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儺,漢語二級字 [3]  讀作nuó,儺又稱跳儺儺舞儺戲,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 [1] 
中文名
拼    音
nuó
部    首
鄭    碼
NXNI,U:50A9,GBK:D9D0
筆畫數
12
讀    音
音同“挪”
本    義
咒魔術士、驅鬼術士

目錄

漢字信息

鄭碼:NXNI
U:50A9
GBK:D9D0
筆畫數 12
部首:亻
讀音:nuó

釋義

1、形聲。從人,從難,難亦聲。本義:舉止到位,行動有節度。
巧笑之瑳,佩玉之儺。――《詩經·衞風·竹竿》(《毛詩傳》鄭玄注“行有節度”。徐鍇曰“佩玉所以節步”。)
2、指古迎神賽會
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阼:古指東面的台階。)――《論語·鄉黨》 [2] 

詞組

古代臘月驅逐疫鬼的儀式
儺祓: 驅除疫鬼,祓除災邪
儺逐: 驅除疫鬼儀式中所唱的歌
儺鼓: 驅除疫鬼儀式中敲擊的鼓聲
儺神:迷信傳説中的驅除瘟疫的神
儺戲: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安徽貴池青陽一帶以及湖北西部山區。戴柳木面具的演員用反覆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動作表演,多在節日演出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