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傲蕾·一蘭
- 出品公司
- 上海電影製片廠
- 製片地區
- 中國大陸
- 導 演
- 湯曉丹
- 編 劇
- 葉楠
- 製片人
- 沈錫元
- 類 型
- 劇情、戰爭
- 主 演
-
張玉紅
仲星火 - 片 長
- 182 分鐘
- 上映時間
- 1979年
- 對白語言
- 普通話
- 色 彩
- 彩色
傲蕾·一蘭劇情簡介
編輯17世紀中葉,沙皇俄國派遣波雅爾科夫以經商交友為名,侵入中國精奇里江畔,綁架達斡爾族代表希爾奇伊。希爾奇伊的女兒傲蕾·一蘭率領部落英勇抗擊侵略軍。波雅爾科夫提出以一蘭作人質,可放回希爾奇伊。 一蘭毅然前往,但她的父親已遭毒手,自己也身陷敵營。一蘭的未婚夫奧布庫率領部落繼續與侵略軍戰鬥。在莫斯科近郊的監獄裏,一蘭受盡折磨,度過漫長的七年。沙皇又派遠征隊押解着一蘭,入侵中國。在雅克薩城堡,一蘭遇到雙目失明的母親安達金,母親不惜捨身毒死看守,營救一蘭逃出魔窟。侵略軍指使收買的叛徒散佈謠言,誣衊一蘭早已投降沙皇,一蘭因而失去部落的信任,甚至奧布庫也和她決裂了。遠征隊的哥薩克士兵葉菲姆卡潛逃至赫哲族地區,遇到奧布庫,向他講述了一蘭在莫斯科監獄堅貞不屈的情景。奧布庫懊悔不已。這時,恰逢一蘭趕來聯合赫哲族兄弟,一對戀人欣喜重逢。正當一蘭的部落慘遭包圍,一蘭準備決一死戰之際,清廷的援軍和各部落兄弟趕來,士氣大振,侵略軍的頭目斯傑潘諾夫被一蘭射死。鑼鼓齊鳴,抗俄英雄傲蕾·一蘭接受清廷嘉獎,身穿御賜盔甲,回到自己的故土
[1]
。
傲蕾·一蘭演職員表
編輯傲蕾·一蘭演員表
傲蕾·一蘭職員表
製作人 | 沈錫元 |
導演 | 湯曉丹 |
副導演(助理) | 包起成、姚壽康、鮑芝芳 |
編劇 | 葉楠 |
攝影 | 羅從周、單聯國(副攝影) |
配樂 | 王雲階 |
剪輯 | 周夏娟、葛海娣 |
道具 | 張立武、張曦白(道具設計) |
美術設計 | 丁辰、王興昌、陳初電 |
造型設計 | 樂羽侯、徐君佩 |
服裝設計 | 陸伯勤、施琦平、曹穎平 |
燈光 | 陸根福 |
錄音 | 吳江海、李炳奎 |
佈景師 | 朱金明、徐雲龍(繪景) |
煙火 | 蔣伯林 |
軍事顧問 | 包勳、李志堅 |
編輯 | 陳清泉、楊公敏 |
特技設計 | 張殿雲 |
特技攝影 | 蒲維仲 |
舞蹈藝術指導 | 賈作光 |
舞蹈助理 | 邢多里 |
武術教練 | 馮士龍 |
獨唱 | 錢曼華 |
領唱 | 張蔚、談柏華 |
合唱 | 上海樂團合唱隊 |
演奏 | 上海電影樂團 |
指揮 | 陳傳熙 |
協助拍攝 | 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部隊、北京部隊呼倫貝爾盟民族歌舞團、黑龍江省藝術學校 |
傲蕾·一蘭角色介紹
編輯-
-
傲蕾·一蘭演員 張玉紅
-
樸素、單純的達斡爾族姑娘,剽悍、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忠於愛情。她有着堅定的信念和對敵人刻骨的仇恨,在與沙俄侵略者嚴酷的鬥爭中經受了鍛鍊和考驗,成長為一個大智大勇的成熟的民族領袖。
-
-
-
精奇裏·奧布庫演員 寇振海
-
傲蕾·一蘭的未婚夫,達斡爾族青年獵人,英俊強壯,勇敢忠誠,在一蘭被擄去莫斯科後,他帶領部落的人民繼續反抗沙俄侵略者。而一蘭回來國後,他卻聽信沙俄匪徒散佈的謠言,誤會一蘭已經已投降沙皇。
-
-
-
傲蕾·希爾奇伊演員 仲星火
-
傲蕾·一蘭的父親,是興安嶺一帶知名的獵手和鐵匠,見多識廣,誠摯善良。他作為部落代表,熱情地接待波雅爾科夫一行,不料對方背信棄義,逼達斡爾人歸順沙皇,他嚴辭拒絕,結果慘遭殺害。
-
-
-
蘇杜爾·安達金演員 童芷苓
-
傲蕾·一蘭的母親。家鄉被沙俄侵略,丈夫遇害、女兒被擄走,她自己也雙目失明。七年後,一蘭被沙俄遠征隊押回故鄉,她不惜捨身毒死看守,營救女兒逃出沙俄匪徒的魔掌。
-
-
-
瓦·波雅爾科夫演員 阿不力米堤·沙迪克
-
沙俄遠征隊的頭目,是個有文化的軍職人員,本性殘忍,但以文質彬彬的虛偽外表掩蓋自己奸詐、陰險的本性。他奉沙皇之命以經商之名侵入中國精奇里江畔,殺害一蘭的父親,把一蘭劫為人質。
-
傲蕾·一蘭音樂原聲
編輯曲名 | 作詞 | 作曲 |
---|---|---|
《一蘭永遠不變的心》 | 葉楠 | |
《馬上的哥哥你在何方》 | 葉楠 | 王雲階 |
《但等冬天雪花揚》 | 葉楠 | 王雲階 |
葉楠 | 王雲階 |
傲蕾·一蘭幕後花絮
編輯傲蕾·一蘭獲獎記錄
編輯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結果 | |
1980年 | 優秀故事片 | 《傲蕾·一蘭》 | 獲獎 |
傲蕾·一蘭幕後製作
編輯創作緣起
激發葉楠產生創作《傲蕾·一蘭》的衝動的是北京黃寺的一座石碑。那座石碑是為達斡爾族一位領袖巴爾達奇而建的。巴爾達奇於1634年率眾歸附於清朝。在沙俄入侵中國黑龍江時,巴爾達奇曾抗擊過侵略軍。葉楠對於巴爾達奇的命運產生極大興趣。不過,因為巴爾達奇比較早地脱離前線,沒有參加達斡爾族軍民殲滅斯捷潘諾匪幫的戰鬥,所以,他的經歷不足以使葉楠創作出一部電影劇本。後來,葉楠從一份沙皇詔書中,發現有一位達斡爾少女曾作為人質被侵略軍押到莫斯科。透過這位姑娘的事蹟,葉楠產生了創作靈感,用五天時間完成了《傲蕾·一蘭》的初稿。在前期蒐集素材的過程,葉楠聽説了一個傳説故事:在沙俄匪幫入侵黑龍江時,一位達斡爾老婦人用有毒的穄子米飯與侵略者同歸於盡。在創作《傲蕾·一蘭》時,葉楠把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作為一蘭的母親安達金的原型
[11]
。
影片風格
導演湯曉丹認為,《傲蕾·一蘭》是一部歷史正劇,不能處理成生活的喜劇或一般的家庭悲劇,儘管它在個別場景中包括了那種因素,它表現的應該是數百年前橫跨歐亞、幾個民族的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為了能真實地再現那段歷史,他決定用攝影機揭露沙俄慘絕人寰的暴行,還歷史本來面目
[3]
。
深入生活
因為影片故事反映的民族多、人物多,涉及真人真事,為了遵循歷史的本來面貌,湯曉丹帶主創人員到各地圖書館、文史館查閲文字資料。但達斡爾等少數民族沒有文字,留下的歷史資料太少。於是,他們跋涉一萬一千公里,走訪了松花江以北的廣大地區,到原始林區,在達翰爾、鄂温克等偏僻的旗深入生活一個半月,與當地少數民族同吃同住;在密林深處步行八小時,以進一步瞭解鄂温克族放牧“四不像”的情況;為熟悉黑龍江的自然風貌,他們沿黑龍江南岸實地觀察,行程達一千里。當地的民族風俗習慣給了他們很多啓發,而少數民族所表現出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也為他們拍攝影片塑造人物找到了依據。他們根據這些收穫和僅有的文字資料以及劇本的提示,在不違反兄弟民族風俗習慣的前提下,對影片進行了必要的構思
[3]
。
演員選擇
傲蕾·一蘭的扮演者張玉紅是哈爾濱歌劇院的演員,當時初登舞台,沒有演戲經驗。但在接觸中,湯曉丹感到她臉部輪廊線條粗硬,具有達斡爾族的形象特色,而且她在練習武打時進攻能力強,體力好,因此決定啓用她來演女主角。為了使影片更加真實,他們選用了少數民族的同胞來扮演片中對應民族的角色,比如扮演達斡爾獵手的就是達斡爾族人,飾演鄂温克族頭人的就是鄂温克自治鄉的黨總支書記,赫哲族頭人則是由赫哲地區供銷社的黨總支書記扮演。另外,導演還專門請了十幾位混血的中國羣眾演員扮演哥薩克匪徒,他們來自各工廠企業,從來沒有演過戲
[3]
。
角色塑造
為了讓演員接近角色,該片副導演帶着演員前往莫力達瓦達斡爾自治旗的山區,一邊體驗生活,一邊排練“奧布庫送定親禮的問答儀式”,反覆演給當地少數民族老鄉們看,向他們請教。在感性認識基礎上,導演讓演員看了很多歷史資料,瞭解時代背景,加深對角色的理解。因為張玉紅是歌劇演員,導演根據她對音樂比較敏感的特點,在拍攝一蘭與奧布庫久別重逢一場戲時,特意把那場戲的音樂拿到現場播放,以觸發演員本身的情感。導演還注意到,張玉紅是初次拍電影,對工作環境不太適應,會因現場的嘈雜聲影響創作情緒,所以在拍重頭戲時,他特意保持現場安靜,給演員創造進入角色的環境氣氛
[3]
。
拍攝過程
1978年6月,該片劇組赴黑龍江拍外景。按常規,外景至少要拍七個月,但根據當地氣候,最多隻能有五個月可以拍攝,而作為獻禮片,影片在1979年國慶節前必須上映。為贏得時間,湯曉丹根據演員的戲把拍攝分成許多小塊,每天兩組同時拍攝,大的場面兩組合並,雙機拍攝。到當年11月時,影片完成了所有外景攝製工作
[9]
。
藝術手段
為了將數百年前的反侵略鬥爭更集中、更典型地再現在銀幕上,湯曉丹動用了許多藝術手段。在拍哥薩克屠殺達斡爾男獵手,劈分婦女兒童的戲時,湯曉丹把劇本中的夜景改為陰天,以加強抑鬱悲憤的效果,因為拍攝點天氣變化太大,為了追求理想效果,四十多個鏡頭用了半個多月才拍完。在拍這場戲時,播放先期錄好的音樂,從情緒上感染所有現場創作人員,攝影方面,以局部採光照明法,造成光比大、反差強,畫面構圖是由人物中景直接轉換成大遠景。為了達到逼真的效果,導演在拍攝前反覆啓發羣眾演員的民族感情,當他們哭聲動天時才開動機器。鏡頭拍完後,演員們的哭聲仍此起彼伏。而剪輯師為了渲染氣氛,在導演分鏡頭的基礎上,將一個達斡爾獵手下水的鏡頭分用了六次,磕頭鏡頭分用了四次
[3]
。
音樂創作
為了創作該片的音樂,王雲階兩次到黑龍江和內蒙古體驗生活,向達斡爾族學習民歌,還根據影片內容的需要,特意請民間歌手教他一些帶有戰鬥性的音調,也向女歌手學習了達斡爾族婦女哭的音調,作為創作一蘭痛哭雙親的音樂主題的參考。在創作音樂時,他分析研究了所學到的民歌的類型和音調、節奏特點,根據影片需要,寫了先期錄音的歌曲和舞曲。他原本在舞曲中引用了一段從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學到的“罕伯舞”的樂曲,但是有的達斡爾族演員説那是鄂温克族的。為此,他專門向少數民族的音樂專家求教,卻得到三種不同答案,為防止犯張冠李戴的錯誤,他只得另外創作了一個曲調
[6]
。
在創作用於表現一蘭在沙俄監獄中堅貞不屈、思念親人時的歌《一蘭永遠不變的心》時,王雲階回憶起20世紀30年代自己因為教唱《國際歌》而被關進牢獄的情景,就按着那時的感受寫出了曲調。後來他根據達斡爾族音樂家的意見,用達斡爾族民歌《想孃家》的音調作為起句並修改了節奏
[6]
。
在創作《馬上的哥哥你在何方》時,王雲階發現這首歌的音樂主題有聯繫的樂段較多,情緒變化發展也較豐富,適用於影片的多個情節,但是影片的畫面不是順序拍攝的,如果等畫面拍好再寫就來不及了,於是他不等畫面拍齊全,就主動按音樂本身的邏輯,結合劇情的發展,寫了一首十多分鐘的小提琴協奏曲,在後期錄音樂時分段使用
[6]
。
傲蕾·一蘭影片評價
編輯
中國電影《傲蕾·一蘭》精彩劇照集錦(19張)
- 參考資料
-
- 1. 《傲蕾·一蘭》 .海上電影網[引用日期2019-05-12]
- 2. 《傲蕾·一蘭》字幕表 .海上電影網[引用日期2019-05-12]
- 3. 張駿祥、齊興家等.電影導演的探索: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178-190
- 4. 柳枬.侵略者面前的銅牆鐵壁——看彩色故事片《傲蕾·一蘭》[J]電影評介,1979(9):2-3
- 5. 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部編.銀幕歌聲:人民音樂出版社,1979.12 :24
- 6. 王雲階. 《傲蕾一蘭》音樂創作隨想[J]. 電影藝術, 1980(03):16-21.
- 7. 湯曉丹.路邊拾零 湯曉丹回憶錄: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04:392-394、410
- 8. 李家玉.回眸老電影:成如容易卻艱辛[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0(6):57
- 9. 湯曉丹. 路邊拾零 湯曉丹回憶錄: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04:414-415
- 10. 1979年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引用日期2019-05-26]
- 11. 葉楠.石碑,少女、穄米及其他——《傲蕾·一蘭》創作札記[J]電影新作,1979(2):62-66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