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價值的主觀性

鎖定
價值的主觀性( subjectivity of value)一種從倫理角度説明價值判斷具有主觀性的倫理學理論。
英國羅素提出。認為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心理學等自然科學以客觀事實為研究對象,一旦研究結果與原來的原理髮生衝突,則可以實驗檢驗結果是非。與此相對立的是以倫理判斷“這是善的”為代表的價值判斷,它不是事實的陳述,而是對自己某種慾望的表達,只是它符合了大家的要求。這種價值判斷只是主觀的要求,並沒有事實的根據,對於它是否正當,由於各人的要求不同,又沒有客觀的事實作為客觀判斷依據,一個人不能想像他人想得到的東西,也不能感覺他人感覺的情感,只能按照各人的自我判斷決定,不能強迫他人接受所以沒有判斷正當與否的依據,只是主觀感覺。羅素認為他的這種價值主觀性理論可以否定原罪説,也可反對內在的善、目的論等以外在的與內在的原則認定善惡是客觀的倫理學説,闡明倫理判斷的實質在於主觀性。 [1] 
參考資料
  • 1.    金炳華等編,哲學大辭典(修訂本)(上、下冊),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第6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