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價格管制

鎖定
價格管制是西方國家的政府為了防止生活費用不斷上漲而對商品和勞務價格實行的管理。價格管制一般在戰時採用,在和平時期當通貨膨脹壓力增加時、有些國家也會對價格實施管制。如美國就曾於1971年8月15日宣佈凍結物價90天,以制止通貨膨脹。同年11月凍結期滿後,美國政府又企圖將物價的增長控制在每年2.5%以內。價格管制期間,商品和勞務價格管制的額度一般固定在指定時期(通常是緊接在宣佈管制日之前的時期)的最高價格水平上。除特殊必要外,勞務和商品價格一般不得高於規定的價格進行交易,否則就視為違法,受到法律制裁。 [1] 
中文名
價格管制
定    義
西方國家的政府為了防止生活費用不斷上漲而對商品和勞務價格實行的管理
類    型
管理
主    題
價格

價格管制基本解釋

在實踐中,價格管制能否可行需要滿足以下條件:一是壟斷廠商必須能夠盈利,否則它將拒絕生產。二是管制成本必須低於社會福利(淨損失的消除)。另外,對於價格管制,最困難的事情是確定最優管制價格。如果價格定得過低,壟斷者將削減產量。同時,由於價格已經下降,需求量將上升,結果存貨會發生枯竭,出現短缺。
現實中,往往出現這種情況:即使政府能夠限制價格,但壟斷者仍能獲得高於正常水平的利潤,因而導致人們的不滿。再者,某些價格管制可能在短期內是有效的和成功的,但在長期內不一定有效和成功。

價格管制相關內容

對價格管制的擁護是人們容易理解的,儘管它們並沒能保護好消費者權益並且傷害了其他人。價格管制堅持保護了那些在價格上漲時生活尤其艱難的人。禁止高利貸(對借出去的錢款收取極高的利息)是為了保護那些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借貸的人;麪包價格上限是為了保護那些窮得只能以麪包為生的人;房租上限是為了保護那些在房屋供不應求時租房的人,否則房東就會“坐地起價”。
雖然價格管制常常被使用,雖然表面上對價格管制的呼籲是有邏輯可言的,但除非在短暫的緊急時期,大多數經濟學家都反對價格管制。原因是價格管制扭曲了資源的分配。用米爾頓·弗裏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話説,經濟學家可能知道的不多,但他們確實知道如何製造過剩和短缺。用來防止價格高出某一特定水平的價格天花板,會造成短缺。而用來防止價格低於某一特定水平的價格地板,會造成過剩。假設對於汽車輪胎供給和需求在現有的價格水平上達到平衡,政府卻在這時設定了比現有價格更低的價格天花板。輪胎的供給量將會減少,但是輪胎的需求量卻會上升。結果供不應求,貨架被搶購一空。儘管一些消費者足夠幸運能夠以低價買到輪胎,但其他的很多人將被迫買不到輪胎。
因為價格管制阻止價格體系分配供給,必然要有其他的分配機制來代替。排隊,這一在東歐計劃經濟下常見的情形,是一種可能。當美國在1973年到1979年間設置汽油價格上限時,商人以“先到先得”的理念銷售汽油,這讓司機們略微嚐到了蘇聯人民的生活的滋味:他們不得不排着長隊等待購買汽油。汽油的真實價格,包括人們為汽油付出的貨幣以及他們花費在排隊上的時間,往往比價格管制以前的價格還要高。比如,在1979年某個時候,政府把汽油價格固定在每加侖1美元。如果市場價格是1.2美元,一個買了10加侖汽油的司機表面上省下了2美元,但如果這個司機必須花費半小時用來排隊,而她的時間每小時價值8美元,她真正花費的就是10美元汽油費加4美元時間成本,最終汽油的價格變成了每加侖1.4美元。當然,一些汽油是商人留給朋友、老顧客、政界相關的人,還有願意暗中多付些錢的人的。逃避管制的激勵一直存在,逃避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沒有止盡的。具體方式有賴於物品活服務的特點,產業的組織形式,政府的行政力度等等。一種最簡單逃避價格管制的方式就是降低產品質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美國,漢堡裏面夾肥肉糖果比原來小了並且使用劣等原料,房東減少了他們對出租的房子的維護。政府能夠通過發佈明確的產品質量標準來打擊這些降低質量的行為(規定漢堡裏必須夾有足量的瘦肉,出租的房屋至少每年要粉刷一次等等),輔以監督和行政手段。但是這也意味着管理價格體系的政府官僚機構要更加龐大,更有侵犯性,花銷也要更大。
有時更加狡猾的方式也會出現,其中之一就是捆綁銷售。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能以官方價格購得小麥麪粉,消費者常被要求購買超過他們需要的黑麥或者土豆麪粉。被迫的提高消費是另一種狡猾的方式。設想一個製造商,在一條生產線上大規模生產質量較次,價格也較低的產品,並且緩慢地漲價;在另一條生產線上小規模地生產質量較高,價格也價高的產品,漲價幅度也大。當政府引進了價格天花板使兩條生產線都處於短缺狀態時,這個製造商就會終止那條低價生產線,迫使消費者“提高消費標準”,購買高價格的產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為這個原因,政府做出過很多努力來迫使服裝製造商繼續低價格生產線的生產。可是就在在尼克松總統施加控制下的七十年代早期,鋼鐵製造商宣稱取消了中等鋼板的生產,誘導消費者購買價格更高的鋼板。
不僅生產者有提高價格的激勵,一些買者也有支付高價的激勵。結果可能是買者暗地裏向賣者支付一筆錢(比如給有租金控制的房屋的監管人一筆賄賂)或者市場將演變成一個完全的黑市,商品的買賣都在暗中進行。黑市的價格不止比官方價格高,也比自由市場價格更高,因為買者通常對商品有着急切的需要,而且一旦交易被發現,買賣雙方都會面臨懲罰。
排隊、逃税、黑市交易的顯著代價促使政府強制執行一些分配方式。最簡單的就是發放購物券,使消費者能夠購買固定數量的受控商品。比如説,每個汽車司機得到允許他購買一套新輪胎的購物券。政府配給解決了一些由價格管制造成的短缺。由於發放的購物券必須和產量相當,生產者不能再輕易地把他們的產品轉移到黑市了;發貨人接受賄賂以及要求捆綁銷售的激勵也小了;因為只能購買很少量的商品,消費者也不再有出高價的激勵。
但政府配給也會產生新的問題。政府要承擔這樣的艱難職責:調整配給使之適應波動的供求變化,滿足私人消費者的要求。一些情形中,給每個消費者分配同樣多的商品是可行的(城市被圍困期間的麪包分配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但更多時候,消費者的需求並不統一,甚至大相徑庭,政府配給也不得不面臨這樣的難題。一些司機開車較多,需要買很多汽油,另一些卻開得少。
一種解決辦法依據每個消費者的具體情況調整配給。內科醫生和推銷員會得到額外的汽油配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公眾委員會(community boards)就有權向有特殊需求的個人發放額外的配給。但是這個計劃中,偏袒和腐敗的危險,尤其在愛國主義精神削弱的時候,是很明顯的。一種改善這些問題的方法是允許購物券自由交易。這給那些出售多餘購物券的消費者帶來了收入,同時也提高了買入購物券的消費者的福利。但白市(官方市場)不能鼓勵生產者增加產出,要結束這種情況只有取消價格管制。
看到價格管制帶來的種種問題,我們會問為什麼價格管制還會被實行,為什麼有時價格管制甚至會保持相當長的時間。答案是(在某種程度上),大眾通常不能看到價格管制與它們所產生的問題之間的聯繫。生產商取消低價格生產線通常被理解成是對窮苦大眾的冷漠無情而不會被理解成是價格管制的結果。但價格管制確實總能惠及一部分消費者,他們會強烈要求公眾的同情並且在任何情況下都極力遊説政府實行價格管制。最低工資會造成不熟練工人的失業,但它確實提高了仍然保有工作的貧困工人的收入;租金控制使年輕人找到出租的房屋變得更難了,但它確實為那些在價格管制頒佈時已經租到房子的人們控制了房租。
當公眾警覺到通貨膨脹將要失控時,政府就會實行物價總水平管制(在多種商品上都實施價格管制)。在20世紀,戰爭通常是實行物價總水平管制的原因。那時,價格控制產生的積極的心裏影響,至少在短期,可以説遠遠超過短缺、官僚主義黑市、配給造成的損失。通貨膨脹率的飆升會造成瘋狂搶購、罷工以及人們對那些被認為是受益於通貨膨脹的少數族裔的仇恨,等等。價格管制將緩解這些威脅,尤其在愛國之情使人們都願意遵守管制時。然而,一旦戰爭結束了,這些好處也就不復存在了。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戰爭期間的通貨膨脹,很多也並不是由於搶購,而是由於帶有通貨膨脹傾向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造成的。
從戰時價格管制抑制了由於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價格上漲的層面上講,價格管制只是把預期的日期推後了,把速率不變的通貨膨脹變成了先慢後塊的通貨膨脹。而且,在戰時價格管制之下,表面上的物價指數穩定只是一種幻象。價格管制會帶來的一切問題——排隊、逃避管制、黑市、政府配給,向消費者提高了商品的真實價格,而且這些影響在計算價格指數時只被部分地考慮到。當價格管制被取消之後,被隱藏的通貨膨脹就會顯現出來。比如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測量出的通貨膨脹率一直保持在相對低的水平。但是當價格管制被取消之後,從1945年12月到1946年12月,物價指數飛漲了18個百分點,為二十世紀年漲幅最大。
用物價總水平管制來控制通貨膨脹是十分困難的,這部分是因為有些商品的價格會不可避免地失去控制。有時會有意識地允許一些商品不受價格管制。只管制一些商品(比如鋼鐵、小麥、石油)價格的原因是這些商品至關重要,控制住它們的價格就能控制整體物價水平。但需求傾向於從被管制的部門轉移到未被管制的部門,結果就是未被管制的部門物價上漲比先前更快。資源分配會根據物價改變,對於未被管制部門的供給將會增加,當然代價是提供給被管制的部門的供給減少。因為原來的被管制部門包括很多重要的原料生產企業,這些原料產出的減少,會帶來令人十分焦躁的局面。這樣,如果價格管制持續的時間很長,原本只想控制某些物品價格的政府會把它演變為全面的價格管制。這正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情況。
困擾着物價總水平管制的第二個問題是一個權衡取捨的問題,是要一個簡單的,看起來又很公平的計劃呢,還是要一個有足夠彈性來維持表面上的效率的計劃呢?簡單,要求保持大多數物價不變;但效率,要求頻繁的調整。而且相關價格的調整,使官方的管制要服從於沒完沒了的遊説和關於不公平的抱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美國,這種矛盾就尖鋭地凸顯了出來。一開始,相關價格頻繁地調整,這是經濟學家們的建議,他們相信為了避免潛在的短缺和某些市場的扭曲,這是必須的。但是越來越多的投訴聲稱這項計劃是不公平的,它並沒能阻止通貨膨脹,並且導致了1943年羅斯福總統著名的“堅守防線(hold-the-line)”指令,凍結了大多數物價。不論它作為經濟政策有怎樣的缺陷,這項指令本身是容易理解也是容易向公眾推廣的。
在和平時期施行價格管制很有可能是為了使通貨膨脹率的降低變得容易些。在很長時間的通貨膨脹後,如果引進一項緊縮的貨幣政策來減緩通貨膨脹,很多物品的價格還會以較高的速率持續上漲一段時間。尤其是工資還會持續上漲,因為勞動合同是長期的或者工人並不能立刻感知到政策的變化。這樣就又反過來提高了失業率,減少了產量。用禁止工資上漲超過新的需求和價格的辦法,價格管制可以減少通貨緊縮的代價。
從這個觀點出發,約束性的貨幣政策,是治療通貨膨脹的主藥,而價格和工資管制則是麻醉藥用以緩解疼痛。雖然這在邏輯上是可以接受的,但結果通常並非如此。在公眾的眼中,價格管制免除了政府貨幣部門(在美國是美聯儲)對於通貨膨脹要負的責任。結果是,聯邦政府要避免經濟不景氣的壓力導致持續的甚至加速的貨幣過度供給。止痛藥被誤當成主藥了。相似的情形曾經發生在1971年的美國,尼克松總統施行管制的時期。儘管管制被賦予了正當理由,它們是為了“贏得時間”好讓更加重要的抑制通脹的措施得以施行。但貨幣政策依舊是擴張性的,甚至比之前更甚。
對於價格管制的研究給我們好好上了關於自由市場的一課。仔細研究那些管制阻礙了價格機制發揮作用的案例,我們會更加珍惜價格機制一貫的優雅和效率。這並不是説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存在有效率的短期價格管制,對經濟史公正的解讀完美地説明了那些情況是如此至少。

價格管制目的

自然壟斷行業的價格管制主要服務於以下目的:
保護消費者利益,促進社會分配效率的提高。根據自然壟斷產業的經濟特性,在成本劣加性範圍內,由一家企業提供產品(或服務)比多家企業提供相同數量的產品具有更高的生產效率,這樣,在這些行業,就通常由政府特許由一家企業進行壟斷經營。但由於處於壟斷地位,在缺乏外部有效約束的情況下,壟斷企業作為市場價格的制定者,就可能通過制定壟斷價格,把一部分消費者剩餘轉化為生產者剩餘,從而扭曲社會分配結構,降低消費者福利水平。對企業價格進行管制,以保證消費者福利水平,就成為政府進行價格管制的重要目的。
促進自然壟斷產業提高生產和經營效率
政府對自然壟斷產業進行管制,實質上是在這種不存在競爭或只存在較弱競爭的產業領域,建立一種類似於競爭性和機制的企業經營體制,既實現產業的規模經濟效益,同時又刺激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和管理創新,提高生產和經營效率。
維護企業發展潛力
自然壟斷產業具有投資最大,投資回收期長的特點,同時,社會經濟發展對自然壟斷產業的需求具有不斷增大的趨勢,這就需要自然壟斷產業的企業不斷進行大規模投資,以保證滿足不斷增大的社會需求,而面對這些產業生產的內在特徵,政府在制定自然壟斷產業管制價格時,就要保證有利於使企業具有一定的自我積累能力,能夠不斷進行大規模投資,不斷提高產業供給能力。使企業有了靈活的定價自主權

價格管制主要方式

從理論上看,按照產品或服務的邊際成本來確定管制產業的價格,是一種理想方式,能夠實現帕累托最優效率,但這種方法在自然壟斷產業難以執行,因為這些產業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效應,如果按邊際成本定價,就會出現價格低於平均成本,企業面臨虧損,從而沒有動力提供供給。儘管政府可以運用税收對企業進行財政補貼,但卻可能導致企業缺乏有效的激勵去提高內部效率。若在成本遞增行業採取邊際成本定價,又無法消除企業的超額利潤。因此,對於自然壟斷產業通常採取平均成本定價方式,即允許企業在正常運營成本的基礎上,獲取一個合理的或公正的資本收益率
平均成本定價中,關鍵是確定公正報酬率(Fair Rate of Return)。由於自然壟斷企業的資產(V)一般由借貸資本(D)和自有資本(E)構成,因此,資產的公正報酬率(j)需要通過確定借貸資本和自有資本的合理比率,以及確定借貸資本的合理利率(i)和自有資本的合理利潤率(r)來決定,即
j=D/V*i+ E/V*r
其中,D/V、E/V屬於企業資本結構變量,只要資本市場健全,企業融資行為合理,管制部門不必進行過多幹預。這樣,確定公正報酬率實際上可簡化為選擇合理的借貸利率i和利潤率r。一般情況下,受管制產業的固定資產比率較高,借入的長期資本在負債資本中所佔比重較大,因而借貸利率i一般以資金的長期借入利率來計算,而自有資本的利潤率r則選取長期資金存款利率。用企業資本總值C乘以公正報酬率j,就可以確定受管制企業合理的資本收益水平,從而也就為制定企業管制價格提供了依據。
拉姆士定價(Ramsey Pricing)
拉姆士定價是指當企業按照邊際成本定價將會出現虧損時,採取的一種次優的定價方式,即在保證企業可以實現收支平衡的前提下,達到社會福利的最大化。考慮一個特定的企業用共同的設備向需求價格彈性各不相同的多個用户提供服務時的情況,假設各個用户的需求相互獨立,需求方程記為Pi= P(Qi)
參考資料
  • 1.    韓雙林,馬秀巖.證券投資大辭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