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儒一村

鎖定
儒岙一村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南部。距縣城26公里。為紹興入台州門户。坐落天姥山麓,海拔376米,東緣104國道,儒(儒岙)王(王渡裏)公路連接國道線沿村而過,向為區、鄉(人民公社)所在地,現為儒岙鎮人民政府駐地。
中文名
儒一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
地理位置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南部
面    積
711 畝
人口數量
1841人

目錄

儒一村簡介

1992年有608户、1841人,耕地711畝,山林350畝,茶園366畝。村有13的户相繼建了新房,13的户有電視機。村有電影院、歌舞廳、文化娛樂中心以及4家電視錄像室。1992年,村辦浴室1家。80年代開始,集體、私營膠丸廠紛紛建立,發展成為聞名全中國的膠丸之鄉。 膠丸工業的發展,帶動其他工業的崛起。1966年,村辦電鍍廠1家,1992年為膠丸模子加工電渡,產值達32萬元。村民相繼辦起膠丸模子廠8家、膠丸塑料袋廠5家、膠丸包裝紙箱廠7家。1992年10月村與儒岙中學聯營,成立儒一膠丸經銷公司,幫助私營、個體膠丸廠解決銷售和原料採購上的困難,至年底銷售明膠24噸、膠丸5000萬粒。 [1] 

儒一村建設

村辦工業還有電廠2家。其中1968年創辦的國營糧食加工廠附設電廠,於1971年改為村辦後,增配135匹馬力柴油機組,以備大網停電時,發電供企業生產和村民照明。1984年,為幫助鄰村脱貧,投資50萬元,由現任村長潘獻忠負責,與王渡口村合建儒王水電站。1986年竣工併網,年發電量110萬千瓦時,1992年產值17萬元,利潤10萬元,分給王渡口村5萬元,使該村集體收入提高60倍,户均收入增加200元。

儒一村歷史沿革

儒岙歷代以種糧為主,煙、茶、術為三大經濟特產。茶葉曾因羣眾性科學種茶名聞全國。1963年冬,大隊黨支部書記諸喜成帶領羣眾在上坪崗墾荒種茶開始,至1978年大隊、生產隊兩級茶園發展到366畝,1982年茶葉總產從1963年的20擔,增至1162擔,户均達到2擔茶。茶葉生產中重視科學技術,得到中國茶科所的肯定,先後承擔完成全國、省和自行設計的科研項目20個。從1967年起,10年內接待農業部、商業部、外貿部、供銷總社和中國茶科所等單位及各省(市)縣的參觀、考察代表10萬多人次。以章柏波為主,一大批村民投入各種各樣的試驗,一邊搞試驗,一邊寫論文。論文《利用土農藥防治茶樹害蟲》被編入《茶樹病蟲防治》一書。8次出席全國茶葉科技研討會,並於1973年村派代表參加全國茶葉生產會議。

儒一村特產

白朮因量多質優聞名,1959年11月上旬,在儒岙召開全國白朮產銷會議,有北京、江西等15個省市71位代表參加,推廣優質高產經驗,並被定為挑選出口白朮的基地。
經濟特產的發展,促進農業生產的全面發展,糧食產量從50年代初的畝產300斤,提高到目前的1300斤,畜牧生產也有增長。1992年,農業總產值124萬元,比1982年增長34%。
集市歷史悠久。1924年改每月農曆三、八為二、五、八市日。至1989年又改為日日市。商店由原有60餘家,發展到200多家,加上眾多的攤販,每日人來車往,貨暢其流,十分繁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