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傷寒分經

鎖定
《傷寒分經》,10卷。清代吳儀洛(遵程)編注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吳氏謂冬月之傷寒、春月之病温、夏月秋月之傷暑濕熱,乃四序中主病之大綱。仲景立法,獨詳於冬寒。故本書主要闡述傷寒、春温、夏熱、秋燥4種疾病證治,而詳於前者。全書按喻昌《尚論篇》之編次,註文多取喻昌、方中行之説。
作    者
吳儀洛(遵程)
出版社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4] 
ISBN
9787513222105
書名(異名)
《傷寒分經》
成書年代
歸屬類別
中醫典籍

傷寒分經內容簡介

卷一論太陽病,分上、中、下三篇,主要論述風傷衞、寒傷營、風寒兩傷營衞等證,法一百三十五條。卷二論陽明病,分上、中、下三篇,主要論述太陽陽明經證、正陽陽明腑證、少陽陽明經證,法七十三條,並附少陽、太陰、少陰、厥陰轉陽明證等五證。卷三論少陽病,法二十一條,附合病、並病、壞病等二十條,並論太陰病,法九條。卷四論少陰病,分上、中二篇,分別論述從權温經、正治存陰,法四十四條;下篇論厥陰病,法四十七條,附過經不解、差後勞復等證十二條。卷五論春温,分上、中、下三篇,主要論述“冬傷於寒,春必病温;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等證,並辨伏氣温病、小兒春月病温等六例。卷六論夏熱,列有痙病、暍病、濕温、霍亂等,計二十五條。卷七論脈法。卷八論仲景《傷寒論》一百一十三方。吳氏推崇《傷寒論》為眾法之宗,羣方之祖。以為叔和編次厥功甚偉,但大綱混於節目之中,無可錄繹;喻氏《尚論篇》先振舉其大綱,次詳其節目,將三百九十七法分錄於大綱之下,極得分經之妙,因名曰“分經”。其論太陽病,認為表有營衞之不同,病有風寒之各異,鼎足三大綱。陽明以胃實為正,但有太陽陽明、正陽陽明、少陽陽明之分。對於少陽篇,認為原文大半由叔和編入太陽經中,殊不得其解,乃引少陽之文與合病、並病、壞病及過經不解等歸入本篇。其論温病,認為仲景書詳於治傷寒而略於治温,然法度錯出於治傷寒之中。其論痙濕暍三病,認為證雖同屬太陽經,然皆夏日熱病,非傷寒之所有,故《金匱要略》《傷寒論》皆主用白虎湯治療。又取徐忠可《傷寒一百十三方發明》對《傷寒論》方進行了闡發,附有驗案。另將喻昌《醫門法律》暴卒中寒一門補入,並附“秋燥”。

傷寒分經作者簡介

吳儀洛,清代醫藥學家。字遵程,浙江海鹽人。先世藏書甚富,且多海內稀見醫書。幼習舉業,旁覽醫籍,遂改研岐黃。曾遊湖北、廣東、河北、河南等地,並留居四明(今寧波)五載,入天一閣苦讀醫書,學業益精。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行醫四十年,名噪鄉里。著《本草從新》十八卷(1757年),以為汪昂《本草備要》有承誤之失,遂加以增改,補入藥品近三百種。冬蟲夏草、太子參等藥,均系本書首載。註解藥性,頗多新見。《成方切用》十四卷(1761年刊),錄時用之方一干三百餘首,採《醫方考》、《醫方集解》之長,闡釋方義,詳述加減,為醫家臨證所重;附《勿藥元詮》七十四條,皆防病養生之言。《傷寒分經》十卷(1766年刊),詳註《傷寒論》字句並闡其藴義。另著有《一源必徹》、《四證須詳》、《雜證條律》、《女科宜今》及《周易識》、《春秋傳義》等皆多散佚。門人許栽繼其術。

傷寒分經流傳版本

現存乾隆三十一年(1766)硤川利濟堂刻本。

傷寒分經影響評價

本書的疏注,較《尚論篇》為詳,並多所補益;對《尚論篇》間有未合之處,更稍為更發揮,可備研究《傷寒論》參考。
[1-3] 
參考資料
  • 1.    餘瀛鰲,李經緯.中醫文獻辭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 2.    李經緯.中醫人物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
  • 3.    裘沛然.中國醫籍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
  • 4.    文津搜索  .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