門負責醫學教育工作。宋元嘉二十年(443),何承天製成《元嘉歷》,此曆法比以前的歷法更加精密,推動了中國曆法的發展。

元嘉之治數學

不過,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劉宋末年的著名科學家祖沖之。他經過艱苦的研究,終於將圓周率推演到小數點後7位,這一傑出成就領先了歐洲1000年之久,成為中國數學史上的一座豐碑。此外,他還製造了指南車、發明了使用機械開動的“千里船”,還有他發明的“水碓磨”極大地提高了農民舂米和磨粉的效率,推動了江南經濟的發展。

元嘉之治衰敗

元嘉之治的衰敗,主要始於宋文帝劉義隆晚年的第二次元嘉北伐的慘敗(450年)。在宋文帝的第一次元嘉北伐(430年)時,劉宋軍隊僅僅是失利而還。而在第二次元嘉北伐(450年)時,不僅僅劉宋軍隊遭受慘敗,就連劉宋的的核心統治區都被北魏遠征軍給摧殘得悲慘至極。
雖然宋文帝的第一次元嘉北伐,但規模並不大,時間也較短,那次宋魏主要是在相互爭奪河南地,並未波及淮北、淮南和江南,緣由在於:當時北魏並未統一黃河以北,且受柔然和吐谷渾的牽制,還沒足夠精力和兵力侵犯劉宋的淮北。
而對於宋文帝的第二次元嘉北伐,後世史家大多認為,宋文帝傾全國之力在時機並不成熟,尚未準備充分之際,且受紙上談兵的王玄謨蠱惑,貿然發動第二次北伐,又在人事佈置和調兵遣將上失誤,冤殺一代名將檀道濟,自毀長城,士氣大跌,引起北魏大規模反攻,是導致國力衰退的一個重要原因。
宋文帝憑藉富強的國力,經常出兵擊魏,想收復黃河以南土地 [10]  。430年,遣將北伐,魏人斂兵河北以避之,宋朝得了虎牢、滑台而不能繼續進取,兵力並不足堅守。至冬,魏人大舉南下,所得之地復失 [11]  。魏太武帝勇武善戰,統一黃河流域後,就有了飲馬長江的志向 [12] 
450年,南北兩個全盛的國家爆發了決定南北朝走向的大戰爭。三月,魏太武帝自率步騎十萬攻宋懸瓠城(河南上蔡縣東),劉宋將領陳憲堅守苦戰,魏軍死傷甚重,敗退。七月,宋文帝發大軍,分水陸數路北伐,魏太武帝也發兵號稱百萬渡黃河來應戰。宋將王玄謨率主力軍攻滑台,不克,後來被魏帝拓跋燾擊潰。西路的梁坦等人,被魏將拓拔仁擊潰 [13]  。柳元景、薛安都破魏洛州守軍,收復陝城和潼關。宋文帝因王玄謨潰敗,召還柳元景等軍。十月末,魏軍兵分三路,去飲馬長江,並在沿途對劉宋國土大肆燒殺。一旦遇到不能迅速攻克的堅城(例如,徐州刺史劉駿所守的彭城)就繞城而去,繼續軍鋒向南,大縱深穿插劉宋國土。一路上,劉宋軍隊“諸將奔退,莫不懼罪” [4]  、“百守千城,莫不奔駭” [5]  。一些倖存的宋軍將士只得龜縮在幾座非常堅固的城池裏,來據城防守。十二月初,拓跋燾抵達瓜步(江蘇六合縣境),拓跋仁抵達江西,拓跋那抵達廣陵,這三路北魏遠征軍幾乎同日到達長江,並聲言要渡長江。宋沿江戒嚴,每户都得出丁男來服役,王公大臣家子弟也不能免。然而,魏兵缺糧,前面有大江,後面有宋兵堅守城鎮,而且有很多水土不服的魏軍將士染上了疾疫,於是,北魏遠征軍在451年一月,從長江沿岸退走。
北魏遠征軍在退軍途中,聽聞盱眙有積粟,欲搶糧北歸,於是圍住盱眙,魏太武帝向宋守將臧質求酒,臧質給他一罐便尿。魏太武帝受辱,大怒,全力攻城近三十日,魏兵屍體高與城平,仍不能攻克,並且“疾疫死者甚眾”,只好忍辱退走。 [10] 
這次大戰爭,東漢十三州,宋佔7.5州,魏佔5.5州,宋的國力佔優。但是,劉義隆的戰爭決策太過倉促,“太祖懲禍未深,復興外略,頓兵堅城,棄甲河上,是我有再敗,敵有三勝也”。所以,劉宋失敗,而北魏獲勝。宋文帝並無戰爭經驗,每次出兵作戰,總要預先制定計劃,限制將帥的機動性。交戰的日期和時刻,也必須由宋文帝親自決定。劉宋朝廷離戰陣路途遙遠,常常坐失時機,這也是遭致失敗的一個原因。
北魏是野蠻的國家,每次作戰,總是驅迫漢民在前陣,鮮卑騎兵在後面馳逐,漢民前進得慢一點,就被騎兵踏死。魏兵走到的地方,屠殺宋民異常殘酷,少數人被捕捉到北方去作奴婢,算是幸運,多數人都被殺死。攻城尤其避免用鮮卑人。魏太武帝猛攻盱眙,給臧質信裏説:“我派出的攻城兵,都不是我國人(鮮卑人)。攻東北城的是丁零人、匈奴人,攻南城的是氐人、羌人。你殺死這些人,省得他們在我國作亂,對我只有好處,你盡力殺吧!”魏兵作戰就是這樣消耗大量非鮮卑人的生命來進行的。
這次大戰爭,在正史中,是公認的魏軍勝利,宋軍失敗。這場戰爭的勝方、敗方,早已被劉宋一方的《宋書》給明確定義了 [14] 
北魏遠征軍此次南征,並不打算佔據劉宋的江北之地,而是要用燒殺搶掠的手段來削弱劉宋的國力。所以,北魏遠征軍在劉宋統治區展開了選擇性殺戮——殺壯留弱、殺少留老。1.殺壯留弱,也就是“丁壯者即加斬截”,堅決殺死強壯的宋人,可以讓體弱的宋人活着。2.殺少留老:也就是堅決殺死少年、兒童,可以讓年邁的老人活着。這樣的選擇性殺戮,大量削弱劉宋的生產力,使得劉宋在20年之內都缺乏充裕的壯丁,而且保持人口結構老齡化長達20年,增加劉宋的贍養負擔。所以,這種功利化的選擇性殺戮,使得魏兵一見丁壯者立即就殺,有的魏兵還會刺嬰兒在長矛上,舞矛以為戲樂。再加上燒掠,劉宋的長江以北的六州之地,都遭受大破壞,一片荒蕪。
《魏書》高調讚揚着北魏遠征軍的這次選擇性殺戮:“其江北之民歸隆者數十萬計。凡克南兗、豫、徐、兗、青、冀六州,其軍鋒殺掠不可勝算。”
《宋書》也表達了倖存者們在戰後的處境十分艱難:“六州蕩然,無復餘蔓殘構,至於乳燕赴時,銜泥靡託,一枝之間,連窠十數,春雨裁至,增巢已傾。”
劉宋從此國力大損,核心統治區的大片土地被北魏遠征軍摧毀。北魏遠征軍雖然死傷過半,但北魏禦敵於國門之外,北魏遠征軍長驅直入,將戰火燒到繁榮發達的劉宋腹地。至此,曾經的南強北弱形勢(東漢十三州,宋佔7.5州,魏佔5.5州)在此戰之後被徹底扭轉。南北兩朝都疲憊,不敢再輕易地大規模用兵。 [10]  元嘉之世,本來稱為南朝富庶的時代,經此一役,就元氣大傷了,而北強南弱之勢,亦於是乎形成。 [11] 

元嘉之治評價

元嘉之治,是南朝劉宋在宋武帝劉裕宋文帝劉義隆這兩代君主的勵精圖治下所創造的盛世。元嘉之治進一步打擊了腐朽、黑暗的貴族、士族勢力,改善了政治和社會狀況,對勞動人民的痛苦亦有所減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司馬光評論宋文帝時説:“上聰明仁厚,勤於聽斷,江左之治稱元嘉焉。”,又稱:“文帝勤於為治,子惠庶民,足為承平之良主。而不量其力,橫挑強胡,使師徒殲於河南戎馬飲於江津。” [16]  。這些評論,可以説,都符合基本情況。
《資治通鑑》(卷一二一)中載有宋文帝給他弟弟都督荊、湘等八州諸軍事、荊州刺史義恭的書信,説:“天下艱難,家國事重,雖曰守成,實亦未易。隆替安危,在吾曹耳。豈可不感尋工業,大懼負荷!汝性褊急,志之所滯,其欲必行,意所不存,從物回改。此最弊事,宜念裁抑。工青遇士大夫以禮,與小人有恩;西門、安於,矯性齊美;關羽、張飛,任偏同弊。行己舉事,深宜鑑此!……汝一月自用錢不可過三十萬,若能省此,益美。西楚(荊州)府舍,略所諳究。計當不須改作,日求新異。凡訊獄,多決當時,難可逆慮,此實為難。至訊日,虛懷博盡,慎無以喜怒加人,能擇善者而從之,美自歸己,不可專意自決,以矜獨斷之明也!名器,深宜慎借,不可妄以假人,暱近爵賜,尤應裁量。吾於左右雖為少恩,如聞外論不以為非也。以貴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厭。……聲樂嬉遊,不宜令過;蒲酒漁貓,一切勿為。供用奉身,皆有節度;奇服異器,不宜興長。又宜數引見佐史,相見不數,則彼我不親。不親,無因得盡人情,復何由知眾事也。”。《資治通鑑》記載這一書信,實際是在敍述宋文帝的政治思想。
參考資料
  • 1.    《宋書》:“民有所繫,吏無苟得。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於時可免。凡百户之鄉,有市之邑,謠舞蹈,觸處成羣,蓋宋世之極盛也。
  • 2.    《宋書》:昔漢氏東京常稱建武、永平故事,自茲厥後,亦每以元嘉為言,斯固盛矣!
  • 3.    《宋書·江湛傳》:北伐敗辱,數州淪破。
  • 4.    《宋書·沈慶之傳》:諸將奔退,莫不懼罪。
  • 5.    《宋書·自序》:索虜大帥託跋燾自率步騎數十萬,陵踐六州,京邑為之騷懼,百守千城,莫不奔駭。
  • 6.    《宋書·索虜傳》:六州蕩然,無復餘蔓殘構,至於乳燕赴時,銜泥靡託,一枝之間,連窠十數,春雨裁至,增巢已傾。
  • 7.    《宋書·良吏傳》:元嘉二十七年,北狄南侵,戎役大起,傾資掃蓄,猶有未供,於是深賦厚斂,天下騷動。
  • 8.    楊恩玉 ;;宋孝武帝改制與“元嘉之治”局面的衰敗[J]; 東嶽論叢;2007年06期
  • 9.    張傳璽《簡明中國古代史.第三編.第五章魏晉南北朝》
  • 10.    范文瀾、蔡美彪等著《中國通史·第五章 長江流域經濟文化發展時期——東晉和南朝》
  • 11.    呂思勉《中國通史.第三十六章.南北朝的始末》
  • 12.    《南史·檀道濟傳》:乃脱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魏人聞之,皆曰"道濟已死,吳子輩不足復憚"。自是頻歲南伐,有飲馬長江之志。
  • 13.    《宋書·卷七十四·列傳第三十四》:王玄謨退於東,梁坦散於西。
  • 14.    《宋書·索虜傳》:太祖懲禍未深,復興外略,頓兵堅城,棄甲河上,是我有再敗,敵有三勝也。
  • 15.    白壽彝著《中國通史·第五卷·中古時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 16.    《稽古錄》卷十四
  • 17.    《宋書·武帝紀》
  • 18.    《宋書·文帝紀》
  • 19.    《宋書·良吏傳序》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