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傷寒論集註

(清代徐赤所著書籍)

鎖定
《傷寒論集註》是清代徐赤所著書籍。
書    名
傷寒論集註
作    者
徐赤(五成)
書名(異名)
《傷寒論集註》
成書年代
歸屬類別
中醫典籍

傷寒論集註流傳版本

現存清雍正五年(1727)著者自刻本、清乾隆十七年(1752)瓜涇徐氏家刻本。

傷寒論集註作者簡介

徐赤,清代醫家。字五成,東吳瓜涇(今江蘇揚州)人。習儒,康熙後期於蘇州設館傳授經學。暇則與吳士鎮(字申培,號大訥)論醫。與名醫薛雪有交往,晚年尤精於醫。

傷寒論集註內容簡介

卷一至卷五為六經病篇;卷六為脈法篇;卷七為痙濕暍病篇;卷八為不可汗病、可汗病、可吐不可吐病篇;卷九為可下不可下病篇;卷十為發汗吐下後病篇。外篇四卷,卷一為可温、可灸、可刺等病及陰陽交、傷寒兩感證、合病並病、結胸證、心下痞等;卷二為瘀血、便血、狐惑、發黃等雜病;卷三為痰病、食積、虛煩、腳氣等雜症;卷四為婦人傷寒、妊娠傷寒、小兒傷寒。所載《傷寒論》原文悉按王叔和之舊,脈法諸篇置六經篇後。對於前賢論述去瑕存瑜,或錄全文,或摘一二語,或取其意,附於有關篇章後,並説明出處。凡著者之見則分別説明,並採集《金匱要略》《脈經》《千金方》《傷寒總病論》《南陽活人書》《傷寒補亡論》《傷寒論條辨》《尚論篇》等有關論述別為外篇。同時重視《傷寒論》原文字句的註釋。
《傷寒論集註》,《傷寒論》注本,10卷。清代徐赤(五成)撰於清雍正五年(1727年)。本書《傷寒論》原文按王叔和編次之序予以詮釋。作者選集成無己、方有執、喻昌、郭雍、柯琴等注,闡發個人心得、經驗。徐氏以為六經為傷寒之畛域,太陽與陽明為六經之始終。太陽為諸陽主氣,涵蓋諸經;陽明為後天根本,滋養四旁。故外邪之來,太陽先受之,四旁有病,入胃則不傳。書中前5卷為辨六經病脈證並治法,6卷為脈法,7至8卷為辨痙濕暍、霍亂、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法,9卷為辨下之可與不可病脈證並治法,10卷為辨發汗吐下後病形證治。後附《傷寒論集註外篇》4卷,採集《金匱玉函經》、《脈經》、《千金方》、《傷寒總病論》、《活人書》、《傷寒補亡論》、《傷寒論條辨》、《尚論篇》等書中內、婦、兒科雜病之脈證並治,以補徐氏自撰《傷寒論集註》之未備。

傷寒論集註影響評價

薛雪序稱“取長沙之微言妙論,條疏節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兢兢於章句之間,實際可取正復不少”。
[1-3] 
參考資料
  • 1.    餘瀛鰲,李經緯.中醫文獻辭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 2.    李經緯.中醫人物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
  • 3.    裘沛然.中國醫籍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