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儒家哲學智慧

鎖定
《儒家哲學智慧》是2005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漢明、劉輝、王永平。
中文名
儒家哲學智慧
作    者
邵漢明
劉輝
王永平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年12月
頁    數
328 頁
定    價
26 元
裝    幀
簡裝本
ISBN
9787206047961

目錄

儒家哲學智慧內容簡介

儒,就是東方的學者,是千百年來研究並推崇孔孟之道的仁人志士。傳統儒生都非常注重人格上“超我”結構的建立,即將個體融入社會整體結構中,以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世理想。
[1] 

儒家哲學智慧目錄

儒家文化精神及其價值的現代透視(代序)
第一章 儒家政治哲學
一、為政以德
(一)以德為尚
(二)德法並重
(三)道家法家對儒家德治思想的批判
二、為政之本在修身
(一)內聖外
(二)克己復禮
(四)師法之化
三、民為邦本
(一)君舟民水論
(二)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三)天立君為民
(四)不與民爭利
四、選賢任能
(一)舉直錯諸枉
(二)仁者宜在高位
(三)有治人,無治法
(四)賢能不待次而舉
五、道統與君統
(一)王道理想
(二)從道不從君
第二章 儒家自然哲學
一、天人關係論
(一)自然與道德合一
(二)自然與道德相分
(三)天人相副
二、道器關係論
(一)形而上與形而下
(二)器由道生
三、常變關係論
(一)日新之謂盛德與生生之謂易
(二)動靜有常
(三)漸變與頓變
第三章 儒家認識哲學
一、“生知”與“學知”並重
(一)生而知之
(二)學而知之
二、知行並舉,以行為重
(一)知者不惑
(二)力行近乎仁
(三)學至於行而止矣
(一)所為有名
(二)所緣以同異
(三)制名之樞要
第四章 儒家人生哲學
一、人生價值論
(一)生命價值
(二)羣體價值
(三)個體價值
(四)道德價值
二、人生境界論
(一)理想人生境界的內涵
(二)理想人生境界的特徵
(三)儒道理想人生境界之差異
三、理想人格論
(一)理想人格的層次序列
(二)聖人人格
(三)君子人格
(四)“大丈夫”人格
(五)“成人”人格
四、生與死的問題
(一)未知生,焉知死
(二)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第五章 儒家道德哲學
一、道德之根據
(一)性善道德起源説
(二)性惡道德起源説
(三)“人道天出”道德起源説
二、道德之評價
(一)義與利
(二)志與功
(三)理與欲
(四)力與命
三、道德之規範
(一)仁
(二)義
(三)禮
(四)智
(五)其它
四、道德之修養
(一)克己內省、身體力行
(二)存心養性、反求諸己
(三)化性起偽、積善成德
第六章 儒家歷史哲學
第七章 儒家教育哲學
第八章 儒家藝術哲學
第九章 儒家經濟哲學
第十章 儒家軍事哲學
附錄一 近二十年儒家文化研究的歷史回顧
附錄二 原始儒家君臣觀的歷史演變
附錄三 儒家道德觀與市場經濟的衝突與契合
附錄四 《易傳》辯證法探微 附錄五 荀子天人觀論析
附錄六 荀子性惡論三題
後記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