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傳形

鎖定
傳形,讀音為chuán xínɡ,是漢語詞語,解釋為依原形仿製。
中文名
傳形
拼    音
chuán xínɡ
釋    義
依原形仿製 [1] 
出    處
《傳神記》

目錄

傳形簡介

傳形——方孔古錢幣的常用名詞,指刻成正字的陰文範鑄成之錢,錢文呈反字狀。
傳形 傳形
錢文左右易位稱傳形,又稱左讀。如半兩轉為"兩半",五銖轉為"銖五",貨泉轉為"泉貨"。又面文互易,且均反書,亦稱傳形。如錢文一字反書,或字的一部分反書,則稱某字或某字某部分傳形。

傳形例子

指錢文左右二字傳動易位。如“半兩”鑄成“兩半”,“大泉五十”鑄為“大泉十五”等;亦叫“反文”。另有位置未變但錢文反書者,亦稱“傳形”或“反字”。

傳形詞語解釋

傳形(傳形)
釋義:
1.畫像。
2.依原形仿製。
出處:
1.畫像。
宋 蘇軾 《傳神記》:
“傳神之難在目。 顧虎頭 雲:傳形寫影,都在阿堵中。” 清 袁枚 《新齊諧·畫工畫殭屍》:“囑隣人代請 以賢 為其父傳形。”
2.依原形仿製。
舊題 宋 董逌 《錢譜·故錢》:
“傳形五銖錢 劉備 所鑄,文字,輕重、大小與五銖無別,但以‘五’字在左,‘銖’字在右,謂之傳形。”
參考資料
  • 1.    傳形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9-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