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傳統圖案

鎖定
傳統圖案,是由歷代沿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藝術風格的圖案。可分為原始社會圖案、古典圖案、民間和民俗圖案、少數民族圖案。圖案的思想內容取決於社會的經濟基礎,也是古代社會政治、經濟、道德、倫理的反映。
中文名
傳統圖案
外文名
Traditional pattern
釋    義
具有獨特民族藝術風格的圖案
特    點
民族風格強烈
分    類
原始社會圖案、古典圖案等
傳統圖案
分類  中國傳統圖案源於原始社會的彩陶圖案,已有6000~7000年的歷史。可分為原始社會圖案、古典圖案、民間和民俗國案、少數民族圖案
原始社會圖案是指從原始社會流傳下來的圖案。中國原始社會圖案以西安半坡、馬家窯、辛店、馬廠等遺址出土的彩陶圖案為代表。彩陶圖案的題材廣泛,有人物、動物、植物、水波、火焰、編織紋、幾何紋以及原始宗教紋樣等,造型拙稚,線條粗獷,風格質樸生動,具有鮮明的層次和節奏感。在圖案結構上,已熟練地採用對稱、平衡、分割、連續、放射、重疊、聯結、分離、組合等方法。
典型圖案是古代流傳下來而有典範性的圖案。中國古典圖案的遺產很多,按歷史時期劃分,主要有:商周時期的青銅圖案,戰國時期漆器、金銀錯器、刺繡等圖案,秦漢時期瓦當、畫像磚、石刻、織錦等圖案,南北朝時期石窟裝飾圖案,唐代唐三彩陶器、銅鏡、碑刻、金銀平脱漆器、織錦、印染等圖案,宋代瓷器、織錦、刺繡、緙絲等圖案,元代雕漆、織金錦、釉裏紅瓷器等圖案,明清時期青花瓷器、景泰藍、織錦、刺繡、玉器、雕刻等圖案。它們在藝術上都各具特色。
民間和民俗圖案是在人民羣眾中創作並流傳的具有民間風格和地方特色的圖案,包括根據民間風俗而設計的應景圖案。民間圖案主要有剪紙、刺繡、藍印花布等圖案;民俗圖案主要有元宵燈節的燈綵圖案,端午節辟邪的“五毒”(蠍、蜈蚣、蛇、壁虎、蟾蜍)圖案等。
少數民族圖案是少數民族在長期生產和生活中創造並流傳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圖案。例如,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地毯圖案,苗族、布依族的蠟染圖案,壯族、傣族、黎族、土家族、高山族、侗族的紡織圖案,苗族、瑤族、白族的刺繡圖案等。
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  圖案的思想內容取決於社會的經濟基礎,也是古代社會政治、經濟、道德、倫理的反映。例如,原始社會彩陶圖案的人面魚紋、雙體魚紋就寓意生活富裕,種族繁衍。商周時期以誇張的張目巨口、獰厲威嚴的獸面紋象徵奴隸主階級的權力。在形式上,採取器形中軸線、兩旁對稱的方法,表現出雄偉、穩重、莊嚴的藝術效果。戰國時期青銅圖案常以活潑優美的幾何形與動物變形穿插組合,並採用耕耘、戰鬥、狩獵、宴饗、比射、樂舞、採桑等題材,反映封建地主階級政治理想的萌芽。秦漢時期,建立了封建統一的帝國,耕耘、狩獵、宴饗、比射、雜戲、樂舞、車馬等圖案風格寫實,形象概括,姿態生動;在瓦當、銅鏡、漆器、織錦等圖案中還應用“延年益壽”、“子孫無極”、“長樂明光”等吉祥文字,加強思想內容的表達。南北朝時期,人們在長期戰亂流徙的痛苦中追求安定的天國世界,宣揚修生可以輪迴轉世的佛教思想成為人們的精神支柱,清瘦俏長、柔美寧靜的圖案形式和超凡脱俗的佛教題材,便成為南北朝圖案風格的主調。隋唐政治安定,物質生活充裕,象徵人間温暖幸福的圖案題材,如繁花茂葉的卷草,安祥温馴的瑞獸,嘴銜花枝瑞草、纓珞珠寶、同心結帶的珍禽,綜合各種花卉特徵的寶相花以及象徵豐收的瑞花等,造型豐滿,線條飽滿圓潤、色彩富麗,反映出太平盛世的繁榮景象。宋代,封建主追求靡麗的生活享受,圖案以工緻細膩的寫實風格為主。元代,蒙古族剛勁粗獷的裝飾風格和大量用金的審美嗜好改變了南宋圖案的柔麗之風。明清時期,不少圖案在吸收前代裝飾傳統的基礎上,造型已趨於程式化,在思想內容方面則把社會的政治、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及生活理想與圖案形象結合起來,表現一定的含義,即所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稱為吉祥圖案。吉祥圖案通過以下各種手法來表達它的思想內容。①象徵:根據某些花草果木的生態形狀、色彩、功用等自然屬性表現某一特定的思想內容,如石榴果內多子,象徵多子;牡丹花大色豔,象徵富貴;瓜瓞藤蔓不斷生長,不斷開花結果,象徵子孫繁衍;靈芝配製補藥,服之延年益壽,象徵長壽等。②寓意:用某些羣眾所喜聞樂見的神話傳説,文學典故等題材來寄寓特定的思想內容。例如《漢武內傳》記載東方朔偷食王母仙桃而長生不死的神話,故以桃子象徵長壽。③比擬:賦予某種題材以擬人化的性格。例如梅花在一年中花期最早,被比擬為花中之魁;《孔子家語·在厄》謂蘭花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而被比擬為君子。④表號:將某些題材當作代表某種特寫意義的記號。例如“暗八仙”的八種器物圖案分別為八仙所執的器物,其中葫蘆代表八仙中的李鐵枴。萱草也稱宜男草,表達了婦女祈求生育男孩的願望,也作為母親的象徵。⑤諧音:借用題材名稱的同音字拼成某種吉祥語。例如,蝙蝠、佛手象徵福,鹿象徵祿,金魚象徵金玉等。⑥文字直接表意:如直接用“福”、“壽”、“喜”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