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傣族的心理與行為研究

鎖定
《傣族的心理與行為研究》是2005年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尹可麗。
中文名
傣族的心理與行為研究
作    者
尹可麗
出版社
雲南民族出版社 [1] 
出版時間
2005年7月1日
定    價
25 元
ISBN
9787536732186

傣族的心理與行為研究內容簡介

前人對傣族的研究雖多,但多為社會學、民族學、文學等取向的研究。本書以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宗教心理學的理論為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其研究取向是心理學取向。研究揭示了傣族社會心理的一些重要現象和規律,並在傣族的社會文化和歷史的脈絡中,深入探討了這些心理現象和規律發生發展的原因。
作為一項簡潔而又充滿豐富內涵的民族心理學研究,本書當是我國建設本土心理學的一塊底層的基石。
傣族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並長期受到多種文化、宗教的衝擊,研究這一羣體的心理和行為,對保護傳統文化,傳承社會文明具有積極的建設性意義。
本書以聚居於村寨的傣族為研究對象,採用研究性訪談、實地觀察以及問卷調查等方法,對傣族的社會取向、組織管理心理、同伴交往心理、社會化過程、家庭教育、宗教心理與行為以及應對社會變遷的方式等等,進行了一系列富有新意和創造性的研究。

傣族的心理與行為研究圖書目錄

第一章 傣族心理與行為的研究意義
一 傣族研究綜述
二 研究傣族的心理與行為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三 研究傣族心理與行為的原則和方法
四 傣族心理與行為的研究內容
五 小結
第二章 村寨傣族的社會取向:以村寨為核心
一 村寨傣族社會取向的特徵
二 村寨傣族的獨特社會取向形成的原因
三 小結
第三章 村寨傣族的組織管理模式及利他行為
一 當前村寨傣族的組織管理模式
二 傣族村寨組織管理模式形成的歷史沿革
三 村寨傣族的組織行為與傣族人心理需要的關係
四 小結
第四章 村寨傣族同伴關係的離與合
一 村寨傣族的同伴關係的特徵及形成
二 傣族同伴關係的疏離
三 “離”與“合”的心理歷程
四 傣族學生同伴交往的實證研究
五 小結
第五章 村寨傣族的社會化過程和多元文化教育
一 有關社會化的理論
二 村寨傣族社會化的過程及心理機制
三 多元文化教育對傣族學生社會化的價值和意義
四 小結
第六章 村寨傣族的家庭教育環境和父母的教養方式
一 村寨傣族兒童的家庭教育環境
二 村寨傣族父母的教養方式的調查研究
三 傣族父母家庭教育觀念和教養方式的心理來源
四 小結
第七章 傣族佛教信徒的心理與行為(上)
一 宗教與宗教行為
二 視框分析法及相關概念
三 傣族佛教信徒的心理與行為——視框分析
四 研究結論
第八章 傣族佛教信徒的心理與行為(下)
一 傣族佛教信徒的祈禱行為和心理
……
第九章 外來文化的移入與傣族的應對方式
參考文獻
後記

傣族的心理與行為研究作者簡介

尹可麗,1969年12月生。1991年7月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教育系,獲學士學位。1995年到西南師範大學心理學系普通心理學專業在職攻讀碩士研究生,獲碩士學位。現為雲南省德宏教育學院副教授。曾在《民族教育研究》、《廣西民族研究》、《心理學探新》等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多次參與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的研究,並主持兩項省級科研項目。
參考資料