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儲光羲

鎖定
儲光羲(約707年-約763年),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西南)人,祖籍兗州(今屬山東)。唐代官員,詩人。 [3-4] 
儲光羲於開元十二年(724年)、十三年(725年),連應進士舉不第,十四年(726年),登科。初任馮翊縣尉,後轉任安宜、下邽、汜水尉。深感身沉下僚,難以實現濟世抱負,二十一年(733年),辭官還鄉,後隱居終南山,與王維裴迪暢遊嘯詠。天寶六載(747年),拜官太祝,不久轉監察御史。安史之亂中,為叛軍俘獲,被迫受署,後自脱身歸朝,遠謫嶺南,卒於貶所。
儲光羲今存詩200餘首,其中以田園題材寫作名篇最多。時人已有“格高調逸,趣遠情深”之評(殷璠《河嶽英靈集》卷下)。儲光羲還寫了不少贈答、唱和、送別、抒懷、思古之作。在諸體中,儲光羲“獨以五言古勝場”(賀貽孫《詩筏》),然其間頗有刻意學陶,力造古雅的傾向。儲光羲著有《正論》15卷、《九經外義疏》20卷,並佚。有《儲光羲集》5卷,《全唐詩》編為4卷。
別    名
儲太祝
所處時代
唐代
出生地
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西南)
出生日期
約 707年
逝世日期
約 763年
本    名
儲光羲

儲光羲人物生平

儲光羲,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西南)人,祖籍兗州(今屬山東)。開元十四年(726)進士,與崔國輔、綦毋潛同榜。授馮翊縣尉,轉汜水、安宜、下邽等縣尉。仕宦不得意,隱居終南山的別業。後出山任太祝,世稱儲太祝。遷監察御史。
儲光羲像 儲光羲像 [1]
天寶末,奉使至范陽。當時安祿山兼任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強兵勁卒,正積極準備發動叛亂,而唐玄宗委任權奸,荒於政事。儲光羲途經邯鄲,作《效古》二首寫途中所見:“大軍北集燕,天子西居鎬。婦女役州縣,丁壯事征討。老幼相別離,哭泣無昏早。稼穡既殄滅,川澤復枯槁。”並自抒懷抱説:“翰林有客卿,獨負蒼生憂。中夜起躑躅,思欲獻厥謀,君門峻且深,踠足空夷猶。”憂念時局,語意頗深切。又有《觀范陽遞俘》詩説:“四履封元戎,百金酬勇夫。大邦武功爵,固與炎皇殊。”對朝廷的昏聵,安祿山的野心,洞若觀火。安史亂起,叛軍攻陷長安,他被俘,迫受偽職,後脱身歸朝,貶死嶺南。 [2] 
儲光羲因晚年失節,《舊唐書》《新唐書》皆無傳。其事蹟散見於顧況《監察御史儲公集序》《唐詩紀事》《唐才子傳》。《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有集70卷,已散佚。所著《正論》15卷、《九經外議疏》20卷。今有《儲光羲集》5卷,《全唐詩》編為4卷。

儲光羲詞典介紹

儲光羲:唐代詩人。兗州(今屬山東)人,一説潤州(今江蘇鎮江)人。開元進士,官監察御史。曾在安祿山陷長安時受職,後被貶,死於嶺南。其詩多寫閒適情調。現存《儲光羲詩》。
來源:古代詩歌精粹鑑賞辭典
儲光羲:兗州(今屬山東)人,一説潤州(今江蘇鎮江)人。開元進士,官監察御史。安祿山入長安,曾迫受偽職,故為肅宗論罪繫獄,貶謫嶺南而死。其詩以田園山水詩成就最高,寫來生動自然,超逸高遠、趣遠情深。與孟浩然王維頗有相近之處。有文集七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 《儲光羲集》。
來源:唐詩精華分卷
儲光羲: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縣)人,一説兗州(今屬山東)人,開元進士,詔中書試文章,授汜水尉,官至監察御史。安祿山陷長安時受偽職,亂平後被貶,死於嶺南。原有集七十卷,已散佚。現存詩以寫田園山水為主,多為五言古詩,屬王孟田園詩派。其詩受陶淵明影響較大,風格較質樸,如《田家即事》《田家雜興》等。另有《鈎魚灣》等小詩,也寫得意境幽美、清新可喜。《全唐詩》錄存其詩四卷。
來源:唐詩百科大辭典
儲光羲:延陵(今江蘇鎮江)人,開元十四年(726)進士,官監察御史。安祿山叛亂,他曾受偽署。亂後自歸,貶死於嶺南。有《儲光羲詩集》。
來源:唐宋詩詞評析詞典
儲光羲:唐詩人。兗州(今山東曲阜)人。開元進士。官至監察御史。曾在安祿山陷長安時受職,因被貶死於嶺南。擅長田園詩,筆意細膩,意境優美,但多閒適情調。有《儲光羲集》。
來源:中國歷史人物辭典
儲光羲:兗州(今屬山東)人,一説潤州(今江蘇鎮江)人,開元十四年進士,官任太祝後轉監察御史。安祿山攻陷長安,受偽職,亂平後貶死於嶺南。與王維交善。擅為五言古詩,多寫田園閒適生活與山水風景,代表作《田家即事》《田家雜興》《樵夫詞》等對田園生活、山野風光有一些真切的描寫,但亦不時流露士大夫的情趣,前人謂“太祝詩學陶而得其真樸”(沈德潛唐詩別裁集》),推譽過當。小詩釣魚灣》《江南曲》等頗清新可誦。原有集七十卷,已佚。明人輯有《儲光羲集》。
來源:中國古典文藝實用辭典
儲光羲:兗州(今屬山東)人,一説潤州(今江蘇鎮江)人。開元進士,官監察御史。安祿山入長安,曾被迫受偽職,故為肅宗論罪繫獄,貶謫嶺南而死。其詩以田園山水詩成就最高,寫來生動自然、超逸高遠、趣遠情深。與孟浩然、王維頗有相近之處。有文集七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儲光羲集》。
來源:中國古代詩歌精譯
儲光羲:兗州(今屬山東)人,一説潤州(今江蘇鎮江)人。開元進士,官監察御史。安祿山入長安,曾被迫受偽職,故為肅宗論罪繫獄,貶謫嶺南而死。其詩以田園山水詩成就最高,寫來生動自然、超逸高遠、趣遠情深。與孟浩然、王維頗有相近之處。有文集七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儲光羲集》。
來源:唐詩評譯
儲光羲:唐詩人。潤州延陵(今江蘇省丹陽縣南)人,郡望兗州(今山東兗州縣北)。原為太學諸生,開元十四年(726),與崔國輔綦毋潛同榜登進士第,官至監察御史。曾隱居終南山,與王維等為“伯仲之歡”。安祿山陷長安,接受偽職。安史亂平,被捕下獄,後貶謫嶺南,遇赦,作《晚霽中園喜赦作》。一説“貶死嶺南”(《唐才子傳》卷一)。儲光羲曾與孟浩然、王維、裴迪、綦毋潛、祖詠等交往,並互相唱酬,成為盛唐有影響的山水詩人之一。其詩作描寫淳樸恬靜的田園風光及農村生活場景,如《田園雜興》《田家即事》等。《釣魚灣》《江南曲四首》等刻畫青年男女戀情,頗為微妙。《效古》等反映天寶後期北方人民所受乾旱及徭役之苦,有社會意義。其詩作多為五古,格調樸素淡雅。殷璠謂其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挾風雅之跡、浩然之氣”。後人常將儲光羲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並稱。著有《正論》十五卷、《九經外義疏》二十卷,皆佚。《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有集七十卷,已散佚。《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有詩集五卷,今存。《全唐詩》編其詩為四卷。事蹟略見顧況監察御史儲公集序》《新唐書·藝文志三》《唐詩紀事》卷二十二,《唐才子傳》卷一。
來源:中華文化人物辭海·文化人物
儲光羲:唐詩人。兗州(山東兗州)人。一説潤州(江蘇鎮江)人。開元進士,曾官監察御史,安祿山入長安,曾迫其任職。後因此入獄,遠貶嶺南。詩作以田園詩居多,對田家生活的描寫,雖不免流露封建士大夫的情趣,但在當時詩作中則較為真切動人。
來源:中國歷史辭典·第三冊
儲光羲:唐代詩人。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祖籍兗州(今屬山東)。開元十四年(726)進士,授馮翊縣尉,轉汜水、安宜等縣尉。因仕途不稱意,曾一度隱居終南山。出山後任太祝,世稱儲太祝。官至監察御史。安祿山陷長安時被俘,迫受偽職。亂平後被貶,死於嶺南。擅長五言古詩,作品多表現士大夫的閒適恬靜情調;其中以描寫田園山水的為優。較著名的有《田家即事》《田家雜興》等。詩風比較樸實,在表現閒適情趣的同時,也接觸到一些農村的現實,生活氣息較濃。《四庫全書總目》評其詩“源出陶潛,質樸之中,有古雅之味,位置於王維、孟浩然間,殆無愧色。”另有《釣魚灣》等小詩,也寫得情境幽美,形象生動。唐人殷璠評其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河嶽英靈集》)。原有集70卷,已佚。今有《儲光羲集》5卷。《全唐詩》編其詩為4卷。
來源:文學百科大辭典
儲光羲:唐代詩人。潤州延陵(江蘇丹陽)人。早年兩次應進士試落第,後來曾與丁仙芝同為太學諸生。開元十四年(726年)舉進士及第,又應制試文章,先後任馮翊、安宜、下邽汜水縣尉。約於開元二十一年辭官歸鄉。此後又入秦,隱居終南山。王維居於輞川時,儲光羲曾前去拜訪。天寶六、七載間,被任命為太祝。天寶九載(750)後,為監察御史。“安史之亂”期間叛軍入長安後,儲光羲陷身賊中,曾被授予偽職。後逃脱,途中有《登秦嶺作》一詩。歸來後,被朝廷下獄,在獄中曾寫詩感憤於“鬼哭知己怨”(《獄中貽諸公》)。長安收復後,被貶嶺南。後遇赦,但似乎未歸即卒,其時約在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儲光羲與王維、孟浩然、裴迪、殷遙、綦毋潛等均有交遊。其詩多寫淳樸恬靜的農家生活和田園風光,代表作《田家雜興》《即事》《釣魚灣》等,筆調淡雅質樸,閒適清新。體裁多為五古。殷璠稱其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河嶽英靈集》卷中)。《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儲光羲集》70卷,文集系儲光羲之子儲溶編成,王縉、顧況曾先後為之作序。另有《正論》15卷。據《河嶽英靈集》記載,儲光羲還著有《九經外義疏》20卷。《全唐詩》卷136至139錄其詩4卷。傳世的《儲光羲詩集》5卷,收入其詩224首。
來源:中國文學辭典·第八卷
儲光羲:唐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西南)人,郡望兗州(今屬山東)。開元進士。官監察御史。安史之亂時,在長安受偽職。亂平,貶嶺南,卒。詩多五言古體,寫田園風光,淡樸自然,抒發士大夫閒適情調。有集七十卷,已佚。《全唐詩》收存詩二百二十四首,編為四卷。
來源:中國歷史大辭典·下卷
儲光羲:唐文學家。兗州人。工詩,格調高逸。登開元十四年(762)進士,曾官監察御史。安祿山陷長安,受偽署。賊平後來歸,貶死嶺南。著有文集70卷,(《新唐書志》及《全唐詩》)《政論》15卷,《九經分義疏》20卷,(《唐才子傳》及《唐詩紀事》)並傳於世。
來源:齊魯文化大辭典
儲光羲:唐詩人。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郡望兗州(今屬山東)。開元十四年(726)登進士第。解褐,任職馮翊,歷安宜、汜水、下邽縣尉。開元二十一年前後辭官歸鄉。後入秦,隱於終南山。召為太祝。天寶末,遷監察御史。安史亂中陷賊,受偽職,後脱身南歸,貶死。與孟浩然、王維、裴迪、祖詠、綦毋潛等交往唱酬,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代表詩人。唐殷璠《河嶽英靈集》稱其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挾風雅之跡、浩然之氣”。《四庫全書總目》亦謂其詩“質樸之中,有古雅之味”。代表作有《田家即事》《釣魚灣》等。其《田家雜興八首》為宋秦觀、范成大以組詩寫田園之先導。著有《儲光羲集》《政論》,均佚。有《儲光羲集》傳世。生平事蹟見《全唐文》卷五二八顧況《監察御史儲公集序》《唐詩紀事》卷二二、《唐才子傳》卷一。
來源:中國文學大辭典
儲光羲(706年~763年),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祖籍兗州(今屬山東),排行十二。玄宗開元十四年進士及第。與崔國輔、綦毋潛同榜。授馮翊縣尉,轉汜水、安宜、下邽等縣尉。仕宦不得意,隱居終南別業。後出山任太祝,世稱儲太祝。遷監察御史。天寶末,奉使至范陽,對安祿山兼任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正蓄謀叛亂,儲光羲途中作《效古》二首,至范陽作《觀范陽遞俘》詩,憂念時局,語意頗為深切。安史叛亂起,叛軍陷長安,儲光羲被俘,迫受偽職。後脱身歸朝,貶死嶺南。 《河嶽英靈集》雲:“儲公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挾《風》《雅》之跡,浩然之氣。”他的山水田園詩著稱於世,“質樸之中,有古雅之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來源:古今中外哲理詩鑑賞辭典
儲光羲(707—760?),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西南)人,一説兗州(今屬山東)人。開元進士,為安宜尉,歷監察御史。祿山亂後因陷賊受偽職,貶官嶺南而死。盛唐山水田園詩人,詩風近王維、孟浩然,殷璠評其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河嶽英靈集》卷中)《全唐詩》錄存其詩四卷。
儲光羲(706?-762?),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郡望兗州(今屬山東)。開元十四年(726),與綦毋潛、崔國輔同榜登進士第,詔中書試文章,授馮翊主箄。曾任安宜、汜水、下邽尉。開元二十一年前後辭官歸鄉。後入秦,隱終南山。復為太祝,天寶末,遷監察御史,安史亂中陷賊,受偽職,脱身歸。兩京收復,繫獄,貶死。有《儲光羲集》七十卷,已佚。殷璠集光羲及包融等澗州籍詩人十八人詩,編為《丹陽集》,亦佚,有《儲光羲詩集》五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
來源:唐詩匯評
光羲,兗州人。開元十四年嚴迪榜進士。有詔中書試文章。嘗為監察御史。值安祿山陷長安,輒受偽署。賊平後,自歸,貶死嶺南。工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挾風雅之道,養浩然之氣。覽者猶聆《韶》《濩》音,先洗桑濮耳,庶幾乎賞音也。有集七十卷,《正論》十五卷,《九經分義疏》二十卷,並傳。
來源:唐才子傳

儲光羲詩作評價

儲光羲的詩以描寫田園山水著名。如《牧童詞》《釣魚灣》《田家即事》《同王十三維偶然作》《田家雜興》等,風格樸實,能夠寓細緻縝密的觀察於渾厚的氣韻之中,在表現閒適情趣的同時,多少接觸到一些農村的現實,生活氣息比較濃厚,給人以真切之感。儲光羲在創作上努力效法魏晉,而擯棄六朝綺麗之風,形式多五言古體,內容也豐富多樣。如天寶末奉使范陽,途經邯鄲,見安祿山蠢蠢欲動,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寫《效古》二首以紀其事。詩云:“大軍北集燕,天子西居鎬。婦女役州縣,丁壯事征討。老幼相別離,哭泣無昏早。稼穡既殄滅,川澤復枯槁。”“……翰林有客卿,獨負蒼生憂。中夜起躑躅,思欲獻厥謀。君門峻且深,踠足空夷猶。”表現出對時局深切的憂慮,以及報國無門的幽憤。
至於寫景諸作,如《述華清宮》《遊茅山》《題陸山人樓》等,或氣象雄渾,或清悽婉轉,風格又自不同。寫旅途的悽苦,如《寒夜江口泊舟》;寫離別懷人,如《京口送別五四誼》,都感情真摯,頗為感人。蘇轍於唐代詩人中,特別推崇儲光羲。殷璠《河嶽英靈集》評儲光羲詩,説他“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挾《風》《雅》之跡,浩然之氣”;並把他與王昌齡相提並論,認為“兩賢氣同體別”,都是能夠繼承曹(植)、劉(楨)、潘(嶽)、陸(機)的“風骨”的。《四庫全書總目》説:他的詩“源出陶潛,質樸之中,有古雅之味,位置於王維、孟浩然間,殆無愧色。”
沈德潛説:“陶詩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淵深朴茂不可到處。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閒遠,儲太祝有其樸實,韋左司有其沖和,柳儀曹有其峻潔,皆學焉而得其性之所近。”(《説詩晬語》)
《河嶽英靈集》
儲公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挾《風》《雅》之跡,得浩然之氣。《述華清宮》詩云:“山開鴻濛色,天轉招搖星。”又《遊茅山》詩云:“小門入松柏,天路涵虛空。”此例數百句,已略見《荊揚集》,不復廣引。璠嘗睹公《正論》十五卷、《九經外義疏》二十卷,言博理當,實可謂經國之大才。
引殷璠語:(儲詩)宏贍縱逸,務為直置。
欒城遺言》雲:儲光羲詩高處似陶淵明,平處似王摩詰。
唐詩品
儲公詩格調高遠,興寄超絕,亦《風》《雅》之餘波也。盛唐作者太尚格氣,而盡黜文藻,六代浮誇,鏟削殆盡,而儲公與王昌齡、常建皆其流也。儲詩更多直致,而鎖尾感嘆,氣象卑促。圭璋本宗廟器,而山人用之,亦瓦缶同驅爾。
詩藪
儲光羲閒婉真至,農家者流,往往出王、孟上。
唐詩歸
鍾雲:儲詩清骨靈心,不減王、孟,一片深淳之氣,裝裹不覺,人不得直以清靈之品目之。所謂詩文妙用,有隱有秀,儲蓋兼之矣。
《詩源辨體》
儲光羲五言古最多,平韻者多雜用律體,亦忌上尾,仄韻者多忌鶴膝,而平韻亦有之,蓋唐人痼疾耳。其《樵父》、《漁父》等詞,格調雖奇,然既不合古,又不成家,正變兩失。若《田家》諸詩,則猶有可採者。律詩亦未為工,五言絕始多入錄。
詩筏
儲光羲五言古詩,雖與摩詰五言古同調,但儲韻遠而王韻雋,儲氣恬而王氣潔,儲於樸中藏秀,而王於秀中藏樸,儲於厚中有細,而王於細中有厚,儲於遠中含澹,而王於澹中含遠,與王着着敵手,而儲似爭得一先,觀《偶然作》便知之。然王所以獨稱大家者,王之諸體悉妙,而儲獨以五言佔勝場耳。
《載酒園詩話又編》
摩詰才高於儲,擬陶則儲較王為近。但儲詩亦惟此種佳,有廉頗用趙人之意。王兼長,儲獨詣也。
《居易錄》
儲光義詩多龍虎鉛汞之氣,《田園》《樵》《牧》諸篇,又迂闊不切事情。
太祝詩學陶而得其真樸,與王右丞分道揚鑣。
此家淡逸之品,作近體自雋耳,入律十細。
白石雲:“句意欲深、欲遠;句調欲清、欲古、欲和,是為作者。”予觀儲太祝古詩,“深”、“遠”、“清”、“古”則有之矣,獨於“和”字有缺。彼雖自有一種沉奧音節,然終不似陶、韋、王、孟之諧適入人心者,殆由強探力索而為之。非其本心所欲出歟?其詩云“為己存實際,忘形同化初”,又曰“松柏生深山,無心自貞直”,可謂極有見地者,而何以失節於安祿山也?其非本心安之,亦可知矣。
其源出於陶公,淡飾成妍,天然入韻。千里蓴羹,固是南中佳味,猶嫌意盡於言。
《歷代五言詩評選》
太祝真樸,善説田家,《偶然作》“見人”四語,邢孟真謂其温厚虛和中一露豐稜。
《詩學淵源》
儲光羲詩篇既富,著體相類。然以多為勝,殊未足稱工也

儲光羲人物研究

儲光羲生卒年

聞一多唐詩大系》定儲光羲生於公元707年,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亦持此説。後來李金坤《儲光羲裏貫、生卒年考辨》對此説作了補考。但是陳鐵民在其《儲光羲生平事蹟考辨》中認為,儲光羲當生於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葛曉音《儲光羲評傳》,則認為儲光羲生於公元702年,似更合理。對於儲光羲的卒年,異説較多。
聞一多《唐詩大系》認為儲氏約卒於公元759年,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則認為儲氏約卒於公元760年,陳鐵民《考辨》認為儲之卒,當在寶應元年(公元762年)遇赦後不久,姑定為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李永祥、於友發《儲光羲事蹟考略》認為儲光羲大約是在大曆元年(公元766年)前後謝世的。李金坤《考辨》也認為儲光羲並未貶死嶺南,當卒於遇赦後的大曆元年左右。

儲光羲墓園

儲光羲墓
儲光羲墓碑 儲光羲墓碑
在金壇白塔鄉龔家村北300米處。

儲光羲籍貫

儲光羲的籍貫,向有魯國兗州的説法。施章在其《唐代田園詩人儲光羲之研究》首先對此舊説進行了辨析,他認為儲光羲並不是山東的兗州,而是江蘇的江都人,又從他的詩中得知,儲光羲的生地不是山東的兗州,而是江蘇的南兗州。馬茂元《儲光羲裏貫及生平事蹟考辨》也對兗州説進行了辯駁,但他認為光羲世居魯郡,後佔籍潤州之延陵,實應為延陵人。後來陳鐵民《考辨》對馬茂元的説法表示贊同,且以儲詩證之,認為“儲無疑是延陵人”。同時或稍後,又有黃進德《儲光羲貫潤州延陵考》、李永祥、於友發《儲光羲事蹟考略》、李金坤《儲光羲裏貫、生卒年考》等文皆認為儲光羲籍貫當為潤州延陵。

儲光羲科第考

對於儲光羲科第的情況,學界也有不同的看法。馬茂元《考略》認為,儲光羲於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登進士第,與崔國輔、綦毋潛同榜。所謂“應制”,即詔中書試文章。蓋登第後試文章,乃釋褐也。譚優學《唐詩人行年考·儲光羲行年考》則認為,儲光羲開元十四年在東都,成進士,制科及第。陳鐵民《考辨》對開元十四年進士試在洛陽舉行而非在長安舉行作了辨析;又謂儲光羲是年登進士第後並未立即解褐入仕,蓋登第後又試文章,然後授官也;又據《秋庭貽馬九》詩知是年秋儲尚在洛陽,估計他授官和離開洛陽赴任的時間約在十四年秋冬間。

儲光羲仕宦考

馬茂元《考略》據儲詩補考了他曾在釋褐後一度歸隱,後又出山官太祝,天寶末曾使至范陽,其為御史當在天寶十四五載間(公元755―756年),安祿山亂起之際,其任偽官後似曾謀欲建功以自贖而未遂。陳鐵民《考辨》則考出儲曾四為縣尉,大約在開元二十一年辭官歸鄉;歸鄉後約於開元二十八年復入秦,嗣後,即隱居終南;儲出山官太祝的具體時間,難以確考,估計在天寶六、七年間;其官監察御史最晚即在天寶九載,出使范陽應在天寶九載;對於儲陷賊後的行止,該文也作了較詳細的考證。譚優學《行年考》對儲光羲的仕宦經歷也有較詳細的考辨,並作了編年,他認為,儲開元十四年制舉及第後,即授汜水尉,自洛還江東當在開元二十一年之後,自開元二十三年至開元末,似閒居洛中(何時從“故丘”返洛中返此不可考),於天寶四載或稍前尉安宜,天寶十載任華州下邽尉,天寶十二載自下邽尉徵拜太祝,未上,隱居終南莊城,天寶十三載或稍後遷監察御史。
天寶十五載,陷賊,受偽署,疑於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貶赴馮翊。另外,李永祥、於友發《考略》也對儲光羲的仕歷作了一些考證,如他認為儲光羲屬於張九齡一派,於開元二十二年被擢入朝任監察御史,在開元二十五年疑因系張九齡黨而入獄。葛曉音《儲光羲評傳》對儲光羲的仕歷也有一些新的考證,如她認為儲光羲於開元十四年釋褐後應先任下邽尉,時在開元十五年;開元十八年又轉安宜尉,大約在開元十九年或二十年在安宜尉任上棄職歸隱(先回故鄉,然後又到太行山附近的淇上賦閒);他任汜水尉當在開元二十二年左右,此後可能曾任馮翊尉;開元末到天寶初儲光羲隱居終南山;其拜太祝的時間,應在天寶五載以後。

儲光羲後裔

江南儲氏多為光羲公後裔,尊為“江南儲氏之祖”。
後裔進士錄:儲隱、儲昂、儲福壽、儲福康、儲福寧、儲尹之、儲祈連、儲祈斌、儲秀、儲瓘、儲教、儲文璧、儲文鬱、儲文銞、儲南、儲昌祚儲顯祚、儲堪、儲曾、儲方熺、儲士、儲振、儲善慶、儲方慶儲大文、儲鬱文、儲雄文儲在文、儲龍光、儲元升、儲晉觀、儲 燧、儲麟趾、儲寶書、儲秘書、儲賡芸。

儲光羲作品研究

儲光羲思想方面

關於儲光羲思想研究方面的專論,只有儲皖峯《陶淵明與儲光羲》、繆文逵的《儲光羲的人生觀》等為數不多的文章。另外施章在其《唐代田園詩人儲光羲之研究》一文中也對儲光羲的思想和性格作了較細緻的分析,他認為,儲光羲的人生見解,受老氏思想的影響較深,“他有時雖然有同道士或鍊師的遊仙思想,這是由於不滿當時的社會環境,虛構出一個樂園,來聊以消憂的方法。”“他理想中的人物是柱下史老聃,是浮丘子,是王子晉;而不是孔丘顏回。所以他能好獨善,懷虛無,他既與為功名而鑽營之徒異趣,自然功名中人也不願與之為伍。所以他希望能如王子晉遊太清之境,就可以無憂無慮了。”對於儲光羲之受偽職,施章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姑不論儲光羲從賊是事出無奈,就是從他的詩中,也可看出他率真的性格,看出他對唐明皇的不滿和對明皇左右一般助桀為虐的家奴的痛恨”,“這位詩人雖有悖於奴隸道德的嫌疑,可是他的人格道德無論如何,乃光明落地,並不像一般腐儒的拘守繩墨。”
張仲謀、孫映逵《儲光羲簡論》在談到儲光羲詩歌的思想價值時説其思想基礎是儒家思想,稍微沾染了一些道家和神仙家的意識。葛曉音的《儲光羲評傳》也對儲光羲的性格和思想作了較深入的探討,作者指出,“寧可崎嶇下位,長守貧賤,也不肯改變自己的人生信仰,這種清濁分明、追求真淳的精神,是儲光羲思想中可貴的一面。儘管他常懷獨善之志,又好長生之説,積極入世仍是他的主導思想。”喬象鍾、陳鐵民主編《唐代文學史》上冊在肯定了儲光羲詩歌中有關心國事民瘼的力作,抒發了自己苦旱憫農,憂念社稷蒼生的深切感情之後,又指出對其作品中的思想性不能估計過高,因為他還有一些歪曲歷史的作品,表明了詩人也有阿諛權貴的庸俗思想意識。

儲光羲詩歌方面

對儲光羲詩歌進行專門探討的論文也不多。施章《唐代田園詩人儲光羲之研究》中有一節是專論“儲光羲之農詩”的,他認為儲光羲“以他率真的性格,健全耐勞的身體,由實地耕作當中來體驗農夫的生活,而由詩中表現出農人的自得和辛苦的實感來,自然是成為最真實的農詩了”,又認為“光羲的全部詩集的藝術,都具有率真樸質的本色”,“他在唐代詩人中,能特樹一幟,而成為一個名家,也就是由於這種質樸的藝術所致。”張仲謀等著《儲光羲簡論》則探討了儲光羲的五古創作及其藝術成因和儲光羲的田園詩及其影響,最後認為,“儲光羲的田園詩多於而且優於王、孟,作為唐代田園詩人的代表,他上承陶淵明,下開范成大,堪稱中國三大田園詩人之一。”
葛曉音《儲光羲評傳》也着重分析了儲光羲的田園詩的藝術成就,該文認為,儲光羲首先以田園生活為喻體,均採用民歌形式,從農村田獵、樵採、漁牧等日常勞動取材,歌詠隱逸生活的悠閒,並以各類勞動的不同性質和特徵為比喻,寄託他仕途失意的種種感慨;其次,善於樸實細緻地描寫勞動生活的情景,富有農村的泥土氣息;還有不少詩以境界的清新閒靜見長;他在五古上用力最多,格調清雅老成,頗有古意,但有些詩較為繁雜,缺乏完整和諧的基調;五律則大抵輕快有餘而凝練不足;他的小詩雖然不多,卻有一些佳作,最能見出其思致清新、筆調活潑的特色。此外,論及儲光羲詩歌的文章還有李無未、王辛凡的《儲光羲詩韻譜》、劉繼才的《論儲光羲――兼與陶淵明等比較》等。

儲光羲代表詩作

關山月
一雁過連營,繁霜覆古城。
胡笳在何處,半夜起邊聲。
雜詠五首·石子松】
盤石青巖下,松生盤石中。
冬春無異色,朝暮有清風。
五鬣何人採,西山舊兩童。
【雜詠五首·架檐藤】
得從軒墀下,殊勝松柏林。
生枝逐架遠,吐葉向門深。
何許答君子,檐間朝暝陰。
【雜詠五首·池邊鶴】
舞鶴傍池邊,水清毛羽鮮。
立如依岸雪,飛似向池泉。
江海雖言曠,無如君子前。
【雜詠五首·釣魚灣
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
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
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
幽人下山徑,去去夾青林。
滑處莓苔濕,暗中蘿薜深。
春朝煙雨散,猶帶浮雲陰。
【泛茅山東溪】
清晨登仙峯,峯遠行未極。江海霽初景,草木含新色。
而我任天和,此時聊動息。望鄉白雲裏,發棹清溪側。
松柏生深山,無心自貞直。
【野田黃雀行】
嘖嘖野田雀,不知軀體微。閒穿深蒿里,爭食復爭飛。
窮老一頹舍,棗多樹稀。無棗猶可食,無桑何以衣。
蕭條空倉暮,相引時來歸。斜路豈不捷,渚田豈不肥。
水長路且壞,惻惻與心違。
遊茅山五首
十年別鄉縣,西去入皇州。此意在觀國,不言空遠遊。
九衢平若水,利往無輕舟。北洛反初路,東江還故丘。
春山多秀木,碧澗盡清流。不見子桑扈,當從方外求。
世業傳儒行,行成非不榮。其如懷獨善,況以聞長生。
家近華陽洞,早年深此情。巾車雲路入,理棹瑤溪行。
天地朝光滿,江山春色明。王庭有軒冕,此日方知輕。
平生非作者,望古懷清芬。心以道為際,行將時不羣。
茲山在人境,靈貺久傳聞。遠勢一峯出,近形千嶂分。
冬春有茂草,朝暮多鮮雲。此去亦何極,但言西日曛。
昔賢居柱下,今我去人間。良以直心曠,兼之外視閒。
垂綸非釣國,好學異希顏。落日登高嶼,悠然望遠山
溪流碧水去,雲帶清陰還。想見中林士,巖扉長不關。
名嶽徵仙事,清都道書。山門入松柏,天路涵空虛。
南極見朝採,西潭聞夜漁。遠心尚雲宿,浪跡出林居。
為己存實際,忘形同化初。此行良已矣,不樂復何如。
詠山泉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恬淡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