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傳統心理學模式

鎖定
傳統心理學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這一模式認為:通過各種各樣的強化力量加強誘因——反映的關係。藉助強大的驅策力來建立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而需求是由驅策力引起的。
中文名
傳統心理學模式
概    述
原始驅策力和學習驅策力
積極作用
廣告策略的制定
不    足
沒有強調文化對於消費者的作用

目錄

傳統心理學模式定義

驅策力分為原始驅策力和學習驅策力兩種。
原始驅策力——是指人的生理方面的需求,是非理性因素的行為。
學習驅策力——是心理的需求,是理性因素的行為。

傳統心理學模式積極作用

* 此模式被營銷人員所接受,應用於企業實踐活動,尤其是有關促銷策略,如廣告策略的制定等,收到較好的效果。
* 在無差別產品競爭市場上和戰後早期市場上效果顯著,美國的戰後品牌成長上都能找到這樣的影子。

傳統心理學模式不足

* 這種理論對人們對商品及促銷活動的感受以及人際之間的影響在購買行為中的作用,不能作出讓人滿意的答覆。
* 巴普諾夫的理論雖然開創了經典的心理分析的先河,但是其最重要的缺陷在於,這樣的理論只強調了輸入和輸出的關係,沒有強調文化對於消費者的作用,在目 前的社會狀況下—產品數量大於需求的情況下,所有人的購買行為都包含了更高層次的精神和文化需求。而正是這樣的需求主導人們的消費。所以實踐中存在一定的結果與理論偏離的現狀。但是如果該方法使用在無差別的市場上,或者資源緊缺的環境中(震後汶川),一定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