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傳統組織理論

鎖定
傳統組織理論,亦稱“古典組織理論”,是古典管理理論中涉及組織結構和組織管理基本職能的理論。目標是為高效率的管理提供解決問題的指導原則。着重解決:(1)指導設計、建立和維持一個組織結構的基本原則是什麼。(2)在組織內部管理的基本職能是什麼。古典組織理論的基本內容是: 研究和明確管理職能及實現管理職能必須遵循的科學原則,提出組織結構的理論和形式。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國的亨利·法約爾,德國的馬克斯·韋伯,美國的詹姆斯·穆尼和英國的林德爾·厄威克等。法約爾認為,管理不同於經營,管理活動只是經營活動 (包括技術活動、商業活動、財務活動、安全活動、會計活動和管理活動)的職能之一。管理本身又包含5種因素,即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
中文名
傳統組織理論
起源於
20世紀10~30年代
説    明
行政組織在社會中處於重要地位
代表人物
梅奧,馬斯洛,韋伯,泰勒

傳統組織理論設計原則

(1)目標一致
在一個組織內,如果每一個成員的一切活動都是朝着同一個整體目標,這個組織必然是有效的。
(2)明確等級 [1] 
從組織的最高層到最低層,它們握有的權力和責任沿着直線垂直分佈,形成一個分明的等級制度。
(3)例外原則
指組織的最高層管理者不是把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而是將一般規範化的決策交由下級去處理,上級只保留對例外事項的決策或控制權。現代管理的集權與分權即由此演變而來。
(4)統一指揮
在一個組織內,每個人都只能有一個直隸上司,只接受一個上司的命令,向一個主管領導負責並報告工作。
(5)權責相當
在規定下級責任時,必須同時授予完成職責所必需的權限,兩者必須相當。否則,下級就很難完成上級所賦予的任務。也就是要求上級用人不疑,充分授權,使下屬能夠順利完成自己的任務。
(6)控制幅度
控制幅度是指某一個管理人員直接有效指揮監督下屬人員的數量較少。由於一個人的精力、時間有限,且工作性質和複雜程度亦不同,因此,必須確定合理的管理幅度。
(7)劃分部門
一個組織要有效率,必須按專業化分工的要求,把組織劃分成幾個部門,選擇匹配適宜的專業人員進行工作。
(8)協同配合
即組織內部的每一個成員在分工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協調一致地位完成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9)授權責任
主管負責人把上級授予他的權職轉授給下屬,若下屬出現問題,轉授權職的人要負全部責任。
(10)管理人員不是他所管轄的那個單位的所有者。即所有權與經營權要分離,要選聘有才幹的人從事生產經營管理工作,並配備參謀諮詢人員或設置相應的工作機構。 [2] 

傳統組織理論優點缺點

優點:傳統組織設計強調工作效率,強調工作的專業化分工,強調嚴格的等級制度,因而有利於提高組織的穩定性和可控制性,也有利於組織目標的實現。
缺點:過分強調職權對被管理人員的控制作用,過分強調等級的嚴格性,因而不利於人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的充分發揮,使組織缺乏靈活性。而且會造成被管理者與管理者的敵對狀態,使被管理者對組織持反對態度,從而阻礙組織目標的實現。 [1] 

傳統組織理論設計趨勢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於從工業經濟轉向知識經濟的轉變過程中,信息化的浪潮正在以巨大的力量改變着人類社會。為了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要求,新的、有效的管理觀念和方式不斷湧現,使現代組織設計呈現出新的趨勢。
組織結構扁平化
現代組織結構出現了變扁平化的趨勢。
一方面,組織結構的變革要求管理幅度減小。因為現代信息技術加強了操作執行層與決策層的直接溝通,計算機化設備的發展取代了現行企業組織結構中中層監督與控制部門的大量工作,從而初次取消了中間管理層,破除了組織自上而下的垂直聳高結構,建立了一種緊密的橫向組織,從而達到了使組織變得靈活、敏捷、富有彈性和創造性的目的,能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着的環境。
另一方面,組織結構的變革也要求管理幅度加大。科技的發展使得管理者與下屬可以以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及時瞭解對方的狀態和意圖,從而使管理對象增多。
以上兩個方面共同作用的必然結果是組織規模的減小和扁平化,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競爭激烈、變化迅速的客觀環境。 [3] 
組織結構柔性化
現代組織結構也出現了柔性化的趨勢。在知識經濟時代,市場對企業靈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企業業務流程及相應管理流程也由於國際互聯網和企業內部網的應用而發生了變化。所以只有加快節奏,再造企業,才能適應迅速變化的市場。企業再造使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進一步合理化,大大加快了信息流轉的速度,縮短了生產週期,精簡了管理機構和人員。在柔性化的組織中,集權和分權相結合,穩定性與變化性相統一,靈活性和多樣性相協調,保證了企業充分利用資源,為企業提供了應變內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從而提高了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3] 
組織界限模糊化
現代組織的界限出現了模糊化的趨勢。隨着高度發達的信息技術在組織中的廣泛應用,組織一方面通過“借腦”與“集智”,彌補自身智力資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又與其他相關組織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虛擬企業。虛擬企業是一種由兩個以上的獨立公司組成的臨時合作形態。合作伙伴之間有共同的信息網絡,共享技術,分擔費用,聯合開發,已完成某個項目為目標。參與的雙方或多方之間存在着一種跨越空間的互利作用。一旦達到了合作目的,這種關係也隨之結束。由於虛擬企業的出現,企業界限模糊了,內外資源的相互配合形成了更大的綜合優勢,促進了企業的快速發展。 [3] 
參考資料
  • 1.    秦志華,李可心,陳先奎.中國農村工作大辭典.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01
  • 2.    張術松,汪雷.管理心理學概論(第二版).合肥市: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03
  • 3.    紀尚德.管理心理學.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