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儋耳郡

鎖定
儋耳郡,指西漢時期中原王朝在今海南儋州市設置的行政單位。治所在今儋州。 [1] 
中文名
儋耳郡
類    別
行政單位

目錄

儋耳郡歷史沿革

儋耳郡來源

儋州原名“儋耳”,據《漢書》記載:“儋耳者,大耳種也。”古時當地人特殊的體貌,為千年古郡賦予了傳奇的名字。 [1-2] 

儋耳郡設立

公元前112年,南越叛亂,漢武帝派路博德將軍等率領10餘萬大軍進擊嶺南,平定叛亂後,在海南設立了珠崖郡、儋耳郡。 [1] 
一,西漢置。
儋耳郡(治今海南儋州市三都鎮)領縣有儋耳縣(儋州市三都鎮)、至來縣(治今昌江黎族自治縣內)、九龍縣(治今東方市內)、樂羅縣(治今樂東黎族自治縣內)。屬交趾剌史部。
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夏廢儋耳郡,併入珠崖郡。
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屬廣州都督府
時儋耳歸附俚僚首領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請命於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書》均載“海南儋耳歸附者千餘峒”,是為“海南”一詞的最早記載。崖州設置,此事意義重大。從漢元帝罷撤珠崖郡之後,歷代州郡治所均設在大陸,對海南地區只是“遙領”而已。至南朝梁時,始在海南本土設置崖州,有效地管轄海南島全境。
二、隋置。
大業三年丁卯(607)改崖州為珠崖郡,後又析西南地區置臨振郡。大業六年庚午(610),又將原二郡改置為珠崖、儋耳、臨振三郡。儋耳郡治所在義倫縣(治今儋州市西北)。
唐武德五年(622)改儋耳郡為儋州。治所仍在義倫縣。
天寶元年(724)改儋州為昌化郡。
乾元元年(758)又為儋州。

儋耳郡由來

儋州早期的土著居民是四千年以前至六千年間從內地東南及西部沿海百越地區渡海過來的“駱越之人”。據《太平御覽》、《異域志》、《博物志》、《淮南子》等古籍記載,當時儋州土著縫製的衣服,“縫布二尺,幅合二頭,開中央,以頭貫穿胸不突穿”。有點像單被,著時從頭而貫之。以此特點,時人把儋州稱“貫胸國”,因內地當時(春秋時期)稱為“國”的區域有一百多個,這是儋州的第一個古名稱。
到了秦始皇統一貨幣度量衡,長時期作為貨幣交換的貝殼不再使用。而海岸線長達六百多公里的古儋州,貝殼堆積如山,人們用作裝飾品,尤作耳墜、耳環為多,垂及雙肩,成為特色,又稱為“離耳國”。
故《山海經》雲:“南荒之外,有離耳國,其人耳長及肩,每逆風走,則將耳反搭。”到了漢武帝元鼎五年,也就是公元112年,以路博德為伏波將軍,楊僕為樓船將軍平南越之亂,追南越丞相呂嘉及太子趙建德“亡入海”。見離耳國是塊寶地,人煙密集;東部海岸又多珍珠,奏請漢武帝立郡管理。
郡治設瓊山和儋州的三都。以海南多產珍珠為由,以及儋州人的耳長量貌之説,從《國語·齊語》“覓任儋何”中,取名珠崖郡、儋耳郡,寓言“珍珠任儋耳”。 此即儋耳由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