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昙跋罗华是佛教术语,梵语udumbara,又译乌昙钵罗花、优昙花等,属桑科隐花植物,学名Ficus glomerata,分布于喜马拉雅山麓及南亚地区。其花隐于壶状花托中,佛教因其“隐花难见”的特性,将其作为佛陀出世稀有难遇的象征。
在佛教经典中,优昙跋罗华被尊为“灵瑞花”,《法华经》《无量寿经》等多部佛经以三千年一现的传说,比喻佛法的珍贵与如来应世的殊胜机缘 [1]。该花亦被视为祥瑞之兆,其开放被认为需如来福德力感召,并与转轮圣王出世相关联。佛经记载其为过去七佛之一拘那含牟尼如来的菩提树,强化了其在佛教修行体系中的象征地位。
该植物在印度宗教中历史久远,吠陀时代已被用作祭祀薪木。佛教典籍如《杂阿含经》《大般若经》明确其宗教属性,将植物学特征与义理隐喻结合,形成“隐花喻佛”的独特表达。汉传佛教通过《法华文句》等注疏,进一步阐释其“花开见佛”的宗教意象。
- 中文名
- 优昙跋罗华
- 外文名
- udumbara
- 略 称
- 昙花
- 意 译
- 灵瑞花、空起花、起空花
简鸦举牛签渗灶婆乌恋介
优昙酷恋己跋罗,梵语ud!umbara 或 udumbara,巴利语udumbara婶担精。又盛拳桨作乌昙钵罗花、忧昙波花、邬昙钵罗花、优昙花、郁昙花。
略称昙花。意译作灵瑞花、空起花、起空花。属于桑科中之隐花植物,学名 Ficus glomerata。产于喜马拉雅山麓、德干高原及斯里兰卡等地。树凳肯干高三公尺余,叶有二种,一平滑,另一粗糙,皆长十至十八公分,尖端细长。雌雄异花,花托大者如拳,小者如拇指,十余地组个聚生于树干,虽可食用而味不佳。 据慧琳音义卷八记载,此为祥瑞灵异之所感,乃天花,为世间所无,若如来下生,以大福德力故,能感得此花出现。又以其希有难遇,佛教诸经中以此花比喻难值佛出世之处极多,如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下):‘无量亿劫难值难见,犹灵瑞华时时乃出。’盖因其花隐于壶状凹陷之花托中,故常被误以为无花植物,由此而产生各种传说。 印度自吠陀时代至今,用其粗叶作护摩木,亦即作为祭祀时之薪木。又在佛教,过去七佛成道之菩提树各有不同,优昙跋罗树为第五佛拘那含牟尼如来成道之菩提树。[杂阿含经卷二十六、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七一、新华严经卷八十、苏悉地羯啰经卷?中、善见律毗婆沙卷三、法华文句卷四上、玄应音义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