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傷科補要

鎖定
《傷科補要》,傷科專書,4卷。清代錢秀昌(松溪)撰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卷1為人身大體解剖與各部穴位圖;卷2收有主要部位的骨與關節損傷手法治療36則;卷3至4載常用理傷方藥137首,後附常見病急救法。主張治傷必須明脈理,脈證合參。書中並首次記述了楊木接骨術,對後世有一定的影響。全書言簡意賅,綱舉目張;經驗之法編成口訣,便於記誦。
書名(異名)
《傷科補要》
作    者
錢秀昌(松溪)
成書年代
歸屬類別
中醫典籍

傷科補要成書背景

本書系作者在《醫宗金鑑·正骨心法要旨》基礎上,結合平日治傷經驗纂輯而成。

傷科補要流傳版本

現存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虹口竹蔭堂刻本、引溪志遠堂刻本、上海千頃堂書局刻本、抱芳閣刻本,清咸豐八年(1858)姑蘇來青閣春記刻本等;1949年後有排印本和影印本出版。

傷科補要作者簡介

錢秀昌,清代傷科學家。字松溪。上海(今屬上海市)人。少讀醫書,因醫理淵深,未能心領。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偶折左臂,得時醫楊雨蒼治癒,因從之受業。後得授骨折脱臼之整復手法,秘傳治傷之方,又參以《醫宗金鑑·正骨心法要旨》,乃以傷科聞名。嘗輯《正骨心法》之精義,結合其平素醫療實踐經驗,撰成《傷科補要》四卷(1808年),附以驗方歌訣,並載有楊木接骨法治癒骨折骨不連之經驗。內容簡明實用,流傳頗廣。

傷科補要內容簡介

卷一為人身骨度、名位、傷科器具和脈訣。骨度按頭部、胸腹部、背部、側部、四肢部詳列尺寸、名位與受傷後致命程度並述,皆附圖;器具列攀索、疊磚、腰柱、木板、杉籬、抱膝等;脈訣以四字歌訣簡述損傷脈象,辨病情輕重,決預後吉凶。卷二闡述損傷證治三十六則,第一至第五則為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治法、至險之症不治論及從高墜下傷;第六至第二十三則,分述各部受傷症候、治療和預後;第二十四至第二十八則述受寒、感痧疫、懷孕傷症等治法;第二十九至第三十四則論治杖瘡夾棍傷、藥箭傷、諸咬傷、湯火傷、自縊和溺水救法等;第三十五、第三十六則述運、燻、灸、倒四種外治法及應刺諸穴。卷三以歌訣形式列舉止血黑絨絮、玉紅膏等九十一方。卷四載錄名家秘方四十六首,急救良方四十九首。本書稽參《正骨心法要旨》精義,合平日試驗真傳而作,內容精要翔實。強調傷科醫師必須熟悉骨骼形態;治傷必須詳脈訣、明脈理,全身調治始能無誤。髖關節脱位後的側卧復位即為本書首創。

傷科補要影響評價

本書為有影響的傷科重要著作。記載了骨度尺寸,為當時傷科的統一診斷標準提供了基礎依據,又為後世精確測量和診斷等奠定了基礎;提出損傷局部望診法,令王氏主編的《中醫傷科基礎》仍繼承強調之;論述了18種脈象,提出了脈診在傷科的臨牀應用,《中醫骨傷基礎》認為具有一定的臨牀參考價值,特錄載;發明的曲款伸足整復關節脱位手法,仍被張氏主編的《中醫骨傷科學》繼承之:“其手法與現代的旋轉回旋復位法十分相似” 。
[1-3] 
參考資料
  • 1.    餘瀛鰲,李經緯.中醫文獻辭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 2.    李經緯.中醫人物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
  • 3.    裘沛然.中國醫籍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