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傷寒論辯證廣注

鎖定
《傷寒論辯證廣注》是中醫典籍,作者是汪琥(苓友)。
書名(異名)
《傷寒論辯證廣注》
作    者
汪琥(苓友)
成書年代
歸屬類別
中醫典籍

傷寒論辯證廣注流傳版本

現存清康熙十九年(1680)吳郡汪氏自刻本、康熙平陽季東壁刻本、槐蔭堂據汪氏自刻本重印本,1958年上海衞生出版社據季東壁刻本影印出版。

傷寒論辯證廣注作者簡介

汪琥,清代醫學家。字苓友,號青谿子。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先習儒,後改業醫。博覽前人有關傷寒著述,對傷寒造詣甚深。康熙年間從友人處得武陵(今湖南常德)陳亮斯所著《傷寒論注》草稿,謂此書“極為入理,惜其書不全”,乃於康熙十五年至十九年(1676~1680)間專志著述,撰成《傷寒論辯證廣注》十四卷。遵《素問》“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之論,以邪之傳經者為熱病,直中者為寒證,二者不宜混淆,故首取《傷寒論》熱病條文,逐條廣參各家論説予以辯注,頗多創見。對不少傷寒名著、名家亦有所論評。又撰《中寒論辨證廣注》三卷,按前書體例逐條注説《傷寒論》屬真寒證之條文,附於前書之末刊行。另著《痘疹廣金鏡錄》三卷、《養生君主編》三卷、《增補成氏明理論》、《醫意不執方》等,後兩書已佚。

傷寒論辯證廣注書評、序言

自序
世人之病傷寒為多,傷寒之書仲景為聖。夫以一病而有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詳已惡乎廣哉?不知仲景之書本於《內經·熱論》,其言六經傳變,非不辯且晰也,仲景復推展以成書。因是以有王叔和之增益,因是以有成無己之註解,蓋愈推則愈廣焉。則餘之補闕略訂訛謬而為是書也,非無自矣。且夫傷寒之病,多由時氣,則四時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候不可不詳釋也。傷寒之病必傳經絡,則十二經之在手足者,不可不兼圖也。傷寒之病非一證,則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不可不反覆窮究而為之推衍附益也。傷寒之病,間用針刺,其法近世罕見,則熱病之五十九穴,不可不備錄也。餘獨怪世醫徒取節庵一編,無他,樂其簡耳。然昔人方論皆有奧義存於其間,使不深察其意,嘗有失之毫芒而死生頓易者矣。餘非不憚煩也,正惡夫世之樂於簡,而輕視民命者,往往誤而殺人也。則是書之補前人所未補,發前人所未發者,曷可少哉。其曰傷寒,非寒者。蓋寒病則治以熱劑,熱病則治以涼劑,此自然之理也。傷寒之病名雖為寒,其所見之證皆熱。竊恐後人執傷寒之名而誤投熱劑,故曰傷寒非寒也。至感真寒而深入三陰者,特十之一二耳。此其所見之病皆寒,而與熱證迥異,則名之曰真寒,而別為編。
康熙庚申重九長洲汪琥苓友自序。

傷寒論辯證廣注章節目錄

卷之一
辯傷寒非寒病論
纂注內經熱論
圖注內經足陰陽六經之脈
歷考昔賢論傷寒兼傳手六經説
圖注內經手陰陽六經之脈
卷之二
纂注傷寒例
附昔賢傷寒例
卷之三
辯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上
卷之四
辯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中
卷之五
辯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下
附昔賢治太陽病方論變法
卷之六
辯陽明病脈證並治法
附昔賢治陽明病方論變法
卷之七
辯少陽病脈證並治法
附昔賢治少陽病方論變法
卷之八
辯太陰病脈證並治法
附昔賢治太陰病方論變法
卷之九
辯少陰病脈證並治法
附昔賢治少陰病方論變法
卷之十
辯厥陰病脈證並治法
附昔賢治厥陰病方論變法
卷之十一
辯陰陽易瘥後勞復病脈證並治法
附昔賢治瘥後病方論變法
卷之十二
辯誤汗吐下火灸温針逆病脈證並治法
附昔賢治逆病方論變法
卷之十三
辯温病脈證並治法
附昔賢治温病方論變法
卷之十四
辯風池風府期門等穴針刺法
附昔賢刺風池風府期門等穴瀉熱病法

傷寒論辯證廣注內容簡介

卷一載辨傷寒非寒病論等五篇;卷二載纂注張仲景傷寒論例,附昔賢傷寒論例;卷三至卷五載太陽病上中下篇,附昔賢治太陽病方論變法;卷六至卷十載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病篇,附昔賢治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病方論變法;卷十一載陰陽易差後勞復病篇,附昔賢治差後病方論變法;卷十二載誤汗吐下火灸温針逆病篇,附昔賢治逆病方論變法;卷十三載温病篇,附昔賢治温病方論變法;卷十四載辨風池、風府、期門等穴針刺法,附昔賢刺風池、風府、期門等穴瀉熱病法。汪氏認為病傷寒者皆系熱證,其寒氣既傳於內,無有不鬱而生熱者,故人之熱病雖多,傷寒之熱為最。恐後人執傷寒之名而誤投熱劑,故提出“傷寒非寒論”,並採輯《傷寒論》中屬熱病之條文,廣集前賢論説,逐條辯注闡發。認為仲景之傷寒有正傷寒與類傷寒之分,正傷寒為冬月觸冒霜露中寒而即病者,其餘三時當名為類傷寒。強調其初若不由寒氣而得者,皆不得謂之傷寒。傷寒一病不分何時,皆以寒為標,熱為本。若病標本皆寒者為中寒病,非傷寒病。並指出温病不同於傷寒,其治亦異。至於痙、霍亂等皆為雜病。書中又列圖注手足陰陽六經經脈、熱病針刺法及穴位圖等,認為六氣所傷,手足十二經皆受病,其正傷寒為足六經受病,類傷寒則鬱熱流傳,則手經亦在所不免,故治熱病而不知手經則每多缺略。還纂注《傷寒例》,論述時節、氣候與疾病之關係,且對四十七部傷寒書籍進行闡述評論,並輯錄自晉至明醫家治外感病之主要方劑一百零三首。
《傷寒論辯證廣注》,《傷寒論》研究性著作。一名《張仲景傷寒論辯證廣注》,簡稱《傷寒辯注》。14卷。清代汪琥(苓友)辯注,刊於康熙十九年(1680年)。汪氏認為:“傷寒之病,名雖為寒,其所見之證皆熱”。故據《素問·熱論》“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的理論,前12卷專以辯注《傷寒論》,其法析取仲景原著有關六經脈證治法中屬於熱病的原文,廣泛參閲並採輯古今諸家傷寒及有關著述內容,結合己見(多標以“琥按”二字)逐條予以闡釋。其所補輯之各家學術經驗,包括葛洪、陳延之、深師、孫思邈、張文仲、韓袛和、龐安常、朱肱、張潔古、劉完素、李東垣、王海藏、朱丹溪、陶節庵、王宇泰等名家。在論述治法及方劑方面,於仲景原著有所增補,是為本書一大特色。書中纂注《傷寒例》,並附昔賢對該篇之論注內容。卷13、14為“辨温病脈證並治法”、“昔賢治温病方論變法及熱病針刺法”等。本書與《中寒論辯證廣注》合刊問世。
[1-3] 
參考資料
  • 1.    餘瀛鰲,李經緯.中醫文獻辭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 2.    李經緯.中醫人物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
  • 3.    裘沛然.中國醫籍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