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僑姓士族

鎖定
僑姓士族四大著姓王謝袁蕭為衣冠南渡北方士族的代表,為東晉南朝的一流門第,也稱門閥
中文名
僑姓士族
所屬時期
東晉南朝
相關氏族
王、謝、袁、蕭

僑姓士族琅琊王氏

秦朝名將王翦之孫王離死於鉅鹿之戰,王離長子王元,為避秦亂,遷於琅琊郡(今山東臨沂),為琅琊王氏始祖。王元之弟王威則是太原王氏的祖先。
西晉太保王祥給異母弟王覽一把佩刀,並説王覽的後代一定很風光,足以承受這把刀。琅琊王氏在衣冠南渡時為東晉政權的穩固居功至偉,被稱為“第一望族”,時人皆謂“王與馬,共天下”。整個家族在東晉和南朝共出現過九位皇后,七位駙馬,一位北朝妃嬪
侯景之亂時,琅琊王氏與陳郡謝氏一起因拒絕與侯景聯姻,而受侯景報復性地大屠殺,自此幾乎在政局失去影響力;唐朝僅有四人官至宰相王方慶、王璿、王璵王摶);五代時期則無一人被史書立傳。 [1] 

僑姓士族陳郡謝氏

西周末年,周宣王封申伯於謝邑(即今河南南陽一帶),建立申國,申國被楚國滅亡後,申伯子孫因地而姓。至魏晉時,謝纘遷居陳郡陽夏都鄉吉遷裏(今河南太康縣),遂以陳郡為郡望。
陳郡謝氏在東晉初年還只是一個普通士族,東晉初年,謝裒為兒子謝石向琅琊諸葛氏求婚,被諸葛恢拒絕。直至謝萬出仕,掌握了豫州之後,方才開始崛起,可謝萬也被阮裕鄙視,稱其為暴發户,直到淝水之戰,謝氏所領北府兵以少勝多後,東晉政府追論功績,追封謝安為廬陵郡公,封謝石為南康郡公,謝玄為康樂縣公,謝琰為望蔡縣公,陳郡謝氏一門四公,奠定了一流士族的地位。
陳郡謝氏的主要功績,為領導北府兵淝水之戰之中以少勝多,打敗了前秦苻堅,保全了東晉江山。淝水之戰之後,謝氏子弟開始隱退,較少參與實際政治。但仍舊保持了最高門第的地位不墜。自東晉蕭梁(317年-557年),謝氏共有13代、100餘人見於史傳,其門第之高,連皇帝有時也不得不借助於他們的影響力。謝氏擁有大量資產,子弟也大多才華出眾,被視為士族領袖,前後一百餘年。

僑姓士族陳郡袁氏

出於東漢官員袁良之後。與其他袁姓類似,袁良碑文自敍出於胡公滿之後。袁良孫袁滂官至司徒,曾孫袁渙後效忠曹魏,有傳記傳世。歷魏晉南北朝,至唐朝,袁姓者多自稱為陳郡袁氏。袁渙為扶樂縣人,曾孫袁瓌為陽夏縣人,蓋因西晉時廢扶樂縣之故。故後世陳郡袁氏者,稱陳郡陽夏縣人;東晉史學家、文學家袁宏為其後。
由於與汝南袁氏的先祖袁良同名,歷代多有混淆。北宋時編撰的《新唐書》將兩位袁良混為一人,至今仍有錯誤流傳。

僑姓士族蘭陵蕭氏

蘭陵蕭氏,是中國中古時期一個以蘭陵郡郡望蕭姓士族。蕭氏在南朝以軍功起家,其後家族子弟建立了南齊南梁兩個朝代,發展為僑姓士族主要代表,與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齊名。在唐朝,蘭陵蕭氏仍屬一流高門,共有十人出任宰相
參考資料
  • 1.    《晉書·王覽傳》:“初,呂虔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謂祥曰:‘苟非其人,刀或為害。卿有公輔之量,故以相與。’祥固辭,強之乃受。祥臨薨,以刀授覽,曰:“汝後必興,足稱此刀。”覽後奕世多賢才,興於江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