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僖負羈

鎖定
僖負羈 ,春秋時期曹國大夫,今山東菏澤人。晉文公重耳逃亡,路過曹國,曹共公無禮,他與妻子獨具慧眼私下接待晉文公。此後,晉國伐曹之時下令軍隊不得侵犯僖負羈及其家人,以報答過境時的款待。
本    名
僖負羈
別    名
釐負羈
所處時代
春秋時期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陶丘
主要成就
禮遇重耳
官    職
曹國大夫

僖負羈私善重耳

曹共公十六年(公元前637年),晉國公子重耳流亡過境曹國曹共公不以禮對待重耳,又在重耳洗澡時偷窺他。僖負羈勸阻曹共公,但不被採納。 [1]  [2] 
釐負羈與妻子畫像 釐負羈與妻子畫像
僖負羈對曹共公説:“晉公子現在經過此地,和君王的地位相當,難道不應當以禮相待嗎?”曹共公回答説:“諸侯各國在外逃亡的公子多了,誰不經過此地呢?逃亡的人都沒有什麼禮節可言,我怎麼能一一都以禮相待呢?”
僖負羈回答説:“我聽説,愛護親屬,尊重賢人,是政事的主幹。以禮待客,同情窮困,是禮儀的根本。用禮來治理國政,是國家的常道。失去了常道,就不能自立,這是君主所瞭解的道理。對國君來説沒有私親,只是以國為親。我們的祖先曹叔振鐸,是周文王的兒子,晉國的祖先唐叔,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文王、武王的功勞,在於建立了許多姬姓的封國。所以二王的後代,世代都不拋棄相親相愛的關係。如今國君丟棄了這一傳統,是不愛親屬。晉公子十七歲流亡國外,三個具有卿相之才的人追隨他,可稱得上是賢人了,而君王輕視他,是不尊重賢人。説起晉公子出逃流亡,不可以不加憐憫。即使將他比作賓客,也不可不以禮相待。如果失去了這兩者,那就是不以禮待客,不憐憫窮困了。守着上天所聚集的財富,應當施行於符合道義的事。符合道義的事而不能捨施,那麼聚斂一定會缺失。玉帛和酒食,如同糞土一般,愛重糞土而譭棄三種立國的常道,那就會失去君位,丟掉聚集起來的財富,這樣做是不難的,但恐怕不可以吧?希望國君好好想一想。”曹共公不聽從僖負羈的勸告。 [3] 
僖負羈之妻認為重耳會回到晉國取得政權,將來一定會討伐曹國報仇,便對丈夫説:“我觀察晉國公子重耳,隨從他的三個人,都是國相的材料,憑着這三個都是善於全力輔佐人的人,他一定會回到晉國。如果他能返回晉國,一定會稱霸諸侯,也一定討伐對他無禮的人,而曹國可能就是他要討伐的第一個國家。如果曹國有難,你肯定逃不了干係。你為什麼不早早另做打算呢?我曾經聽説,不知道兒子的,便看他的父親;不知道國君,便可以看他所用的人。現在隨從重耳的人,都是可做卿相的人給他當僕人,那麼他們的主子一定是稱王稱霸的君主啊。現在如果以禮來對待他,以後也會得到他的回報;如果對他無禮,他以後肯定要算賬。你如果不早早謀劃,大禍不久就會到來啊!”負羈於是便以壺盛食物,放在玉璧之上,饋贈給重耳,重耳接受了食物,將玉璧返還。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即位為君,是為晉文公 [4] 

僖負羈晉文報恩

曹共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2年),晉文公率軍入侵曹國,俘虜了曹共公。晉文公指責曹共公納美女三百人,而不肯聽取僖負羈的勸諫。他下令軍隊不要侵犯僖負羈及其家人,以報答過境時僖負羈的款待。 [5] 
晉文公的部將魏犨(魏武子)和顛頡對晉文公約束他們感到不滿,擅自進攻僖負羈,並縱火燒掉他的家。魏犨在進攻中受傷。晉文公知道事件後,打算處死兩人。魏犨因為勇力過人而得到赦免,顛頡則被殺。 [6] 

僖負羈史書記載

《史記·管蔡世家第五》:共公十六年,初,晉公子重耳其亡過曹,曹君無禮,欲觀其駢脅。釐負羈諫,不聽,私善於重耳。 [1] 
《史記· 晉世家第九》:過曹,曹共公不禮,欲觀重耳駢脅。曹大夫釐負羈曰:「晉公子賢,又同姓,窮來過我,奈何不禮!」共公不從其謀。負羈乃私遺重耳食,置璧其下。重耳受其食,還其璧。 [2]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僖負羈之妻曰.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志於諸侯.得志於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乃饋盤飧寘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7] 
《史記·晉世家第九》:五年春,晉文公欲伐曹,……,三月丙午,晉師入曹,數之以其不用釐負羈言,而用美女乘軒者三百人也。令軍毋入僖負羈宗家以報德。 [5] 
曹國形勢 曹國形勢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魏犨、顛頡怒曰:「勞之不圖,報於何有」。爇僖負羈氏,魏犨傷於胸.公欲殺之,而愛其材.使問,且視之病,將殺之.魏犨束胸,見使者曰:「以君之靈,不有寧也.」距躍三百、曲踴三百,乃舍之.殺顛頡以徇於師。 [6] 
國語·晉語》:自衞過曹,曹共公亦不禮焉,聞其骿肋,欲觀其狀,止其舍,諜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僖負羈之妻言於負羈曰:“吾觀晉公子賢人也,其從者皆國相也,以相一人,必得晉國。得晉國而討無禮,曹其首誅也。子盍蚤自貳焉?”僖負羈饋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負羈言於曹伯曰:“夫晉公子在此,君之匹也,不亦禮焉?”曹伯曰:“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誰不過此!亡者皆無禮者也,餘焉能盡禮焉!”對曰:“臣聞之:愛親明賢,政之幹也。禮賓矜窮,禮之宗也。禮以紀政,國之常也。失常不立,君所知也。國君無親,以國為親。先君叔振,出自文王,晉祖唐叔,出自武王,文、武之功,實建諸姬。故二王之嗣,世不廢親。今君棄之,不愛親也。晉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從之,可謂賢矣,而君蔑之,是不明賢也。謂晉公子之亡,不可不憐也。比之賓客,不可不禮也。失此二者,是不禮賓,不憐窮也。守天之聚,將施於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闕。玉帛酒食,猶糞土也,愛糞土以毀三常,失位而闕聚,是之不難,無乃不可乎?君其圖之。”公弗聽。 [3] 
《列女傳·曹僖氏妻》:曹大夫僖負羈之妻也。晉公子重耳亡,過曹,恭公不禮焉。聞其駢脅,近其舍,伺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負羈之妻言於夫曰:“吾觀晉公子,其從者三人皆國相也。以此三人者,皆善戮力以輔人,必得晉國。若得反國,必霸諸侯而討無禮,曹必為首。若曹有難,子必不免,子胡不早自貳焉?且吾聞之:‘不知其子者,視其父;不知其君者,視其所使。’今其從者皆卿相之僕也,則其君必霸王之主也。若加禮焉,必能報施矣。若有罪焉,必能討過。子不早圖,禍至不久矣。負羈乃遺之壺,加璧其上,公子受反璧。及公子反國,伐曹,乃表負羈之閭,令兵士無敢入。士民之扶老攜弱而赴其閭者,門外成市。君子謂僖氏之妻能遠識。詩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此之謂也。 [4] 

僖負羈小説人物

小説《東周列國志》中,僖負羈在這次事件中罹難。《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九回:見僖負羈家中被火,急教軍士撲滅,已自焚燒得七零八落。僖負羈率家人救火,觸煙而倒,比及救起,已中火毒,不省人事。…… 狐偃胥臣訪知是魏犨顛頡二人放的火,大驚,不敢隱瞞,飛報大寨。……(晉文公) 先到北門來看僖負羈,負羈張目一看,遂瞑。 [8] 
參考資料
  • 1.    《史記》管蔡世家第五:共公十六年,初,晉公子重耳其亡過曹,曹君無禮,欲觀其駢脅。釐負羈諫,不聽,私善於重耳。
  • 2.    《史記》晉世家第九:過曹,曹共公不禮,欲觀重耳駢脅。曹大夫釐負羈曰:“晉公子賢,又同姓,窮來過我,奈何不禮!”共公不從其謀。負羈乃私遺重耳食,置璧其下。重耳受其食,還其璧。
  • 3.    《國語·晉語》:自衞過曹,曹共公亦不禮焉,聞其骿肋,欲觀其狀,止其舍,諜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僖負羈之妻言於負羈曰:“吾觀晉公子賢人也,其從者皆國相也,以相一人,必得晉國。得晉國而討無禮,曹其首誅也。子盍蚤自貳焉?”僖負羈饋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負羈言於曹伯曰:“夫晉公子在此,君之匹也,不亦禮焉?”曹伯曰:“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誰不過此!亡者皆無禮者也,餘焉能盡禮焉!”對曰:“臣聞之:愛親明賢,政之幹也。禮賓矜窮,禮之宗也。禮以紀政,國之常也。失常不立,君所知也。國君無親,以國為親。先君叔振,出自文王,晉祖唐叔,出自武王,文、武之功,實建諸姬。故二王之嗣,世不廢親。今君棄之,不愛親也。晉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從之,可謂賢矣,而君蔑之,是不明賢也。謂晉公子之亡,不可不憐也。比之賓客,不可不禮也。失此二者,是不禮賓,不憐窮也。守天之聚,將施於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闕。玉帛酒食,猶糞土也,愛糞土以毀三常,失位而闕聚,是之不難,無乃不可乎?君其圖之。”公弗聽。
  • 4.    曹大夫僖負羈之妻也。晉公子重耳亡,過曹,恭公不禮焉。聞其駢脅,近其舍,伺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負羈之妻言於夫曰:“吾觀晉公子,其從者三人皆國相也。以此三人者,皆善戮力以輔人,必得晉國。若得反國,必霸諸侯而討無禮,曹必為首。若曹有難,子必不免,子胡不早自貳焉?且吾聞之:‘不知其子者,視其父;不知其君者,視其所使。’今其從者皆卿相之僕也,則其君必霸王之主也。若加禮焉,必能報施矣。若有罪焉,必能討過。子不早圖,禍至不久矣。負羈乃遺之壺,加璧其上,公子受反璧。及公子反國,伐曹,乃表負羈之閭,令兵士無敢入。士民之扶老攜弱而赴其閭者,門外成市。君子謂僖氏之妻能遠識。詩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此之謂也。
  • 5.    《史記》晉世家第九:五年春,晉文公欲伐曹,……,三月丙午,晉師入曹,數之以其不用釐負羈言,而用美女乘軒者三百人也。令軍毋入僖負羈宗家以報德。
  • 6.    《左傳》釐公二十八年:魏犨、顛頡怒曰:“勞之不圖,報於何有?”爇僖負羈氏,魏犨傷於胸.公欲殺之,而愛其材.使問,且視之病,將殺之.魏犨束胸,見使者曰:“以君之靈,不有寧也.”距躍三百、曲踴三百,乃舍之.殺顛頡以徇於師.
  • 7.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僖負羈之妻曰.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志於諸侯.得志於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乃饋盤飧寘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 8.    《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九回:見僖負羈家中被火,急教軍士撲滅,已自焚燒得七零八落。僖負羈率家人救火,觸煙而倒,比及救起,已中火毒,不省人事。……狐偃胥臣訪知是魏犨顛頡二人放的火,大驚,不敢隱瞞,飛報大寨。……(晉文公) 先到北門來看僖負羈,負羈張目一看,遂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