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傷寒學派

鎖定
以研究或闡發張仲景的《傷寒論》的辨證論治、理法方藥為主要課題的醫學流派。歷史上對《傷寒論》進行探討研究的醫家極多,留下上千種論著,影響很大。
中文名
傷寒學派
類    型
文化術語
研究方向
傷寒論》的辨證論治、理法方藥為主要課題

傷寒學派歷史發展

傷寒學派的歷史發展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
晉唐時期為蒐集、整理階段。《傷寒論》成書不久,未及廣泛流傳就已開始散落,晉代王叔和是最早蒐集整理該書的醫家。他從脈、證、方、治入手,按照張仲景辨證施治精神進行編次。唐代孫思邈在晚年見到《傷寒論》,按照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分類條文 ,每一經病中,又採用“ 方證同條 ,比類相附 ” 的研究方法,突出主方,以方類證,提出了桂枝湯、麻黃湯、青龍湯為治療傷寒的三綱思想,頗有見地。
宋金時期為校正定型、展開研究的階段。能使《傷寒論》有定型版本,並得以廣泛傳播的,全賴北宋校正醫書局的林億等學者。從宋代起研究《傷寒論》蔚然成風。宋金時期研究該書併成一家之言的,不下80餘家,著名的有龐安時、韓祗和、朱肱、許叔微、郭雍、成無己、王好古等人。龐安時撰《傷寒總病論》,着重病因發病的闡發,認為温病雖與六經有關,但不可“一例作傷寒”。韓祗和着《傷寒微旨論》,論傷寒辨脈及汗、下、温等法,頗多發明。朱肱着《南陽活人書》,認為《傷寒論》的六經即三陰三陽六條經絡,並以經絡説解釋各個症狀機理 。 許叔微着有《 傷寒百證歌 》、《傷寒九十論》、《傷寒發微論》等,在六經辨證基礎上 ,着重發揮陰陽表裏寒熱虛實八綱辨證,八綱之中又尤以陰陽為總綱。郭雍《傷寒補亡論》,採收《素問》、《難經》 、《備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及朱肱、龐安時、常器之諸論,以補説張仲景闕略。成無己是全面註解《傷寒論》的第一人,他以《內經》、《難經》作為註釋依據,又引《傷寒論》原文前後互相印證,撰成《註解傷寒論》一書。王好古撰《陰證略例》,指出傷寒的陰證尤為嚴重,闡述了陰證的鑑別和治療方法,打破了傷寒與雜病的界限,擴大了六經的治療範圍。
明清時期為流派紛起,研究日深的階段。由於對《傷寒論》研討的深入,對該書的不同理解越來越多。理論上,就原文編次問題,有以方有執為首的認為原文錯簡,要重新修訂的錯簡派和以張志聰、陳修園等為代表的認為原文不可增減一字、移換一節的維護舊論派;在六經實質問題上,有認為是臟腑經絡、五運六氣、形層部分、六區地面、八綱樞要等多種見解;臨牀上,有以柯韻伯、徐大椿等為代表的以方類證派,有以尤在涇為代表的按法類證派,有以錢潢為代表的按因類證派,有以沈金鰲為代表的按證類證派和以陳修園為代表的分經審證派。喻昌、張璐、程應旄、周揚俊、黃元御、吳儀洛、張遂辰、張錫駒、秦之禎等都是明清傷寒學派的重要人物。

傷寒學派發展歷程

傷寒學派經歷了孕育 、成長 、 蓬勃興旺的幾個發展階段,大大提高了中醫學的臨證水平。傷寒學派的歷史是中醫史的主要組成內容。
傷寒學派 是以研究、闡發張仲景《傷寒論》的病、機、論、治為主的歷代醫家形成的一大醫學流派。傷寒學派的諸多醫家是從收集《傷寒論》散在舊論,訂正校勘,繼而在學習過程中闡發學習心得和學習方法,並同時進行醫療臨牀實踐的過程。明末、清代之後,對於温病學的概念和辨析及證治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由於這些醫家的實踐內容多以温熱病而因此有所區分,遂有傷寒學派之稱。

傷寒學派形成因素

一、《傷寒論》所具有的理論和實踐意 義
二、《傷寒論》由曹魏太醫令王叔和整 理編輯成十卷
三、辨證論治原則所具有的普遍意義
張機(字仲景
東漢末年,南郡涅陽(今河南南陽)人,生平大約在西元150-219年 。
《名醫錄》雲:“南陽人,名機,仲景乃其字也。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始受術於同郡張伯祖。時人言:識用精微過其師。”
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尤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

傷寒學派學術價值

總結了漢以前的醫學成就,把古代理論醫學和臨牀醫學結合起來,內容明確系統,理法方藥完備,確立了臨牀辨證論治的方法,在中醫學的發展中佔有承前啓後的地位。
王叔和整理編輯 《傷寒論》
晉·皇甫謐序《甲乙針經》雲:“伊尹以元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漢·張仲景論廣《湯液》,為數十卷,用之多驗。近世太醫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遺論甚精,皆可施用。”
所著論,其言精而奧,其法簡而詳,非淺聞寡見者所能及。自仲景於今八百餘年,惟王叔和能學之。
辨證論治原則的普遍意義
《傷寒論》主論外感傷寒熱病,但它揭示和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具有普遍意義。
方劑組織嚴密,臨牀作用顯著,不僅可運用於傷寒病,而且還可運用於多種內傷雜病。
《傷寒論》的研究過程
晉唐時期,為《傷寒論》研究之收集整理階段
宋至金元時期,為深入研究與學派形成階段
明清兩代,為《傷寒論》學術發展,學派形成爭鳴時期
晉唐時期,為《傷寒論》研究之收集整理階段
王叔和 “今搜採仲景舊論,錄其證候、診脈、聲色,對病真方有神驗者,擬防世急也。”
孫思邈 “江南諸師秘仲景方而不傳。” ;“方證同條,比類相附,須有檢討,倉卒易知。”
宋至金元時期,為深入研究與學派形成階段
韓祇和《傷寒微旨》,強調以脈為先,脈證分辨。
龐安常《傷寒總病論》,重病因發病,倡“寒毒、疫氣”之説。
朱肱《南陽活人書》,倡經絡説,提出三陰三陽的本質問題。
許叔微《傷寒九十論》,重臨牀驗證。
郭壅《傷寒補亡論》,搜採世説,補入論中,以豐富傷寒內容。
成無己《註解傷寒論》,首次全面註解《傷寒論》,用以經注論,經論結合 。

傷寒學派傷寒三大學派

錯簡重訂派
方有執,《傷寒論條辨》認為王叔和編次《傷寒論》“顛倒錯亂殊甚”而必須重訂,並着重發揮“為中風,營傷寒,營衞俱中傷風寒” 。
其他代表醫家有:俞昌,《尚論篇》;張潞《傷寒瓚論》;程郊倩《傷寒論後條辨直解》;章虛谷《傷寒本旨》 ;周揚俊《傷寒論三注》;黃坤載《傷寒懸解》
維護舊論派
陳修園 ,《傷寒論淺注》,稱王叔和編次《傷寒論》“有功千古”。“自《辨太陽病辨證篇》至《勞復》止,皆仲景原文。其章書起止照應,王肯堂猶如神龍出沒,首尾相應,鱗甲森然。茲不敢增減一字,移換一節。”
其他代表醫家有:張卿子《傷寒論宗印》 ;張志聰《傷寒論集註》;、張錫駒《傷寒論直解》 。
辨證論治 派
按方類證:柯琴《傷寒來蘇集》
按法類證:尤怡《傷寒貫珠集》
按症類證:沈金鰲《傷寒論綱目》
按因類證:錢璜《傷寒溯源集》
分經審證:陳修園《傷寒醫訣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