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元勳舊址

鎖定
元勳舊址,又稱筍崗老圍,位於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筍崗村,建於明代早期,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為明初筍崗何氏為紀念其祖先嶺南名賢何真而建,佔地面積426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217平方米。 [1-2] 
元勳舊址建築平面呈方形,東西寬68米、南北深63.5米,四角有碉樓。碉樓間連有高5米、厚2米的圍牆。圍內有3條縱巷,6條橫巷,共140間房,還有3個水井。南面的大門外牆用紅粉石砌成,門額石匾刻有“元勳舊址”四個大字,是深圳市唯一保存下來的比較完整的廣府圍村建築 [3]  ,對於研究深圳地區古代建築藝術、家族制度以及廣府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價值。 [1]  [4] 
2002年,元勳舊址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中文名
元勳舊址
地理位置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筍崗村 [4] 
佔地面積
4265 m²
保護級別
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廣東省人民政府

元勳舊址歷史沿革

元勳舊址 元勳舊址
元朝末年,羣雄並起,何真棄官歸鄉後也聚眾而起,成為一方豪傑。後來攜家眷避居深圳筍崗 [6] 
元勳舊址是筍崗何氏為紀念其祖先嶺南名賢何真在此發跡而建造的,圍屋始建於明初,後來一點點擴大,成為何氏祖屋。 [7] 
明代中期,四世孫何雲霖為紀念高祖父何真,在此地建成圍屋,還繞圍挖有護濠,稱元勳舊址。何雲霖重修田宅、祠宇,把何真曾居住過的地方擴建為城寨式的村圍,奠定了元勳舊址的基礎。 [1]  [6] 

元勳舊址建築特色

元勳舊址是典型的廣府圍村建築,前有門樓,後有神廳,外圍原有護河,四角有二層的閣樓。閣樓間以城牆連接,城牆由青磚砌成,城牆寬1.2米,高5米,城的平面呈長方形,面闊68米,進深63.5米,整座圍屋建築雄偉,南面大門外牆用紅粉石砌成,門額石匾刻有“元勳舊址”四個大字。 [1] 

元勳舊址文物遺存

元勳舊址綜述

元勳舊址建築平面呈方形,東西寬68米、南北深63.5米,四角有碉樓。碉樓間連有高5米、厚2米的圍牆。圍內有三條縱巷,六條橫巷,共140間房,還有3個水井,後部建有何氏宗祠,東側有天后宮。 [4] 

元勳舊址主要建築

  • 何公祠
在嶺南,人們為紀念何真,鄉人集資興建“東莞伯何公祠”,大堂懸掛“開國元勳”牌匾;康熙年間公祠傾圮。曾孫何雲霖大創田宅、祠宇,重建“何公祠”和不斷擴建城寨,在寨圍的紅粉石門樓雕刻“元勳舊址”。 [7] 
  • 民居
筍崗村元勳舊址,是典型的廣府圍村建築,村內有大小140多間民居建築,具嶺南特色,是深圳地區原住民的建築形式之一。 [8] 
  • 土地廟
位於元勳舊址圍屋中心巷後面有一個土地廟,逢初一和十五開放,香火仍然旺盛,村民經常在這裏焚香祈禱。 [8] 

元勳舊址文物價值

筍崗村何氏家族 筍崗村何氏家族
元勳舊址在廣府圍中具有代表性,它反映了廣府人當時社會發展的物質文化水平。同時,元勳舊址歷經明、清及至民國等幾個時期,經歷了多次的維修與改建,留下了諸多的歷史痕跡,這些痕跡對於研究各歷史階段的建築科技水平發展都具有科學價值。 [6]  [9] 

元勳舊址歷史文化

何真(1322~1388年),廣東東莞員頭山村人。元時,因與王成爭雄逃難深圳筍崗,並在此發跡。元末明初,何真舉嶺南義旗歸明,功封東莞伯。何真帶其母親及二子、五子定居於此,開基闢地,名為筍崗村,意指子孫後代會像竹筍一樣茁壯成長越發越多。 [1] 
何真的宗族曾受藍玉案株連被滅族,但八子中的何崇祖僥倖逃生,隱姓埋名於鄉間。 [6] 
何真以筍崗為據點,聯結泥崗、上梅林黃氏、皇崗村的莊氏、下沙村的黃氏等當時的宗族大姓,逐漸控制了嶺南地區,曾任元行省左丞相(二品)。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后,何真歸附明朝,受封東莞伯,曾歷任江西、山東、四川、山西、浙江、湖廣等六省布政使,為明朝開國元勳之一。 [6] 

元勳舊址保護措施

1988年,元勳舊址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 [1] 
2002年,元勳舊址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2005年,羅湖區劃撥60萬元資金,開展了“空樓行動”,遷出元勳舊址內的住户共700多人。 [10] 
2007年1月,深圳市發改局正式批覆了元勳舊址立項,市政府全額投資兩千多萬元,2007年2月,《元勳舊址保護修繕方案》還獲得了省文物局的批覆。 [10] 
2007年,羅湖區“十五”期間共投入281萬元用於元勳舊址環境整治及整體保護。 [11] 

元勳舊址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地址: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赤灣六路6號天后宮(田心慶雲花園東南附近)。 [12] 
  • 開放時間
全天:週一至週日,門票免費。
  • 交通
地鐵:乘坐深圳地鐵7號線至筍崗站(C2出口)。
公交:乘坐深圳公交18路、225路、381路、m132路、m482路至筍崗村牌坊站。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