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傷寒六書

鎖定
《傷寒六書》,傷寒著作。又名《陶氏傷寒全書》,6卷。明代陶華(節庵)撰,成書於明正統十年(1445)。本書為陶氏所撰6種傷寒著作之合訂本,包括《傷寒瑣言》、《傷寒家秘的本》、《傷寒殺車槌法》、《傷寒一提金》、《傷寒截江網》、《傷寒明理續論》等六書。書中對《傷寒論》六經病證的辨證論治,從證候歸類、病證專論、六經傳變、陰陽表裏虛實等方面加以闡述,另對《傷寒論》診脈法、用藥法亦有專論。其於傷寒病證治法多宗張仲景,但亦汲取後世温熱病證治的方法,而受朱肱《南陽活人書》的影響較大。但其6種著作,內容頗多重複,對某些傷寒證候之辨證尚欠清晰,所選方藥或有雜亂之弊。
書名(異名)
《傷寒六書》《陶氏傷寒全書》
作    者
陶華(節庵)
成書年代
歸屬類別
中醫典籍

傷寒六書成書背景

本書為陶氏研究《傷寒論》《南陽活人書》《傷寒明理論》等書後,據前人之説並參合己見而撰成。

傷寒六書流傳版本

現存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吳勉學校刻《古今醫統正脈全書》本、明萬曆四十年(1612)李存濟刻本、1931年上海中醫書局鉛印本等。並見於《叢書集成初編》。

傷寒六書作者簡介

陶華(1369~約1450)明代醫學家。字尚文,號節庵、節庵道人。餘杭(今屬浙江)人。幼讀儒書,旁通百家,精醫,於傷寒尤有研究。正統(1436~1449)年間至省郡治傷寒,名動一時。著有《傷寒六書》《癰疽神驗秘方》《傷寒點點金書》《傷寒全生集》等。

傷寒六書書評、序言

《傷寒瑣言》序
醫之為道,何道也?曰:君子之道也。苟非存心有恆者,可輕議哉!何則?夫藥之性,能生人亦能殺人。蓋操之不得其要,則反生為殺矣。惟君子則然,心不苟,故其為業必精。及其臨病,必詳以審,故能化悲痛為歡忻。小人之性忍以貪,貪則惟利是圖,忍則輕忽視人命。逮及臨病,則誇以略,不察病之虛實,輒投瞑眩之藥,不殺人也幾希。吾固為君子之道也。予晚年得子,方逾弱冠,柔軟多病,習懶不能自強,必非能受此道者。日夜痛心,懼夫吾歿之後,有病委之庸醫,足可以傷生滅性。孟子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有子多病,不傳以濟生之道,一旦夭扎,祖宗之祀事絕矣,豈為人父之道哉!某今年七十有七,衰邁殊甚,桑榆之日,豈能久照。日夜用心,以輯成《傷寒明理續編》,論法雖略備,非有師承口訣,不能融會貫通於心。又着《瑣言》一卷,文雖鄙俚,然言簡意到。其中包括仲景不傳之妙,皆世所未嘗聞見,剖露肺肝以罄其藴奧,實升高之梯階。當寶之如珠玉,潛心玩繹搜索,以盡厥旨。有疑輒問,不可因循,務期日進高遠。司馬温公曰,達則為良相,不達則為良醫,豈非君子之道乎?汝宜服膺此訓,敬慎而行之,他日倘能以斯道濟人,亦君子也。若存心不古,以吾言為妄謬,反以斯道殺人,負吾之用心,非吾之子也。
正統十年乙丑中元日餘杭節庵道人陶華書
《明理續論》序
昔朱肱奉議着《傷寒百問》,書成經進,授醫博士。其書付監刊行。道遇豫章名醫宋道方因就質之,宋為指駁數十條,肱罔然自失。由是書監不刊,事見《續易簡方》。雙鍾李知先又為《歌括》、《八韻》二書,吾鄉先輩例以為活人之書。(按:《魏志·佗傳》雲出書一卷,此書可以活人,則活人之名所由始,而仲景《傷寒論》是也。)朱、李二公雖知有仲景之書,不能臻其 奧,未足以充活人之名。正統改元,餘遊京師,遇臨江劉志善先生,授書一卷,指摘《百問》亦數十條。攜以南歸,呈之松江趙景元先生。奉議之書,固未盡善,而劉公所駁,似為大闕,後人無議為也。且仲景之書,流傳既久,魚魯實多,微辭奧旨之互見。殘簡斷篇之後,先朱公既未知其文,又不知其證候。然自漢魏以來,高人逸士所着,不傳於今者,何可勝數。因出示諸書,曰郭白雲《傷寒補亡》、龐安常《卒病論》、韓 和《微旨》、楊仁齋《傷寒類書》、王實《證治》,常器之、楊大授,凡此數種,皆有功於仲景,而東南醫流所未見也。景元亦自編一書,曰《傷寒類例》,久未之成,不以示人。庚寅冬,予病,足不出户庭數月,因觀成無己《明理論》只五十證,辯究詳明。惜其未備,於是乃集所見所聞,比類附例,斟酌而損益之,遂成一書,名曰《明理續論》,姑以自備遺亡,非敢傳諸人也。雖朱公《百問》積平生之勤,尚不免後人之紛紜言之,予實何人,仍以數月而有所成。蓋賴古人之成訓,有以啓發之。初學醫之士,或有所得焉,當有知予心者。乃記其所由於卷首雲。
刻《傷寒六書》序
嘗聞治身猶治兵。治兵者,必精孫吳之韜略,然後能偵虛實,諳奇正,而施攻守之方,治身者,必洞岐黃之奧旨,然後能察寒熱,知標本,而施調劑之法。如舍昔人之着述而談醫,猶舍孫吳之兵法而賈勇也,鮮有濟矣。予觀昔人之着,惟傷寒最詳。但説愈詳,而施之者愈溷。經候何以傳變,陰陽何以運遞,愚者暗於臨證,智者逞於創奇。不知張仲景、郭白雲諸君盡生平之力,而筆之於書,豈無所見。惟執一説而不究大全,斯妙義當前而莫睹矣。予少好醫道,嘗嘆疾之有傷寒,猶兵之有侵軼也,呼吸存亡,瞬息生死。因博求古今傷寒書,得陶氏節 六集,如所云明理論、家秘、瑣言與殺車槌、一提金、截江網者。鑿乎通天地,和陰陽,調血脈,分營衞,即虛邪賊風,防之有法,臨證施之,毫髮不爽。誠回生之精義,仁壽之妙道也。故梓之以廣其傳焉。
時萬曆壬子歲夏月朔日太醫院學生李存濟題

傷寒六書章節目錄

卷之一 傷寒瑣言
卷之二 傷寒家秘的本
卷之三 傷寒殺車槌法
卷之四 傷寒一提金
卷之五 傷寒截江網
卷之六 傷寒明理續論

傷寒六書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除廣泛論述傷寒脈、證、方、藥外,尤其在傷寒證候分辨與治法方面有所發展。卷1“瑣言”乃陶氏學習研究《傷寒論》的心得集。所謂“瑣言”並非系統之作,猶如學術論文,對“傷寒用藥大略”、“傷寒言證不言病”、“厥分寒熱辨”、“傷寒用浮中沉三脈法”、“傷寒傳足不傳手經辨”、“結胸解”及合病、並病、温病、死生脈候等17則問題,進行了詳細論述,並抒以己見,闡發仲景之奧旨。卷2“家秘的本”,首列傷寒總論、脈證指法等文,繼則重點論述傷寒若干病證,如發熱、頭痛、項強、惡寒、惡風、寒熱、潮熱、似瘧、無汗、自汗、頭汗、手足汗、盜汗等70餘種病證。次則論述風温、濕温、風濕等病的證治。卷3“殺車槌法”,內容包括劫病法20條;煎藥要法20條;秘驗37方、就注37槌法。陶氏認為“殺車槌法,世之罕有,永為養生之寶矣”。卷4“一提金”,分述六經之見證、辨證法、論脈法、用藥法,以“貫珠數,一一開注”之法論述傷寒證治,為提綱性傷寒啓蒙之作。卷5“截江網”,主要論述傷寒之標本論、用藥法則、正治逆治反攻寒熱辨、統論受病之由、傷寒無陰證辨、傳足不傳手之誤;六經辨證法及婦人傷寒與男子不同治法等16個問題。闡明瞭傷寒有關辨證識病、病因及用藥法則、男女傷寒在治療上的區別。卷6“明理續論”,陶氏認為成無己《傷寒明理論》共50論,“惜其未備”,於是“集所見所聞,比類附列,斟酌而損益之”,將成氏傷寒50論補充修改,增至85論,並提綱挈領地辨析了傷寒的形、脈、證。

傷寒六書影響評價

本書在傷寒分證、脈法、治療方面,有不少心得之見。這些學術觀點,不僅給後人以啓迪,同時對臨牀診治傷寒類疾病,也有較高的參考價值。然而不足之處是內容多重複,條理欠明晰。
[1-3] 
參考資料
  • 1.    邢淑麗,秦玉龍. 陶華《傷寒六書》及其學術思想探討[J]. 浙江中醫雜誌,2005,04:3-5.
  • 2.    餘瀛鰲,李經緯.中醫文獻辭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 3.    李經緯.中醫人物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