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儀象考成續編

鎖定
《儀象考成續編》是清敬徵主編天文曆法書,參加編寫有周餘慶等三十八人。三十二卷。 [1] 
書    名
儀象考成續編
作    者
敬徵
類    別
天文曆法書
創作年代
清代

儀象考成續編內容簡介

其書較《儀象考成》新增星一百六十三顆,減去未觀測到的六顆,共收星三千二百四十顆。雖增星不多,內容變化不大,但提供了一批年代可靠的新測恆星座標值。使我們有可能據此瞭解清代的測量精度。清代幾部星衷承前啓後,是今天仍在沿用的恆星中文名稱的主要依據。此書沒有洋教士參加,完全由我國天文工作者編成。洋教士認為恆星星等是恆星本身直徑大小的直接反映,並由此推出恆星線半徑和地球半徑的比例。該書批評了這種錯誤觀點,正確指出恆星離地球極遠,因而沒有周日視差,不能直接求出對地球的比例。該書觀測到各個恆星的黃經變化不一,因而肯定恆星能自行。並提出恆星也作和行星軌道運動類似的運動。這一點在天文學、哲學上都有積極意義,打破了“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古訓。 [1] 

儀象考成續編創作背景

徵曾任副都統、户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滿洲鑲白旗人。《儀象考成》使用了八十多年,由於歲差與黃赤交角的變動,星表的位置值誤差漸大,乃以道光二十四年(1844)為曆元,再次進行全天星表的測定,編成本書。 [1] 

儀象考成續編版本信息

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刻本傳世。 [1] 
參考資料
  • 1.    吳楓主編,簡明中國古籍辭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05月第1版,第2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