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元善鎮

鎖定
元善鎮,原名周陂, [1]  隸屬於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地處新豐江上游, [4]  位於連平縣境中部,北面為江西省全南縣,東鄰上坪鎮、內莞鎮、油溪鎮,南接溪山鎮田源鎮,西靠陂頭鎮,西南為隆街鎮。轄區總面積285.3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元善鎮有户籍人口75040人。 [2]  截至2021年10月,元善鎮轄5個社區和15個行政村。 [9] 
元善鎮是連平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是連平縣政治、經濟、文化和旅遊中心。元善鎮建制於明崇禎七年(1634年),向為州治、縣治所在地。境內有黃潭寺古人類遺址、東山塔、文節書院和牟爺祠等屬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舊時“連平八景”中的五景:西山瀑布、丹灶虯松、梧峯樵唱、仙塔遺蹤、南樓野眺,有連平新八景中的兩景:黃牛仙鋒、西山瀑布。 [4-5] 
2017年,元善鎮地區生產總值13.55億元,比2016年增長5%;工農業總產值3.68億元,比2016年增長5%;農民人均收入7600元。 [5] 
中文名
元善鎮
外文名
周陂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
地理位置
連平縣境中部
面    積
285.34 km²
下轄地區
5個社區和15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762
郵政區碼
5171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黃潭寺遺址
東山塔
車牌代碼
粵P
地區生產總值
13.55 億元(2017年)
户籍人口
75040人(2019年末)

元善鎮歷史沿革

元善鎮合併前

  • 元善
明崇禎七年(1634年),元善鎮始建制。
1959年,更名為紅十月林場。
1963年,恢復元善鎮建制。
1966年冬,撤鎮併入惠化公社。
1968年冬,恢鎮建制,改名為“紅陽鎮”。
1980年,複名元善鎮。
  • 惠化
解放後,惠化屬一區。
1958年,屬惠化公社。
1961年6月,屬新豐縣轄
1962年,屬連平縣轄。
1984年,廢社設惠化區。

元善鎮合併後

1986年11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惠化區併入元善鎮。 [1] 
元善夜景 元善夜景

元善鎮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元善鎮轄5個社區和15個行政村。 [3] 
截至2021年10月,元善鎮轄5個社區和15個行政村。 [9] 
元善鎮下轄地區
城東社區
鶴湖村
江面村
東河村
城南社區
東聯村
醒獅村
石龍村
城西社區
密溪村
前鋒村
鄧村村
城北社區
增壩村
警雄村
大埠村
南湖社區
河壩村
新龍村
留潭村

元善鎮地理環境

元善鎮位置境域

元善鎮,位於連平縣境中部,北面為江西省全南縣,東鄰上坪鎮、內莞鎮、油溪鎮,南接溪山鎮、田源鎮,西靠陂頭鎮,西南為隆街鎮。轄區總面積285.34平方千米。 [2] 

元善鎮地形地貌

元善鎮地形地貌 元善鎮地形地貌
元善鎮境內主要山脈為九連山脈,地勢北高南低,全境羣山環抱,峯巒疊嶂,連綿起伏。境內黃牛石自然保護區中,黃牛石頂峯海拔1430米,是連平縣最高峯,其山體自北向南漸次降低,海拔在350米—1000米之間。 [4] 

元善鎮氣候

元善鎮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4] 

元善鎮水文

元善鎮境內連平河為新豐江支流。 [4] 

元善鎮人口

截至2019年末,元善鎮有户籍人口75040人。 [2] 

元善鎮經濟

元善鎮經濟以農業為主,商業歷史悠久。農業方面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又以水稻種植為主。2017年,元善鎮糧食播種面積16988畝,糧食總產量12645噸,其他農作物播種面積5218畝。2017年,元善鎮地區生產總值13.55億元,比2016年增長5%;工農業總產值3.68億元,比2016年增長5%;農民人均收入7600元。 [5] 
2020年,元善鎮糧食播種面積21524畝,糧食總產量8184噸。 [4] 

元善鎮社會事業

元善鎮教育事業

2020年,元善鎮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100%。境內有縣屬廣播電視大學、教師進修學校、連平中學、附城中學、縣第一初級中學、元善中學、縣第一小學、縣第二小學和教育示範幼兒園、青少年宮。鎮屬有初級中學1所,完全小學11所,教學點2個。 [4] 

元善鎮醫療衞生

2020年,元善鎮境內有縣屬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慢病站、疾控中心等醫療衞生機構,鎮設有衞生院、各村(社區)設有衞生站,已實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醫療條件完善,兒童計劃免疫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100%。 [4] 

元善鎮國防統戰

2020年,元善鎮超額完成徵兵工作任務,全鎮徵集新兵18名。同時做好軍屬、烈屬、殘疾軍人及低保對象定補工作。 [4] 

元善鎮社會保障

2020年,元善鎮鎮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所開設辦事大廳,對全鎮勞動人口進行登記造冊和就業培訓,做好勞動力輸出和勞動就業以及新農保等工作。 [4] 

元善鎮交通運輸

元善鎮 元善鎮
國道105線和省道官汕線(官渡至汕頭)在元善鎮垂直交匯,穿境而過。大廣高速、昆汕高速已建成通車,元善鎮境內主幹道也全部鋪上新型瀝青柏油路。以縣城為中心輻射出的行政村基本已通公交車。 [4] 

元善鎮歷史文化

元善鎮地名由來

元善原名周陂。 [1]  連平首任知州牟應受,字子鹹,又名元善,任職期間“清文巢田,興學設兵,測壤定賦,百務畢興,嚴明慈惠,循良著績”,深得百姓愛戴,後卒於任上。為紀念其功績,特於城北建一“牟爺祠”,並將州治所在地改稱“元善鎮”。 [4] 

元善鎮方言

元善鎮通行客家話,其音系與和平話、興寧話相比更接近於梅縣話。 [6] 

元善鎮顏氏家訓

廣東河源連平顏氏,自明朝崇禎年間由福建漳州府遷徙而來,秉承顏氏家訓,在連平鳳凰山下辛勤勞作,開枝散葉。至第三代,始有子弟通過科舉步入仕途;到第五代,顏希深官至貴州巡撫,顏氏逐漸興旺發達起來,成為清代名門望族之一。後來,顏希深之子顏檢,孫顏伯燾、顏以燠先後出仕,均官至總督。 [7]  清代“一門三代四督撫,五部十省八花翎”的顏氏家族,以傳承踐行“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三十六字官箴名聞天下。 [4]  顏氏三十六字官箴是具有廣泛、深遠影響的廉政文化,孕育了元善“善”“廉”文化基礎。 [8] 

元善鎮革命歷史

元善鎮革命歷史悠久。大革命時期,由張民達任師長、葉劍英任參謀長建國粵軍第二師,曾在元善鎮鶴湖村與軍閥陳炯明下屬第四軍展開激戰,成功擊斃敵師長麥勝芳,有利震懾了叛軍。革命年代,元善鎮羣眾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在鶴湖、曲塘坳、增壩等地與敵人展開過多次戰鬥,為連平縣的成功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8] 

元善鎮鄉風習俗

元善鎮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都有舞香火龍活動,香火龍由木架做成龍形,然後在木架上纏繞上稻草,再將香火插在稻草上。舞香火龍可分為“拜四門”“游龍”“翻架”“搶球”“團龍”等5個情節,表演技藝難度較大。舞香火龍除伴以鑼鼓、音樂外,還有人領唱“龍歌”,“龍歌”是一些新年的祝福語。 [4] 
舞香火龍 舞香火龍

元善鎮文物古蹟

元善鎮境內有黃潭寺古人類遺址、東山塔、文節書院和牟爺祠等,屬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元善鎮風景名勝

元善鎮境內有舊時“連平八景”中的五景:西山瀑布、丹灶虯松、梧峯樵唱、仙塔遺蹤、南樓野眺,有連平新八景中的兩景:黃牛仙鋒、西山瀑布。 [4-5] 

元善鎮著名人物

顏希深(1729—1780年),字若愚,號靜山,又號浚溪,以貢生入仕。歷任泰安知府、濟南知府、四川按察使、江西按察使、福建布政使、湖南巡撫、雲南巡撫等職。 [7] 
顏檢(1757—1832年),顏希深之子,字惺甫,號岱山,又號岱雲,別號槎客。歷任江西吉安知府、雲南鹽法道、直隸布政使、河南巡撫、雲南按察使、貴州巡撫、浙江巡撫、福建巡撫、直隸總督、漕運總督等職,官至一品。 [7] 
顏伯燾(1792—1855年),顏檢之子,字魯輿,號載帆,別號小岱。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進士,歷任陝西督糧道、甘肅布政使、直隸布政使、陝西巡撫、雲南巡撫、雲貴總督、閩浙總督等職。 [7] 
顏以燠(1793—?),顏希深之孫、顏檢胞侄。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鄉試中舉人,以品學兼優,歷任愛新覺羅官學教習、內閣中書、文淵閣檢閲、內閣侍讀等職。後以京察(即考核)一等,出任江蘇徐州府知府,護理蘇松大兵備道,賞戴花翎,繼任淮徐楊海兵備道、河道,東河總督,兵部侍郎等職。 [7] 
何健生 何健生
何健生,中央軍委獨立功勳榮譽章、三級解放勳章獲授者、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籌辦人之一,出生於元善鎮,並在此度過少年時期。 [8] 

元善鎮地方特產

元善鎮是粵贛邊界較大的商品集散地,商貿活躍,茶葉、香菇、木耳、竹蓆、蜂蜜等土特產聞名省內外。元善鎮盛產水稻、蔬菜、水果、花生、大豆、茶葉、蘑菇、畜牧、水產等,其中以坳肚山茶和警雄三華李最為出名。 [4-5] 

元善鎮榮譽稱號

元善鎮後獲得“全國文明縣城”“廣東省文明縣城”“廣東省文明鎮”等稱號,連續十幾年被評為“廣東省衞生城鎮”。 [8] 
2020年,元善鎮密溪村被評為河源市文明村鎮;南湖社區、增壩村繼續保留廣東省文明單位、文明村光榮稱號;元善鎮繼續保留河源市文明村鎮光榮稱號;鄧村村、警雄村、留潭村繼續保留河源市文明村光榮稱號。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