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傷寒論綱目

(2014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傷寒論綱目》,傷寒著作,16卷。清代沈金鰲(芊綠)輯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本書系《沈氏尊生書》分冊之一。卷首冠以總論,分為脈症、六經主症、表裏、傳變等篇。卷1~15編列《傷寒論》原文為綱,選輯歷代闡明仲景原旨之注為目。按六經次第分屬,以柯韻伯之説為主,不得分屬六經者,如傷寒後症及辨脈、平脈等篇,悉列於卷16中。沈氏所輯理論闡發精當,注重辨證施治。作者所加按語頗見謹慎,亦多中肯,補前人所未及。 [4] 
中文名
傷寒論綱目
書名(異名)
《傷寒論綱目》
作    者
沈金鰲(芊綠)
成書年代
歸屬類別
中醫典籍
ISBN
9787506754798
出版社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傷寒論綱目成書背景

沈氏以張仲景《傷寒論》條文為綱,採輯王叔和以下朱肱、成無己、許叔微、劉完素、張元素、張從正、李杲、朱震亨、張介賓、喻昌、柯琴等醫家之言為目,並加按語而撰成本書。

傷寒論綱目流傳版本

現存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無錫沈氏師儉堂刻本、清同治十三年(1874)湖北崇文書局刻本,並見於《沈氏尊生書》。1949年後有鉛印本出版。

傷寒論綱目作者簡介

沈金鰲(1717~1776)清代醫學家。字芊綠,號汲門,晚號尊生老人。無錫(今屬江蘇)人。少舉孝廉,從華希閔、秦蕙田、顧楝高等學,博通經史,著有《尚書隨筆》等。中年後潛心醫學,遍讀仲景以下諸名家醫著。或論傷寒,或言雜病,或明脈法,或詳藥性,分門別户,各有師承。因就平日所讀方書,研審其理,參互考訂,輯為《脈象統類》一卷、《諸病主脈詩》一卷、《雜病源流犀燭》三十卷、《傷寒論綱目》十八卷、《婦科玉尺》六卷、《幼科釋謎》六卷、《要藥分劑》十卷,共七種計七十二卷,總名《沈氏尊生書》(1773年)。此書包括藥物、脈象、傷寒、雜病、婦兒科等內容,廣輯前賢名論,採集各家之長,間附己意。內容賅博,論述精闢,為學者所宗,流傳較廣。

傷寒論綱目書評、序言

自序
《內經》揭傷寒之症,未詳傷寒之變。自仲景創論,分陰陽,析六經,立方治,人始知傷寒之病之大,與傷寒之病之治矣。而實未知其所以大所以治也。傷寒之病,有傳經,有直中,有始終不傳,有風寒交中,千態萬狀,棼如亂絲。稍涉疑似,汗吐下誤施,致生他變。又復誤治,至再至三,其焉有不斃者乎?乃猶語於人曰:吾固用仲景法,其如病之不治何。夫不知病之所犯,於臟腑、經絡、輕重、虛實之何若,而但云用仲景法,其曷有濟?乃又詭言仲景但知治外感,不知治內傷。又詭言但取仲景法,不取仲景方。夫方因法立,法就方施。仲景方果不足取,仲景之法亦非法矣。不知一百一十三方,方方皆活;三百九十七法,法法皆通。即其法與方,融會貫通之,誠有取之無盡,用之不竭者。人顧不此之思,欲妄言以文其謬,可慨已。廿年來,餘專讀傷寒書,至百餘家。人各一説,不勝繁冗駁雜之慮。倘欲學人如是以為業,恐白首不獲所據。不如是以為業,又空空罔所識知。乃不揣着為《綱目》一書,循六經之次,析各款之繁,以仲景論為綱,歷代諸家之語足以闡明仲景者為目。庶覽是書者,可尋流溯源,而曉然於仲景之旨矣。
時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十一月中浣沈金鰲芊綠氏書

傷寒論綱目內容簡介

卷首總論,列脈證、六經主閏、陰陽、表裏、傳變、愈解等六篇。卷一至卷七論太陽經證,列太陽經脈、發熱、惡寒、頭痛項強、結胸、煩躁、咳嗽、悸、自利、温病等七十五篇;卷八至卷十論陽明經證,列陽明經脈、譫語鄭聲、潮熱、發黃、不大便等四十五篇;卷十一至卷十二論少陽經證,列少陽經脈、寒熱往來、脅滿腹痛、嘔、發斑等十篇;卷十三論太陰經證,列太陰經脈、寒實結胸、吐利等六篇;卷十四論少陰經證,列少陰經脈、表熱裏寒表寒裏熱、但欲寐、手足厥逆、急温證、嘔吐下利等二十三篇;卷十五論厥陰經證,列厥陰經脈、吐蛔、除中、囊縮等十一篇;卷十六論傷寒後證,列百合病、狐惑病、陰毒、陽毒等傷寒所屬諸病,以及仲景辨脈、平脈等十一篇。本書六經病前冠以總論,每一經病篇首均有本經經脈一節,闡明其主症、主要方證及兼變證。下列常見病證,並將《傷寒論》有關條文分屬各篇目下,使讀者對症狀鑑別及治療用方一目瞭然。另對温熱病論述較詳,注重傷寒與温病、温熱與温疫温毒的區別。

傷寒論綱目影響評價

本書所擇醫家之説甚精,其按語亦頗簡練,立論嚴謹,為較好的《傷寒論》集註本。
[1-3] 

傷寒論綱目圖書目錄

卷首 總論
脈症總論
六經主症
陰陽
附錄:樓氏節候用藥
附錄:李氏大法
表裏
表症
裏症
半表半里症
表裏俱見症
無表裏症
傳變
愈解
卷一 太陽經症
太陽經脈
附:東垣辨脈
風傷衞寒傷營
附錄:胃風論
發熱
卷二
惡熱
惡寒
惡風
振戰慷
身熱惡寒 身寒惡熱
熱多寒少
下之熱不退
頭痛項強
頭眩鬱冒
搖頭直視
附錄:傷寒看目法
目中不了了
卷三
身搖
身癢
身疼
百節疼痛
筋惕肉陶
附錄:筋骨四肢辨
脅痛
結月匈
髒結
胸脅腹脹滿痛
腹中雷鳴
動氣
卷四
少腹硬滿
奔豚
煩躁
咳嗽
……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陽明經症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少陽經症
卷十二
卷十三 太陰經證
卷十四 少陰經證
卷十五 厥陰經證
卷十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